导航

【喜迎十九大 文脉颂中华】 仙桃之“鲜”

来源:CCTV7乡土2017-09-28

  不知不觉中,“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湖北之行已经接近尾声。我们《乡土》栏目记者跟随大部队来到了整个行程的最后一站,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仙桃。

  仙桃,原名沔阳,拥有1500多年的建制历史,是湖北省省辖市、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亚洲体操之乡。这里培养出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等体操名将。

  说起对这次在仙桃见到的非遗印象,我们记者只用了一个字来概括,就是“鲜”。

  看见这些新鲜诱人的食材,相信您已经知道这项非遗是与美食有关了。

  沔阳三蒸是湖北沔阳(今仙桃市)的汉族传统名菜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名菜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沔阳人民爱吃蒸菜,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所谓三蒸,即蒸畜禽、蒸水产、蒸蔬菜(可随意选择青菜、苋菜、芋头、豆角、南瓜、萝卜、茼蒿、藕等数十种),2010年,“沔阳三蒸及其蒸菜技艺”已经被湖北省政府列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沔阳三蒸”的起源与沔阳是水乡泽国有关。据《仙桃(沔阳)自然灾害大事记》记载,从从明代成化朝后期到清代中期的近300年间,沔阳水灾达87次。当时沔阳是:“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平民百姓吃不起粒粒如珠玑的大米,只有用少许杂粮磨粉,拌合鱼虾,野菜、藕块投箪而蒸,以此充饥。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驰名湖北的传统名菜。

  李和鸣在2012年9月被评为沔阳三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现场为我们展示了沔阳三蒸的制作方法。

  说起沔阳三蒸最出名的当属粉蒸肉了,上好的五花肉切成厚片,然后再放入加精盐、酱油、红腐乳汁、姜末、绍酒、鸡精、白糖,一起拌匀,腌制十分钟。然后再放入磨好的大米粉拌匀,就可以蒸了。

  粉蒸青鱼甩水,是李和鸣自创的一道菜肴,属于三蒸中的蒸水产类别。之所以叫“甩水”是因为这道菜用的是青鱼的鱼尾制作而成,“甩水”二字使这道菜肴更加生动,听起来就让人很有食欲。提到为何要用鱼尾来制作这道菜,李和鸣告诉我们,因为鱼尾是活肉,做出来的口感会更好。

  粉蒸青鱼甩水的用料和粉蒸肉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粉蒸肉是直接洒入米粉拌匀,而鱼尾则要一条一条的蘸粉,这样可以避免鱼肉上的米粉分布不均匀。此外通常制作鱼尾的米粉磨的比蒸肉用的粉要更细一些,这是因为鱼肉质地细腻,若是粉质颗粒太大,就会影响鱼肉的口感。

  粉蒸肉

  粉蒸青鱼甩水

  我们记者品尝了这两道菜,不由赞叹,岂是一个“鲜”字了得。

  粉蒸肉的口感糯而带有清香,肥肉油而不腻嚼起来非常有弹性,这是因为在蒸制的过程中,米粉吸足了肥肉里的油分,同时也使原本颗粒感十足的米粉变得软糯。

  鱼尾肉质细嫩,吃起来就是满嘴鲜香,软糯的米粉为整道菜的口感增添了一个层次,最重要的是这两道菜都保留了食材最原始的香味,清淡而绵软。这也是沔阳三蒸的一大特色。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其实“食”也是民溯本之线,一道看似普通的民间美食,牵连出的是一个地域的历史与文化。

  伴随着采访结束,本次“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湖北之行正式划上了圆满了句号。7天时间,我们风雨兼程走了6个地方,见到了不同的民间非遗技艺,它们都同样精彩同样让人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生出骄傲之情,对民间非遗技艺的传承人生出敬重之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也是无价的遗产,只有认识了解传承保护好它们,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世子孙才能在提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时候,不会显得苍白,因为有了这些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才会对自己民族的认识更加立体。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喜迎十九大 文脉颂中华】 仙桃之“鲜”

2017-09-28 11:34:46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不知不觉中,“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湖北之行已经接近尾声。我们《乡土》栏目记者跟随大部队来到了整个行程的最后一站,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仙桃。

  不知不觉中,“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湖北之行已经接近尾声。我们《乡土》栏目记者跟随大部队来到了整个行程的最后一站,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仙桃。

  仙桃,原名沔阳,拥有1500多年的建制历史,是湖北省省辖市、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亚洲体操之乡。这里培养出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等体操名将。

  说起对这次在仙桃见到的非遗印象,我们记者只用了一个字来概括,就是“鲜”。

  看见这些新鲜诱人的食材,相信您已经知道这项非遗是与美食有关了。

  沔阳三蒸是湖北沔阳(今仙桃市)的汉族传统名菜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名菜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沔阳人民爱吃蒸菜,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所谓三蒸,即蒸畜禽、蒸水产、蒸蔬菜(可随意选择青菜、苋菜、芋头、豆角、南瓜、萝卜、茼蒿、藕等数十种),2010年,“沔阳三蒸及其蒸菜技艺”已经被湖北省政府列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沔阳三蒸”的起源与沔阳是水乡泽国有关。据《仙桃(沔阳)自然灾害大事记》记载,从从明代成化朝后期到清代中期的近300年间,沔阳水灾达87次。当时沔阳是:“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平民百姓吃不起粒粒如珠玑的大米,只有用少许杂粮磨粉,拌合鱼虾,野菜、藕块投箪而蒸,以此充饥。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驰名湖北的传统名菜。

  李和鸣在2012年9月被评为沔阳三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现场为我们展示了沔阳三蒸的制作方法。

  说起沔阳三蒸最出名的当属粉蒸肉了,上好的五花肉切成厚片,然后再放入加精盐、酱油、红腐乳汁、姜末、绍酒、鸡精、白糖,一起拌匀,腌制十分钟。然后再放入磨好的大米粉拌匀,就可以蒸了。

  粉蒸青鱼甩水,是李和鸣自创的一道菜肴,属于三蒸中的蒸水产类别。之所以叫“甩水”是因为这道菜用的是青鱼的鱼尾制作而成,“甩水”二字使这道菜肴更加生动,听起来就让人很有食欲。提到为何要用鱼尾来制作这道菜,李和鸣告诉我们,因为鱼尾是活肉,做出来的口感会更好。

  粉蒸青鱼甩水的用料和粉蒸肉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粉蒸肉是直接洒入米粉拌匀,而鱼尾则要一条一条的蘸粉,这样可以避免鱼肉上的米粉分布不均匀。此外通常制作鱼尾的米粉磨的比蒸肉用的粉要更细一些,这是因为鱼肉质地细腻,若是粉质颗粒太大,就会影响鱼肉的口感。

  粉蒸肉

  粉蒸青鱼甩水

  我们记者品尝了这两道菜,不由赞叹,岂是一个“鲜”字了得。

  粉蒸肉的口感糯而带有清香,肥肉油而不腻嚼起来非常有弹性,这是因为在蒸制的过程中,米粉吸足了肥肉里的油分,同时也使原本颗粒感十足的米粉变得软糯。

  鱼尾肉质细嫩,吃起来就是满嘴鲜香,软糯的米粉为整道菜的口感增添了一个层次,最重要的是这两道菜都保留了食材最原始的香味,清淡而绵软。这也是沔阳三蒸的一大特色。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其实“食”也是民溯本之线,一道看似普通的民间美食,牵连出的是一个地域的历史与文化。

  伴随着采访结束,本次“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湖北之行正式划上了圆满了句号。7天时间,我们风雨兼程走了6个地方,见到了不同的民间非遗技艺,它们都同样精彩同样让人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生出骄傲之情,对民间非遗技艺的传承人生出敬重之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也是无价的遗产,只有认识了解传承保护好它们,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世子孙才能在提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时候,不会显得苍白,因为有了这些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才会对自己民族的认识更加立体。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