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周淑华搬掉了压在心里的“石头”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7-11-03

周淑华(右)正在竹林间除草。记者 罗芸 摄

  初见周淑华,黝黑的脸庞,淳朴的笑容,她主动伸手与记者握手。

  近日,说起自己脱贫的过程,这位忠县白石镇巴岭村的农妇感慨:“脱贫,一定要自己心里有脱贫的信心,可不能被贫困这座山把腰‘压弯’了。”

  周淑华所在的白石镇巴岭村,居高临下,因古时巴蔓子曾在这里扎营驻军而得名。从周淑华家放眼四望,到处是连绵的群山,如波涛涌向天际。

  以前,巴岭村没有支柱产业,主要靠村民外出务工维生。周淑华和丈夫在外打零工,公公则陪着孩子在老家读书。

  2013年,周淑华的公公接连几次晕倒,后被诊断为心脑血管病以及肺气肿。为了救治公公,全家不仅花光了积蓄,还外借了两万多元。为了照顾公公和孩子,周淑华只好返家,挣钱的重任一下全落到丈夫一个人身上。

  “真没想到,一病就返贫了。”周淑华说,“那时候看到债主都心虚,生怕别人张口喊还钱。”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周淑华仿佛一夜老了10多岁,背也佝偻了。在精准扶贫中,周淑华家被定为村里的建卡贫困户。

  要脱贫,家里得有更多的收入。这时,恰好有笋竹产业业主来到白石镇,在巴岭村流转土地种雷竹。在把家里的地流转给基地后,周淑华进入基地务工。

  最初,周淑华只是干粗活,带着锄头跟大家一起挖地、种笋,按天数计工资。

  基地负责人张煜琳回忆,刚刚进入基地的周淑华敏感,说话也小声。

  但是,周淑华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当时笋竹基地交通运输条件不好,需要把笋采下后再由人工背运到公路上,单面要走10多分钟。

  “每次看到她,都背着50来公斤的笋子,身子往前倾得厉害。”张煜琳说,别人背一次要在路上休息两回,她却是一鼓作气就背到停车点。

  “在来干活的村民里面,周淑华是最认真、最舍得下力气的一个。”张煜琳说,一天的时间里,周淑华要比别人多干15%的活。与此同时,她还很好学,掌握采笋、伐竹等技术也比其他村民快。

  “采密留稀,采弱留强,采远留近。”周淑华给新进入基地的村民作农闲培训,传授采笋的原则。现在,周淑华已成为基地技术团队的一名负责人,在笋竹管理期间为务工村民提供技术指导。

  现在,周淑华在基地拿起了1000多元的月薪,成为基地的固定工人。家里欠的债也很快还完。但她没有满足,最近,她在学习如何在竹林中培育竹荪,让竹林的亩产值再上一层楼。

  张煜琳笑着说,尽管在管理中需要弯腰时间比较多,但现在的周淑华腰板却比以前挺得更直了,声音也更洪亮。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周淑华搬掉了压在心里的“石头”

2017-11-03 10:18:28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初见周淑华,黝黑的脸庞,淳朴的笑容,她主动伸手与记者握手。近日,说起自己脱贫的过程,这位忠县白石镇巴岭村的农妇感慨:“脱贫,一定要自己心里有脱贫的信心,可不能被贫困这座山把腰‘压弯’了。

周淑华(右)正在竹林间除草。记者 罗芸 摄

  初见周淑华,黝黑的脸庞,淳朴的笑容,她主动伸手与记者握手。

  近日,说起自己脱贫的过程,这位忠县白石镇巴岭村的农妇感慨:“脱贫,一定要自己心里有脱贫的信心,可不能被贫困这座山把腰‘压弯’了。”

  周淑华所在的白石镇巴岭村,居高临下,因古时巴蔓子曾在这里扎营驻军而得名。从周淑华家放眼四望,到处是连绵的群山,如波涛涌向天际。

  以前,巴岭村没有支柱产业,主要靠村民外出务工维生。周淑华和丈夫在外打零工,公公则陪着孩子在老家读书。

  2013年,周淑华的公公接连几次晕倒,后被诊断为心脑血管病以及肺气肿。为了救治公公,全家不仅花光了积蓄,还外借了两万多元。为了照顾公公和孩子,周淑华只好返家,挣钱的重任一下全落到丈夫一个人身上。

  “真没想到,一病就返贫了。”周淑华说,“那时候看到债主都心虚,生怕别人张口喊还钱。”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周淑华仿佛一夜老了10多岁,背也佝偻了。在精准扶贫中,周淑华家被定为村里的建卡贫困户。

  要脱贫,家里得有更多的收入。这时,恰好有笋竹产业业主来到白石镇,在巴岭村流转土地种雷竹。在把家里的地流转给基地后,周淑华进入基地务工。

  最初,周淑华只是干粗活,带着锄头跟大家一起挖地、种笋,按天数计工资。

  基地负责人张煜琳回忆,刚刚进入基地的周淑华敏感,说话也小声。

  但是,周淑华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当时笋竹基地交通运输条件不好,需要把笋采下后再由人工背运到公路上,单面要走10多分钟。

  “每次看到她,都背着50来公斤的笋子,身子往前倾得厉害。”张煜琳说,别人背一次要在路上休息两回,她却是一鼓作气就背到停车点。

  “在来干活的村民里面,周淑华是最认真、最舍得下力气的一个。”张煜琳说,一天的时间里,周淑华要比别人多干15%的活。与此同时,她还很好学,掌握采笋、伐竹等技术也比其他村民快。

  “采密留稀,采弱留强,采远留近。”周淑华给新进入基地的村民作农闲培训,传授采笋的原则。现在,周淑华已成为基地技术团队的一名负责人,在笋竹管理期间为务工村民提供技术指导。

  现在,周淑华在基地拿起了1000多元的月薪,成为基地的固定工人。家里欠的债也很快还完。但她没有满足,最近,她在学习如何在竹林中培育竹荪,让竹林的亩产值再上一层楼。

  张煜琳笑着说,尽管在管理中需要弯腰时间比较多,但现在的周淑华腰板却比以前挺得更直了,声音也更洪亮。

[责任编辑: 刘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