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把握我国新时代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来源:中青在线2017-11-10

  作者:荆林波(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评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一种重要的抓手就是要把握我国新时代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来看,消费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我国长期以来推行“重积累、轻消费”、“重生产、轻生活”的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否定了改革之前的消费压抑政策,通过收入分配、调整工资、提高农产品价格等政策,对改革前在城乡居民生活方面的历史欠帐进行消费补偿。扩张性消费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的居民消费率显著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现。

  2011-201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4.8%,高于投资贡献率7.8个百分点。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5年突破30万亿元大关。2015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消费升级的六大方向,主要包括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和农村消费,旨在通过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培育形成新供给的力量。近几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2017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5%,比上年同期上升2.8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7%,比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继续升级换代,消费对增长起着基础性作用,是主要驱动力。

  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要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因此,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在扩大内需战略的带动下,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会进一步得到发挥,特别是消费结构升级带动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预计到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50万亿元。正如麦肯锡发布的《中国将在2020年成消费驱动型经济》的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将经历由消费取代投资,成为GDP增长驱动力的转折点。个人消费增长会持续加速,消费将在2020年以前成为GDP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因素。到2025年左右,个人消费将代替投资成为GDP的最大贡献者。我们认为,要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就必须继续扩大消费,创新地构建促进消费的长期的政策体系,具体包括:切实提高居民收入,保障消费;优化消费环境,便利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引导消费;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创造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提升消费。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地提到了“中高消费”,过去我们谈消费不敢说中高端消费的,如今,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以后,中高端的消费必然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

  从内外需关系来看,我国逐步告别了改革开放初期依靠外贸的增长路径,内需成为我国的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低迷徘徊,而我国经济正是靠内需拉动得以保持了相对高速的增长。2013-2016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100%。从进出口来看,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值39586亿美元,同比下降8.0%,为2009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外部需求依然相对疲软。与此同时,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有利于保持我国外贸的稳定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内需(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7.3%,与去年相比,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比上年同期上升了7.5个百分点。

  总之,我们认为,关注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最根本的在于要着手把握我国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密切关注与人们美好生活紧密相关的消费问题。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把握我国新时代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2017-11-10 19:40:34 来源: 0 条评论

  作者:荆林波(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评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一种重要的抓手就是要把握我国新时代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来看,消费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我国长期以来推行“重积累、轻消费”、“重生产、轻生活”的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否定了改革之前的消费压抑政策,通过收入分配、调整工资、提高农产品价格等政策,对改革前在城乡居民生活方面的历史欠帐进行消费补偿。扩张性消费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的居民消费率显著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现。

  2011-201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4.8%,高于投资贡献率7.8个百分点。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5年突破30万亿元大关。2015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消费升级的六大方向,主要包括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和农村消费,旨在通过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培育形成新供给的力量。近几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2017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5%,比上年同期上升2.8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7%,比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继续升级换代,消费对增长起着基础性作用,是主要驱动力。

  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要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因此,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在扩大内需战略的带动下,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会进一步得到发挥,特别是消费结构升级带动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预计到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50万亿元。正如麦肯锡发布的《中国将在2020年成消费驱动型经济》的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将经历由消费取代投资,成为GDP增长驱动力的转折点。个人消费增长会持续加速,消费将在2020年以前成为GDP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因素。到2025年左右,个人消费将代替投资成为GDP的最大贡献者。我们认为,要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就必须继续扩大消费,创新地构建促进消费的长期的政策体系,具体包括:切实提高居民收入,保障消费;优化消费环境,便利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引导消费;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创造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提升消费。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地提到了“中高消费”,过去我们谈消费不敢说中高端消费的,如今,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以后,中高端的消费必然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

  从内外需关系来看,我国逐步告别了改革开放初期依靠外贸的增长路径,内需成为我国的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低迷徘徊,而我国经济正是靠内需拉动得以保持了相对高速的增长。2013-2016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100%。从进出口来看,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值39586亿美元,同比下降8.0%,为2009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外部需求依然相对疲软。与此同时,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有利于保持我国外贸的稳定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内需(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7.3%,与去年相比,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比上年同期上升了7.5个百分点。

  总之,我们认为,关注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最根本的在于要着手把握我国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密切关注与人们美好生活紧密相关的消费问题。

[责任编辑: 李仙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