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84岁教授站3小时上最后一课 一句话让人肃然起敬

来源:新华网2017-12-17

原标题 84岁教授站3小时上完最后一课:站着上课,是老师最基本的素养

最近,一段4分多钟的视频,在浙大老师、学生的朋友圈里悄悄流传。大家都被感动了。

这是蒋克铸教授的最后一课。在浙大玉泉校区的第一教学楼报告厅,他为150名来自浙大各个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上了一堂《漫谈设计思维》。

蒋老今年84岁,已经退休20多年,原本是浙大机械工程学院资深教授。不过,他不愿意就此放下珍爱一生的教鞭,退休后反聘到竺可桢学院,继续上课至2008年。今年10月份,蒋克铸向学校提出,希望能够再度走上讲台,向学生分享他积累了一生的宝贵知识。理由是,“害怕人走了,经验没留下来,这是最大的遗憾。”

在网上流传的并不十分清晰的视频中,整整三个小时的课,头发花白的蒋老一直坚持站在讲台上,并一丝不苟地书写板书。对于站着讲课,他甚至有些“倔强”,说:“站着上课,是一名老师最基本的素养。”

为这一天的课,他准备了两周

11月10日下午,84岁的蒋克铸踩着他的“座驾”——当时花费400多元,购于上世纪80年代的26寸凤凰牌自行车,从家来到浙大机械工程学院,途中用了大约10分钟。

“看他推着一辆自行车出现在第一教学楼门口,喘着气,微笑着向同学们打招呼,那一幕真美好。”浙大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党总支书记项淑芳说。

蒋克铸的课,实践性很强,他退休前教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学》都是学院的热门课。

学院在几天前就发布了消息,现场来的150名学生,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其他学院对设计感兴趣的同学,也慕名来听。

认真的蒋克铸提前半小时来到教室,穿着一件藏青色夹克、头发稀疏花白的他安静地坐在第一排。下午一点半,他缓缓站起,慢慢走上讲台。站定,全场掌声雷动。

蒋克铸深深鞠了一躬。这是他退休后,十年来第一次站上浙大机械学院的讲台。

“年纪越大,就越想回到课堂上,给现在的学生讲讲自己积累了一辈子的那点知识,希望能传承下去。”蒋克铸说。现在条件好了,教材、材料都不缺,但老一辈的那些实践经验,却越来越少。

蒋克铸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留校任教十余年后,调到水电部第十二工程局富春江指挥部工作,上世纪70年代末到浙大任教。因为教学和实践岗位都待过,他深知高等院校“设计学教育”中的实践缺陷。他认为,设计的目的就是落地为生产实践。

在他的最后一课上,他讲了很多自己亲身经历的关于实践的例子,并不下十次地向学生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为这一天的课,他足足准备了两周。

所谓“教授”:“教”时要“授”,示范最关键

原定的上课时间是下午一点半到三点半,但由于蒋克铸想讲的内容太多,整整拖了一小时的堂。老人恨不得,把肚子里所有的知识,都倾囊相授。

原本准备了四个部分的内容,因为讲得太细,做了很多备课内容以外的引申,结果只讲完了第一部分。蒋克铸为此挺不好意思的,临下课,向同学们保证会将余下的内容整理成文档发给大家。

蒋克铸年轻时练过体操和跳水,而且水平很高,有一次在比赛中半月板撕裂,多年来膝盖不便。在讲课现场,大家四次请他坐下讲课,但他总是摆摆手,一直坚持站着讲了三小时。

他认为站着上课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只有站着上课才能示范和演练。老师在写题和板书的时候,学生同时在动脑。所谓‘教授’,‘教’时要‘授’,示范是最关键的,不然与网络授课又有什么区别呢?”

蒋克铸习惯板书,虽然因为年龄大了,抬手画图时胳膊明显地难以伸展开来,但他仍然一丝不苟,不肯简化任何一个细节。

讲到工程实例时,蒋克铸鼓励同学们深入实践才能有真正的体会。他小心翼翼地翻开一张1米多宽已经泛黄的图纸,这是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建设富春江水工机械厂绘制的图纸。

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研一的学生陈斌也在现场听课,“那张工程图纸页泛黄,折痕处有些撕裂,当蒋教授打开这张图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设计精神。那是对设计的尊重,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并满怀情怀与热忱。”

现代教育有个遗憾:一代人的经验难留下来

蒋克铸不愿意“享福”,他乐意和学生待在一块儿。2008年老伴去世对蒋克铸的打击很大,正是在那时,他决定正式离开讲台。“那时对我来说唯一的宽慰就是我教的班毕业了,这也是我教的最后一个班。”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蒋克铸很着急。他认为现代教育有个遗憾:一代人离开后,实实在在的经验留不下来,现在的年轻人要重复我们以前走过的弯路。“我们每一个老教授都有一笔巨大的知识财富,应该传承下去。我也想像孔夫子一样周游六国,把毕生所学都传给年轻人。虽然有学生觉得我严格,但只要还有一两个学生愿意听我的课,我就要一直讲下去。”

他在老伴的墓边为自己留了一块空碑,现在已经篆刻好了墓志铭。“我造物,故我在;我育人,故我在;我创思,故我在。这是我给自己写的墓志铭,这是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应有的价值观。”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84岁教授站3小时上最后一课 一句话让人肃然起敬

2017-12-17 07:47:02 来源: 0 条评论

原标题 84岁教授站3小时上完最后一课:站着上课,是老师最基本的素养

最近,一段4分多钟的视频,在浙大老师、学生的朋友圈里悄悄流传。大家都被感动了。

这是蒋克铸教授的最后一课。在浙大玉泉校区的第一教学楼报告厅,他为150名来自浙大各个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上了一堂《漫谈设计思维》。

蒋老今年84岁,已经退休20多年,原本是浙大机械工程学院资深教授。不过,他不愿意就此放下珍爱一生的教鞭,退休后反聘到竺可桢学院,继续上课至2008年。今年10月份,蒋克铸向学校提出,希望能够再度走上讲台,向学生分享他积累了一生的宝贵知识。理由是,“害怕人走了,经验没留下来,这是最大的遗憾。”

在网上流传的并不十分清晰的视频中,整整三个小时的课,头发花白的蒋老一直坚持站在讲台上,并一丝不苟地书写板书。对于站着讲课,他甚至有些“倔强”,说:“站着上课,是一名老师最基本的素养。”

为这一天的课,他准备了两周

11月10日下午,84岁的蒋克铸踩着他的“座驾”——当时花费400多元,购于上世纪80年代的26寸凤凰牌自行车,从家来到浙大机械工程学院,途中用了大约10分钟。

“看他推着一辆自行车出现在第一教学楼门口,喘着气,微笑着向同学们打招呼,那一幕真美好。”浙大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党总支书记项淑芳说。

蒋克铸的课,实践性很强,他退休前教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学》都是学院的热门课。

学院在几天前就发布了消息,现场来的150名学生,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其他学院对设计感兴趣的同学,也慕名来听。

认真的蒋克铸提前半小时来到教室,穿着一件藏青色夹克、头发稀疏花白的他安静地坐在第一排。下午一点半,他缓缓站起,慢慢走上讲台。站定,全场掌声雷动。

蒋克铸深深鞠了一躬。这是他退休后,十年来第一次站上浙大机械学院的讲台。

“年纪越大,就越想回到课堂上,给现在的学生讲讲自己积累了一辈子的那点知识,希望能传承下去。”蒋克铸说。现在条件好了,教材、材料都不缺,但老一辈的那些实践经验,却越来越少。

蒋克铸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留校任教十余年后,调到水电部第十二工程局富春江指挥部工作,上世纪70年代末到浙大任教。因为教学和实践岗位都待过,他深知高等院校“设计学教育”中的实践缺陷。他认为,设计的目的就是落地为生产实践。

在他的最后一课上,他讲了很多自己亲身经历的关于实践的例子,并不下十次地向学生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为这一天的课,他足足准备了两周。

所谓“教授”:“教”时要“授”,示范最关键

原定的上课时间是下午一点半到三点半,但由于蒋克铸想讲的内容太多,整整拖了一小时的堂。老人恨不得,把肚子里所有的知识,都倾囊相授。

原本准备了四个部分的内容,因为讲得太细,做了很多备课内容以外的引申,结果只讲完了第一部分。蒋克铸为此挺不好意思的,临下课,向同学们保证会将余下的内容整理成文档发给大家。

蒋克铸年轻时练过体操和跳水,而且水平很高,有一次在比赛中半月板撕裂,多年来膝盖不便。在讲课现场,大家四次请他坐下讲课,但他总是摆摆手,一直坚持站着讲了三小时。

他认为站着上课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只有站着上课才能示范和演练。老师在写题和板书的时候,学生同时在动脑。所谓‘教授’,‘教’时要‘授’,示范是最关键的,不然与网络授课又有什么区别呢?”

蒋克铸习惯板书,虽然因为年龄大了,抬手画图时胳膊明显地难以伸展开来,但他仍然一丝不苟,不肯简化任何一个细节。

讲到工程实例时,蒋克铸鼓励同学们深入实践才能有真正的体会。他小心翼翼地翻开一张1米多宽已经泛黄的图纸,这是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建设富春江水工机械厂绘制的图纸。

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研一的学生陈斌也在现场听课,“那张工程图纸页泛黄,折痕处有些撕裂,当蒋教授打开这张图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设计精神。那是对设计的尊重,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并满怀情怀与热忱。”

现代教育有个遗憾:一代人的经验难留下来

蒋克铸不愿意“享福”,他乐意和学生待在一块儿。2008年老伴去世对蒋克铸的打击很大,正是在那时,他决定正式离开讲台。“那时对我来说唯一的宽慰就是我教的班毕业了,这也是我教的最后一个班。”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蒋克铸很着急。他认为现代教育有个遗憾:一代人离开后,实实在在的经验留不下来,现在的年轻人要重复我们以前走过的弯路。“我们每一个老教授都有一笔巨大的知识财富,应该传承下去。我也想像孔夫子一样周游六国,把毕生所学都传给年轻人。虽然有学生觉得我严格,但只要还有一两个学生愿意听我的课,我就要一直讲下去。”

他在老伴的墓边为自己留了一块空碑,现在已经篆刻好了墓志铭。“我造物,故我在;我育人,故我在;我创思,故我在。这是我给自己写的墓志铭,这是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应有的价值观。”

[责任编辑: huahaina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