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如何给城市“美颜”?江北区亮出环卫三招
环卫工人佩戴了智能手环。 江北区城市管理局供图
江北区清扫作业车安装了监控系统。
12月3日上午,江北区富力海洋路,市民陈女士用纸巾给5岁的儿子擦完鼻涕,准备把纸巾扔进附近的垃圾桶。“妈妈,把纸巾给我,我来扔。”儿子向垃圾桶小跑过去。环卫工人何仁芳刚好看到这一幕,她向小男孩说了声“谢谢”。
今年,江北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一张废纸巾被扔进垃圾桶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江北区环卫工作的创新“三招”带来的城市环境变化。
一招:市场化
全市率先试点
环卫作业市场化全覆盖
“环境变好了,市民的素质也提高了。”何仁芳说,在江北,“垃圾不落地”的文明新风已深入人心。
何仁芳是江北区试点环卫作业市场化后,第一批来自保洁公司的环卫工人。当时,江北区环境卫生管理所在全市环卫系统中第一个“吃螃蟹”,率先试点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
环卫作业市场化,就是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聘请专业保洁公司进行统一清扫、清运。
“以前的环卫作业,是我们自己做,再自我监督。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江北区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徐宇亮说,这样的作业模式让环卫清扫保洁的效果,很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环卫作业市场化之后,保洁能力水平和队伍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保洁公司使用机械化设备清扫保洁,把城市道路、背街小巷都打扫得更加“亮堂”。
目前,环卫作业市场化已在江北区实现全覆盖,覆盖率居全市第一。
二招:精细化
将道路分级别
创新考核道路“感观质量”
“市场化的目的,是要让环卫工作更加精细化。”江北区环境卫生管理所党支部书记陈颖说,由此江北区修订了《江北区环境卫生精细化作业检查考核实施细则(试行)》。
新的考核办法有很多创新之处。比如,办法首次提出考核道路清扫保洁的“感观质量”。
什么是“感观质量”?简单来说,就是用市民的眼光来评价环境卫生质量如何。陈颖说,这样的考核方式更“接地气”,同时也更有效果。
“感观质量”的要求很多也很细,车行道整体要见本色,无积尘、积泥和油渍,无积水、无白色垃圾;路沿石立面和交通隔离设施干净无积泥,人行护栏擦拭干净;人行道无零星垃圾和白色垃圾,无积尘、无积泥、无积水……
在道路清扫保洁的精细化上,江北区也创新了作业方式。根据道路的人流、车流等因素,将道路分为三个等级。“这个等级不是道路的自身等级。”陈颖说,以洋河西路为例,这是一条背街小巷,道路等级不高,但因为这里餐饮经营户多,人流密集,在道路环卫作业中,它被确定为二级道路。
根据道路等级不同,一级道路每天三次冲洗、两次降尘;二级道路每天两次冲洗、两次降尘;三级道路每周三次冲洗,每天两次降尘。
三招:智能化
环卫工戴手环
作业车要跑出一条“绿线”
这么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如何落实到位?“光靠人去监督,始终会有盲区。”江北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范远东说,江北区原本有近30名环卫作业监督员,虽然他们的巡视检查都很到位,但无法对每名环卫工人和每辆作业车进行实时监管。
于是,江北区在全市率先建设智慧城管系统的过程中,将智能环卫系统作为了重要的子系统。
目前,江北区的部分环卫工人已佩戴上了智能手环。它可以实时显示环卫工人的位置,记录行走路径。环卫工人一天打扫了几次道路,监督员通过智能环卫系统一目了然。
江北区的清扫作业车、清运车也正在陆续安装智能监控装置,车上前后安装的摄像头,可将道路画面远程传输到智能环卫系统。
同时,根据道路环卫作业的等级不同,每辆清扫作业车都设置了相对应的自动报警系统。比如,一辆负责二级道路的清扫作业车,在没有冲洗道路时,这条道路在系统中就显示为红色;冲洗一次后,道路颜色会变浅;完成作业后,道路会变成绿色。
“作业车每天要跑出一条‘绿线’,才算达标。”范远东说,智能环卫系统还能实时监控清扫作业车的作业路径、用水量、耗油量等,通过数据分析客观评价清扫作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