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担当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7-12-11

  作者:季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

  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的同时,都会面临如何推动文化建设的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文化建设领域不断开拓新实践、推出新成果,作出了与新时代相称的文化新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一,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之争实际上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方向之争,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至关紧要。话语权是基础,管理权是保证,二者共同生成领导权。领导权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达成共识。同时,要建构主流话语,增强话语权威。深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协调的话语格局,以主流话语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体人民的精神追求,构建共同理想信念,弘扬当代中国精神。文化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统领,而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也需要国家治理体系的支持。要运用各种现代化治理的文化建设举措引领社会效益优先的文化事业和市场,提升国民教育、创建精神文明、传播文化产品、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而这些文化治理举措的前提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自信,也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务,在人民群众中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第三,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传播手段,综合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精华,讲好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关乎民族兴衰、国家起落、政党存亡、人民安危,并决定国家形象的优劣。近年来,我国运用现代传播理念和媒介终端塑造国家形象的尝试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必须彰显鲜明特色,即用世界话语传播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向世界描述一个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同时,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推动了传播载体和手段的创新,也为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供了传播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平台,更好弘扬传播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展示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文化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认同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守正创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精神和文化自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实践和担当。

  坚定文化自信要勇于执着坚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信念根基和前进动力。这要求我们要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化格局和中国文化处境有清醒认识:对外,我们的文化在东西文化话语权的争夺中仍处于劣势,在世界文化版图中不断遭遇挑战、误读甚至妖魔化;对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不断遭遇各种社会思潮的论争。这要求我们,在新时代要以理想信念夯实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聚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理性思考。国民文化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我们应该通过理性思考找回中国文化传统的优秀基因,重建文化自信的定力,努力为世界指引方向,而不是言必称西方,对自己的文化宝藏视而不见。东西文化各有优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魅力的集中展示。这也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来中国寻找文化发展钥匙的原因。

  坚定文化自信要敢于开拓创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建立在创新创造基础上的。文化创新经常是民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战胜风险挑战提供制胜之道。守正创新应该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文化战略。我们应该立足于人类文化整体创新,拿出心智和勇气着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要发扬勇立潮头的浩气、超越前人的勇气、与时俱进的朝气,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做探索中国道路和世界大同的文化创新和知识创造生力军。

  坚定文化自信要乐于担当奉献。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我们肩负着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这既是中华民族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兴的重大责任,也是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创新奉献智慧的重大机遇。在这场前无古人的人类文化革新中,我们应该拿出与天地相呼应的才情、见识、勤勉和魄力,勇于担当奉献,有所作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1日 13版)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担当

2017-12-11 18:30:03 来源: 0 条评论

  作者:季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

  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的同时,都会面临如何推动文化建设的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文化建设领域不断开拓新实践、推出新成果,作出了与新时代相称的文化新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一,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之争实际上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方向之争,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至关紧要。话语权是基础,管理权是保证,二者共同生成领导权。领导权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达成共识。同时,要建构主流话语,增强话语权威。深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协调的话语格局,以主流话语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体人民的精神追求,构建共同理想信念,弘扬当代中国精神。文化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统领,而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也需要国家治理体系的支持。要运用各种现代化治理的文化建设举措引领社会效益优先的文化事业和市场,提升国民教育、创建精神文明、传播文化产品、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而这些文化治理举措的前提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自信,也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务,在人民群众中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第三,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传播手段,综合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精华,讲好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关乎民族兴衰、国家起落、政党存亡、人民安危,并决定国家形象的优劣。近年来,我国运用现代传播理念和媒介终端塑造国家形象的尝试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必须彰显鲜明特色,即用世界话语传播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向世界描述一个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同时,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推动了传播载体和手段的创新,也为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供了传播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平台,更好弘扬传播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展示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文化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认同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守正创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精神和文化自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实践和担当。

  坚定文化自信要勇于执着坚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信念根基和前进动力。这要求我们要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化格局和中国文化处境有清醒认识:对外,我们的文化在东西文化话语权的争夺中仍处于劣势,在世界文化版图中不断遭遇挑战、误读甚至妖魔化;对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不断遭遇各种社会思潮的论争。这要求我们,在新时代要以理想信念夯实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聚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理性思考。国民文化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我们应该通过理性思考找回中国文化传统的优秀基因,重建文化自信的定力,努力为世界指引方向,而不是言必称西方,对自己的文化宝藏视而不见。东西文化各有优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魅力的集中展示。这也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来中国寻找文化发展钥匙的原因。

  坚定文化自信要敢于开拓创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建立在创新创造基础上的。文化创新经常是民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战胜风险挑战提供制胜之道。守正创新应该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文化战略。我们应该立足于人类文化整体创新,拿出心智和勇气着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要发扬勇立潮头的浩气、超越前人的勇气、与时俱进的朝气,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做探索中国道路和世界大同的文化创新和知识创造生力军。

  坚定文化自信要乐于担当奉献。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我们肩负着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这既是中华民族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兴的重大责任,也是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创新奉献智慧的重大机遇。在这场前无古人的人类文化革新中,我们应该拿出与天地相呼应的才情、见识、勤勉和魄力,勇于担当奉献,有所作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1日 13版)

[责任编辑: 苏桢淇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