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中外学者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路 感慨脱贫致富新变化

来源:央广网2017-11-24

  央广网遵义11月24日消息(记者曹宇)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期间,中外学者来到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进行交流考察走访并与村民进行座谈交流,在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之路中发现花茂村的新变化。

  花茂村(央广网记者 曹宇 摄)

  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意指贫困荒芜,后改名花茂,寓意花繁叶茂。近年来,该村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引导村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旅一体化,实现了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遵义考察。在遵义枫香镇花茂村考察时,留下了经典名言——“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两年来,花茂村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乡愁论”“哭笑论”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为总抓手,统筹精准扶贫与全面小康齐步走。2015年实现29户93人脱贫,2016年实现3户12人脱贫,被评为省级同步小康示范村,并获得了“全国度假社区”称号。

  贫困户代表沈向均一家之前住在不足30平方米的棚子里,如今通过政府补贴而住上了砖石结构的房子,也入股了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分红1万元。沈向均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有说不出的感激,千言万语汇聚成了一句最朴实的话语,他说“感谢共产党,感谢习主席。”

  2015年习总书记来“红色之家”座谈会照片(央广网记者 曹宇 摄)

  “红色之家”的业主王治强说“非常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和当地政府,这些年我们花茂村的变化比较大,成绩是翻天覆地的,这是以前我根本没有想过的事。相信今后五年,在我们习总书记的引领下,我们花茂村会发展得更好!”

  在此次活动期间,中外专家实地走访考察花茂村,在与村民交流时也有很多感慨。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德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贵州人民,这一点花茂村村民最有发言权。花茂村可以说是新农村的样板,其巨大变化也是近年来中国历史性转变的一个缩影。“我认为习总书记是有革命情结的,两年多来他多次强调自我革命对党的重要意义。贵州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伟大转折不可忘记。”

  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副社长李泓冰表示,相比某些村落追求单一的工业扶贫、产业扶贫,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花茂村用百姓致富加“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提出了与贫困作战的中国方案。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印地语部的外籍专家AKHIL PARASHAR表示,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世界称赞。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让众多贫困人口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彻底消除贫困的道路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不懈的努力,但对中国而言却不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央视网评论员王石川认为,花茂村的样本效应其辐射力不只在遵义,也不只在贵州,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指向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苏莉认为,花茂村有一种特别的美。“我看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井井有条,人也很友好和热情。到了这里,我能够明显的感受到中国的美丽乡村建设。”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任编辑盛玉红表示,从2017年新春贺词中说“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到十九大报告中203次提及“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今天富庶的花茂村用青山绿水和纯朴笑容告诉世界,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不掉队,一个不能少。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中外学者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路 感慨脱贫致富新变化

2017-11-24 21:19:41 来源: 0 条评论

  央广网遵义11月24日消息(记者曹宇)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外青年学者交流活动期间,中外学者来到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进行交流考察走访并与村民进行座谈交流,在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之路中发现花茂村的新变化。

  花茂村(央广网记者 曹宇 摄)

  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意指贫困荒芜,后改名花茂,寓意花繁叶茂。近年来,该村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引导村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旅一体化,实现了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遵义考察。在遵义枫香镇花茂村考察时,留下了经典名言——“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两年来,花茂村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乡愁论”“哭笑论”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为总抓手,统筹精准扶贫与全面小康齐步走。2015年实现29户93人脱贫,2016年实现3户12人脱贫,被评为省级同步小康示范村,并获得了“全国度假社区”称号。

  贫困户代表沈向均一家之前住在不足30平方米的棚子里,如今通过政府补贴而住上了砖石结构的房子,也入股了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分红1万元。沈向均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有说不出的感激,千言万语汇聚成了一句最朴实的话语,他说“感谢共产党,感谢习主席。”

  2015年习总书记来“红色之家”座谈会照片(央广网记者 曹宇 摄)

  “红色之家”的业主王治强说“非常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和当地政府,这些年我们花茂村的变化比较大,成绩是翻天覆地的,这是以前我根本没有想过的事。相信今后五年,在我们习总书记的引领下,我们花茂村会发展得更好!”

  在此次活动期间,中外专家实地走访考察花茂村,在与村民交流时也有很多感慨。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德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贵州人民,这一点花茂村村民最有发言权。花茂村可以说是新农村的样板,其巨大变化也是近年来中国历史性转变的一个缩影。“我认为习总书记是有革命情结的,两年多来他多次强调自我革命对党的重要意义。贵州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伟大转折不可忘记。”

  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副社长李泓冰表示,相比某些村落追求单一的工业扶贫、产业扶贫,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花茂村用百姓致富加“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提出了与贫困作战的中国方案。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印地语部的外籍专家AKHIL PARASHAR表示,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世界称赞。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让众多贫困人口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彻底消除贫困的道路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不懈的努力,但对中国而言却不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央视网评论员王石川认为,花茂村的样本效应其辐射力不只在遵义,也不只在贵州,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指向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苏莉认为,花茂村有一种特别的美。“我看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井井有条,人也很友好和热情。到了这里,我能够明显的感受到中国的美丽乡村建设。”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任编辑盛玉红表示,从2017年新春贺词中说“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到十九大报告中203次提及“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今天富庶的花茂村用青山绿水和纯朴笑容告诉世界,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不掉队,一个不能少。

[责任编辑: 江谷一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