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带领村民致富我有“四大法宝”
十九大代表、开州区长沙镇齐圣村党委书记熊尚兵向村民宣讲十九大精神 受访者供图
11月5日,十九大代表、开州区长沙镇齐圣村党委书记熊尚兵一大早便来到村民家中宣讲十九大精神。“老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昨天我和几个村民合计了,大家这几天都过来帮你修路,不出三天你家出行难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熊尚兵指着村民熊秉田家门前这条路说。
从北京回来的这几天,熊尚兵马不停蹄地走进各家各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十九大精神。“作为十九大代表,我要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践行者’,用‘四大法宝’带动村民们致富。”熊尚兵介绍,要先修路,通路了再带动村民做活产业,让村民们入股变“股东”享红利,发展乡村旅游业,把游客们“引进来”,再把农产品“带出去”,最终实现乡村经济发展。
法宝1 为村民铺好“致富路”
10年前,当时的开县长沙镇齐圣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10年后,这里崭新的村容不禁让人惊叹,带领齐圣村实现这一蝶变的人,便是熊尚兵。“能成为一名十九大代表,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熊尚兵表示,这份荣誉背后,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当,要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熊尚兵告诉记者:“2004年的齐圣村,几乎是全镇最差的村。路,一条像样的都没有﹔田,用乡亲们的话说就是‘蓑衣盖住是一块,斗笠盖住是一块’,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好多村民还住在危房里。”
2004年,他当选为齐圣村党支部书记(后来调整设置为齐圣村党委)。上任不久,熊尚兵便抛出了“治村”方略:要想富,先修路。
“先把村里的主干道修起来,几十公里路,一半靠拨款,一半靠自筹,差的钱,我自己先垫着。”熊尚兵说,拿出了自己的38万元积蓄投入到修路中。为了节约资金、保证质量,熊尚兵奔波在工地上,成了监工、审计和采购员。
很快,熊尚兵带着村里人建成一条长12公里的村级公路。这条公路像一条银龙蜿蜒在齐圣村,改变了村民的生活。
法宝2 带领村民积极创业
路建好了,却没人走,村里人大都外出找“活路”。“让人回来,就必须让人有饭碗,经过考察,齐圣村以山地为主,海拔200米至1000多米,可以发展红心猕猴桃产业。”熊尚兵说。
熊尚兵首先从自家做起。发展红心猕猴桃差资金,他拿出在外经商的积蓄。随后又引入农业公司,提供技术、种苗支持,还投入了十万元。
几年来,齐圣村红心猕猴桃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做越强,目前种植面积达1730亩,带动入股农户人均增收3326元。村里的发展有“奔头”,外出打工的三四百人陆续回到了村里。
如今,越做越有信心的齐圣村,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条件,后续发展建起了1000多亩优质柑橘产业园区、200多亩蓝莓产业园区、300多亩青脆李产业园区等5大产业园。
法宝3 让村民入股分红
“是十九大报告让我们看到了新希望。”熊尚兵激情满满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体现了对基层、对困难群众的关注与关怀,那么怎样才能让群众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熊尚兵想到了办法——采取“参股入社、配股到户、按股分红、脱贫转股”的方式,使农民土地变资产、财政资金变股金、贫困人口变股东,让困难群众有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入股分红等多个增收渠道。
“去年,齐圣村猕猴桃合作社收益200多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7000多元。”熊尚兵介绍,渐渐步入正轨的红心猕猴桃产业打消了村民的顾虑,为了将风险最小化,熊尚兵决定带领村民抱团发展,成立了猕猴桃种植合作社。为了让贫困群众也能分享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熊尚兵与大家商量后决定,按照“让农民土地变资产、让财政资金变股金、让贫困人口变股东”的思路,采取“参股入社、配股到户、按股分红、脱贫转股”的方式,通过“规模种植、土地入股、保底分红、返聘务工”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法宝4 让百姓吃“旅游饭”
齐圣村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如今仅乡村旅游每年收入就超百万元以上。村里利用环境、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优势,成立产业合作社,发展了猕猴桃、柑橘、蓝莓、青脆李等产业,搞起了乡村旅游,去年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游客上山来,咱们的环境一定要美,路边的花花草草要有特色,等明年开春,游客上来,更有看点……”熊尚兵表示,未来要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讲者和践行者,认真学习领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村里。同时结合本村实际,找准工作结合点和切入点,进一步深化调整工作目标和工作举措,把各项工作推进好、落实好。
“总之,我对我们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建设美丽幸福家园不是梦,我更要领着乡亲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幸福日子更有盼头!”熊尚兵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