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潼南大力发展“农业+” 为乡村振兴注“加速剂”
潼南,一位菜农在码放刚清洗过的白萝卜。新华社图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谭柯 实习生 伍凤秋
重庆商报讯 “以前都是长期在外打工,一年挣的钱勉强够用,现在回到家靠种菜住上了‘小别墅’,开上了小车,除了生活开支每年还能存上不少钱……”昨日,潼南区桂林街道双坝村村民刘红燕自豪地告诉记者,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为了让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农业+’模式,发展农户+公司、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等,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让农民致富增收。”潼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农户+公司
带动百姓致富增收
走进双坝蔬菜基地,一大片绿油油的菜地映入眼帘,给寒冷的冬季添加了一抹活力色彩,十几个人热火朝天地忙碌着。“这些天,采收队争先恐后进基地来守着蔬菜收购,销路真是一点也不用愁,也不担心压价。”刘红燕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的村民们都纷纷回家找事做了,在外面打工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区里对蔬菜种植的扶持大,村民们种菜后都住上了小别墅,家家户户门前都干干净净的,有劳力的都趁着好政策忙着种菜挣钱。
不仅仅是蔬菜,潼南的柠檬也做出了大文章。据了解,汇达柠檬在潼南区建设了1.5万余亩有机柠檬种植基地,每年至少有1500名农民前来该基地打工,从事施肥、修枝、摘果等工作。他们中间八成以上是60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至少可从基地拿到1~2万元的打工收入。近年来,在汇达柠檬的带动下,全区种植柠檬的农户和企业已达到了4万户以上。带动全区农户种植柠檬面积近30万亩,就业受益人群达20多万人。
农业+互联网
蔬菜搭上电商东风
日前,记者在潼南区柏梓镇金灵村见到杨彪时,他正在为网店忙得不可开交。“我生长在金灵村,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村民在家务农的经济来源基本上靠农作物。”杨彪说,由于地势偏远,交通不便,针对这一现实,杨彪想到了如火如荼的微商,并在淘宝网上注册了“渝乡浓特产”网店。
“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小杨就会马上上门收货,我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挑着土货赶集去卖,价格还不高。”59岁的金灵村村民黄应森说,他和妻子常年在家务农,是村里的花生种植大户,每年要种一亩多花生。他感激地说:“杨彪开网店给村里人带来了便利,每次都是拿货就给钱,大家都信任他,都愿意把家里的土货卖给他。”
“网店开办以来,帮助村民卖出柠檬、葡萄等土货近千吨,今年至今网店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杨彪告诉记者,淘宝网店通过两年努力,现在已经是皇冠等级。“日均交易数量从当初的几天一笔,发展到现在的50笔左右。网店目前有300多家村民提供土货,帮助部分村民家庭年增收近4000元。下一步打算利用荒地打造农产品基地,满足农产品货源的数量和品质,让村民继续增收。”
农业+旅游
打造乡村田园旅游
“我们常年来都以种植柚子为生,自从举办柚子节以来,大家都说我的柚子绿色健康无公害,好多回头客呢,不愁销!”宝龙镇村枇蜜柚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柚子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全镇柚子已经发展到3000多亩,超72万株。为提高柚子品质,柚农陈红光发起成立了宝龙镇豆园柚子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对原种植的2000多亩柚子树进行了改良换代,品种主要以漳州柚、琯溪蜜柚、冰糖柚为主。“这几个品种经过多年培育,品质优秀,市场前景好,消费者十分青睐。”陈红光介绍说。
生态农业不仅能驱动产出效益,更能带动旅游经济发展。近年来,潼南区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切实依托生态优势,打好“绿色产业”牌。“在太安蔬菜基地内有蛇瓜等可供游客观赏的蔬菜,也有蔬菜盆景方便游客带回家食用。”潼南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基地也已经开始了青少年田间体验、亲子互动等趣味活动,游客来到园区不仅可以采摘蔬菜、品尝蔬菜,还可以到田间坝头自己种植蔬菜,体验儿时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