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杨伟民:生态文明体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来源:新华网2017-10-23

   10月23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记者招待会,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新华网 郝广鹏摄

  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电 十九大新闻中心10月23日下午3点举办记者招待会,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与大家见面,借这个机会,我主要介绍一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和成效。

  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可讳言的是,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发展的短板,成为人民生活的痛点。要补齐这块短板,治愈这一痛点,要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要改革生态文明体制,而且应该说后一手应该要更硬一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38次会议当中,其中20次讨论了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的议题,研究了48项重大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37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已完成24项,部分完成9项,正在推进的4项,出台改革文件84件。

  考虑到生态文明体制缺乏顶层设计的情况,总体来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至少是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个总体方案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设计了“八项制度”。到目前而言进展比较顺利,总体方案确定的2015-2017年要完成的79项改革任务中,73项已经全部完成,6项基本完成。

  目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日益加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试点全面启动,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不断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加快构建,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建立。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密度最高、推进最快、力度最大、成效最多的五年,从一个侧面,诠释了这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也说明生态文明体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在这里我举一些例子,大家看看是不是历史性的变革。比如,除了矿藏外,其他自然资源全民所有的所有权人不到位,界限不清。对这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没有触动的体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启动了这项改革,重点一是确权,二是管理体制。虽然全面建立自然资源产权制度需要一个过程,但应该说现在已经开启了历史性的起步。

  再比如说,过去所有地方都要大开发、大发展,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这其实是不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我们推动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各地区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要求推动发展。比如,北京属于优化开发区,总书记提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这实际上相当于对首都北京的重构,是继历史上元、明、清之后对首都的又一次重构,当然这也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再比如说,过去涉及自然资源管理的部门几乎都各自设置了自己管理的保护地,数量很多、面积很大,但监管不到位,有些形同虚设。总书记亲自主持审定了三江源(12.31万平方公里)、东北虎豹(1.46万平方公里)、大熊猫(2.71万平方公里)、祁连山(5.02万平方公里)等4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要求保护这些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目的就是把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还给自然,把全国2%的国土空间还给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净土。这件事无疑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

  再比如说,空间性规划存在交叉重叠的问题,一块国土,可能被不同的部门规划成不同的用途,这也是一个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空间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进行空间治理,必须有个统一、完整的空间规划为依据。总书记要求开展市县“多规合一”,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最后才能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并主持审定了海南、宁夏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试点情况表明,一个地区,一个空间规划是完全可行的,没有必要制定那么多规划。

  再比如说,我们一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但对其他自然生态空间的保护却相对薄弱,耕地保护严了,一些地区就向林地、湿地、草原、海洋要建设用地。总书记讲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就是说,要想真正保护好耕地,特别是保护好耕地的质量,必须在保护耕地的同时,同时、同步保护好其他自然生态空间。目前,包括,土地、水、能源、天然林、草原、湿地、沙化土地、海洋、矿产等自然资源都实行了总量管理制度。

  过去一些地方一度存在着重视增长速度、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总书记要求,不能单纯以GDP论英雄,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地区,要终身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现在,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各地区各部门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这也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在环境治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多历史性的变化。李部长已经作了介绍。

  党的十九大在十八大的基础之上再一次吹响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这就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打好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尽快补上生态环境这块最大短板,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使我们国家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使人们能够看得见星星、听得见鸟鸣,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先把情况介绍到这里。下面我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的问题。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杨伟民:生态文明体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2017-10-23 16:34:20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10月23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记者招待会,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10月23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记者招待会,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图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新华网 郝广鹏摄

  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电 十九大新闻中心10月23日下午3点举办记者招待会,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与大家见面,借这个机会,我主要介绍一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和成效。

  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可讳言的是,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发展的短板,成为人民生活的痛点。要补齐这块短板,治愈这一痛点,要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要改革生态文明体制,而且应该说后一手应该要更硬一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38次会议当中,其中20次讨论了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的议题,研究了48项重大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37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已完成24项,部分完成9项,正在推进的4项,出台改革文件84件。

  考虑到生态文明体制缺乏顶层设计的情况,总体来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至少是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个总体方案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设计了“八项制度”。到目前而言进展比较顺利,总体方案确定的2015-2017年要完成的79项改革任务中,73项已经全部完成,6项基本完成。

  目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日益加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试点全面启动,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不断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加快构建,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建立。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密度最高、推进最快、力度最大、成效最多的五年,从一个侧面,诠释了这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也说明生态文明体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在这里我举一些例子,大家看看是不是历史性的变革。比如,除了矿藏外,其他自然资源全民所有的所有权人不到位,界限不清。对这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没有触动的体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启动了这项改革,重点一是确权,二是管理体制。虽然全面建立自然资源产权制度需要一个过程,但应该说现在已经开启了历史性的起步。

  再比如说,过去所有地方都要大开发、大发展,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这其实是不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我们推动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各地区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要求推动发展。比如,北京属于优化开发区,总书记提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这实际上相当于对首都北京的重构,是继历史上元、明、清之后对首都的又一次重构,当然这也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再比如说,过去涉及自然资源管理的部门几乎都各自设置了自己管理的保护地,数量很多、面积很大,但监管不到位,有些形同虚设。总书记亲自主持审定了三江源(12.31万平方公里)、东北虎豹(1.46万平方公里)、大熊猫(2.71万平方公里)、祁连山(5.02万平方公里)等4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要求保护这些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目的就是把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还给自然,把全国2%的国土空间还给大熊猫、东北虎、藏羚羊,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净土。这件事无疑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

  再比如说,空间性规划存在交叉重叠的问题,一块国土,可能被不同的部门规划成不同的用途,这也是一个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空间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进行空间治理,必须有个统一、完整的空间规划为依据。总书记要求开展市县“多规合一”,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最后才能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并主持审定了海南、宁夏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试点情况表明,一个地区,一个空间规划是完全可行的,没有必要制定那么多规划。

  再比如说,我们一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但对其他自然生态空间的保护却相对薄弱,耕地保护严了,一些地区就向林地、湿地、草原、海洋要建设用地。总书记讲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就是说,要想真正保护好耕地,特别是保护好耕地的质量,必须在保护耕地的同时,同时、同步保护好其他自然生态空间。目前,包括,土地、水、能源、天然林、草原、湿地、沙化土地、海洋、矿产等自然资源都实行了总量管理制度。

  过去一些地方一度存在着重视增长速度、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总书记要求,不能单纯以GDP论英雄,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地区,要终身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现在,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各地区各部门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这也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在环境治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多历史性的变化。李部长已经作了介绍。

  党的十九大在十八大的基础之上再一次吹响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这就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打好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尽快补上生态环境这块最大短板,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使我们国家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使人们能够看得见星星、听得见鸟鸣,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先把情况介绍到这里。下面我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的问题。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李仙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