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这个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将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准确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具有重大意义。
充分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科学内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仅是物质文化的需要,美好生活的内涵比物质文化的内涵更深厚,美好生活的外延比物质文化的外延更宽广。具体讲,美好生活的需要除了物质文化的需要之外,还包括社会政治民主的发展、社会法治体系的完善、社会的安全稳定、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需要。因此,由“物质文化的需要”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反映了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更充分体现了人的自身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的价值追求。
充分认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科学内涵。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有了很快的发展,无论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生产落后的局面已经大为改变,不再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构成因素,当前社会发展突出的问题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个问题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成一对矛盾,并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要求
一是更加重视民主法治建设。民主法治建设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全面发展,人民在获得物质文化需求满足的同时,迫切需要获得更多的法治保障。这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在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基础上,更加充分的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人民群众享受民主权利、行使民主权利提供法治保障。二是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美好生活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要实现社会的权利公平、规则公平和保障公平。其核心点在于:广大人民群众应该具有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社会的制度设计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不会受家庭背景、种族、性别以及资本占有因素的影响,社会提供的各类社会保障措施应该覆盖全社会,这是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三是更加重视社会安全稳定。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基础。社会稳定、国泰民安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安全稳定,统筹做好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是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四是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特征,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追求。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必须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绿色发展环境。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虽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社会主义初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大国的地位没有变,明确这一点,是正确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关键性问题。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主要体现在:虽然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跃居世界第二位,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生产力结构不合理,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性改变,科技创新力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人民美好生活追求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我们的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的现实反映。二是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从两个方面可以充分证明:首先从总体来看,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13亿人口,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已经成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中国有强大的航空航天工业和国防力量,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堪与欧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媲美,这些元素汇集而成铸就了中国大国形象。其次从具体来看,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GDP排名全球80位左右;东、中、西部地区发展落差较大,60%生活在中西部的人口人均GDP只有沿海发达地区的一半;中国城乡差距仍然较大。这些元素汇集起来的结论就是,中国无疑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
(作者系西南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