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三产融合助推 重庆乡村振兴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7-12-20

  梁平区现代渔业示范园核心区 (本报资料图片)

  冬季的巴渝大地,依然色彩斑斓、风景如画。

  在潼南区柏梓镇柠檬种植基地,黄澄澄的果实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香。还没到周末,这里就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来观光、采摘。这里出产的柠檬,还有许多会被打包装运,一部分卖到世界各地,另一部分送入附近的加工厂,变成柠檬精油、果汁、水果茶等产品。

  一颗颗品质上乘的柠檬,将种植业、加工业、旅游业紧密地连在一起,这正是我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一大主导产业来抓,力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部分乡镇,三产融合已见雏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吃、住、玩、土、特、奇、鲜”的休闲农业链。

  1 发展从转方式调结构开始

  【案例】今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农民冉红兵和花田梯田、花田贡米在央视纪录片中露脸,一下子成为“网红”。

  以前,花田米品质虽好,但是不成规模、没有品牌,卖不起好价钱。花田乡通过土地整治、土壤改良,采用“有机稻+鸭”种植模式,全程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复活”了七八百年前的贡米,并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精品包装的花田贡米最低售价每公斤达50元,稻田里放养的麻旺麻鸭也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在打造“花田贡米”品牌的同时,花田乡又依托层层叠叠的梯田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在何家岩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之后,这里知名度大增,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实现年旅游收入200万元,走出了一条优质稻米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

  【画外音】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调优结构效益更高。今年以来,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新增特色产业80万亩,总面积达到1248万亩。

  依托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农村自然生态人文资源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我市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资源开发利用价值,休闲农业正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呈现出从郊区到山区、景区到农区、零星到集群、观光到休闲转型发展态势。

  目前,全市发展休闲果园及农庄7500多个,休闲渔业面积5.7万亩,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3家,以休闲农业为主的“三产融合型”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0个。

  2 产业兴旺倒逼基础设施升级

  【案例】渝黔交界处的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处处可见平整、宽阔的水泥路,褚红外墙的特色民居,以及被鲜花簇拥的农宅。这个过去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偏远小村,现在已是聚集了上百农户的“鲜花小镇”。

  “是乡村旅游的兴起,促进了村里基础设施的完善。”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王燕说。

  万隆村海拔高,夏季凉爽,森林覆盖率达到80.2%,吸引了一些市民前来避暑纳凉。区里便引进旅游公司打造出花坝、李公坝、玫瑰谷、花海石林4个组团,并规划建设了运动探险、田园风情、湖波休闲、养生度假、文化观光五大区域。

  景区建设愈加成熟,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全村新建及改扩建公路达54公里,新建了8个旅游厕所和6个观景平台。今年,区里又将万隆与外界连接的道路进行扩宽、油化,将青山绿水更快捷地“推送”到游客眼前。村里新修了文化广场、旅游停车场,道路两旁栽种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国家标准示范自驾露营地也应运而生,在方便自驾游客的同时,给村民带来了更多便利。

  【画外音】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等工作相结合,整合国家、市级、区县等多渠道投入力量,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着重建设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公共厕所、停车场、宽带等公共设施,改善景区景点的接待条件,提升接待能力。加强传统民居保护修缮,鼓励发展特色民宿,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

  美丽乡村彰显生态宜居——按照“五有四无三覆盖”要求,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和区县两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0个以上,各示范村至少培育了1个以上主导产业。全市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89个,其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3个。全市培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10个、示范点23个,中国美丽田园11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2个。

  3 利益联结机制助力农民增收

  【案例】齐圣村曾是开州区出了名的贫困村,“七条沟、八道梁,高坡土地不产粮,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是该村以前的真实写照。

  齐圣村党委书记熊尚兵与村两委提出“让农民土地变资产、让扶贫财政资金变股金、让贫困人口变股东”的思路,采取“土地入股、现金入股、按股分红、脱贫转股”的方式,整合了上千万元的资金,建成了上千亩的农庄,发展上百户乡村旅游户。村内种植的红心猕猴桃、蓝莓、血橙等特色水果,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采摘,每年旅游收入达500万元以上。

  深度贫困户姜丰云年老体弱,以前光靠儿子在外打工维持生活。如今他将家里1.5亩土地折价入股合作社,村里还给了他家2000元扶贫资金配股。此外,老姜和老伴到合作社帮忙追肥灌水、疏果定果、套牢纸袋,每人每月能拿到1500元左右的工资。和老姜一样,当地所有贫困户都成了合作社、农家乐、庄园的股东和工人,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

  现在,齐圣村43公里村道都被拓宽成柏油路,两个新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拔地而起,白墙黑瓦小楼房,小桥流水花在旁,还有幼儿园、便民超市……齐圣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成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新村。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到村里找路子发家致富。

  【画外音】今年,我市立足资源禀赋,蹄疾步稳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开展股份合作,构建以股权为纽带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资源土地活化入股,集体资产量化入股,技术技艺物化入股,奇特的风景和气候折资入股,将农民打造成为“股份农民”,使其拥有资产,通过固定分红、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等方式,增加财产性收入。还将优选产业项目,推动“三变”改革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探索“三变”+特色产业、“三变”+精准扶贫、“三变”+农村电商、“三变”+乡村旅游等经营模式。

  “数”说乡村振兴

  (今年1-11月)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全市休闲农业与

  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亿人次

  ●综合旅游收入450亿元

  ●带动80万人就业

  农业品牌

  ●全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740个

  ●有效期内的名牌农产品231个

  农村改革

  ●农业担保覆盖700个乡镇

  ●担保农业小微项目3945个

  同比增长41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全市累计培育

  ●种养大户14.5万户

  ●家庭农场1.82万家

  ●农民合作社3.3万个

  ●龙头企业3626个

  ●社会化服务组织9200家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三产融合助推 重庆乡村振兴

2017-12-20 09:49:45 来源: 0 条评论

  梁平区现代渔业示范园核心区 (本报资料图片)

  冬季的巴渝大地,依然色彩斑斓、风景如画。

  在潼南区柏梓镇柠檬种植基地,黄澄澄的果实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香。还没到周末,这里就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来观光、采摘。这里出产的柠檬,还有许多会被打包装运,一部分卖到世界各地,另一部分送入附近的加工厂,变成柠檬精油、果汁、水果茶等产品。

  一颗颗品质上乘的柠檬,将种植业、加工业、旅游业紧密地连在一起,这正是我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一大主导产业来抓,力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部分乡镇,三产融合已见雏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吃、住、玩、土、特、奇、鲜”的休闲农业链。

  1 发展从转方式调结构开始

  【案例】今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农民冉红兵和花田梯田、花田贡米在央视纪录片中露脸,一下子成为“网红”。

  以前,花田米品质虽好,但是不成规模、没有品牌,卖不起好价钱。花田乡通过土地整治、土壤改良,采用“有机稻+鸭”种植模式,全程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复活”了七八百年前的贡米,并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精品包装的花田贡米最低售价每公斤达50元,稻田里放养的麻旺麻鸭也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在打造“花田贡米”品牌的同时,花田乡又依托层层叠叠的梯田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在何家岩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之后,这里知名度大增,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实现年旅游收入200万元,走出了一条优质稻米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

  【画外音】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调优结构效益更高。今年以来,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新增特色产业80万亩,总面积达到1248万亩。

  依托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农村自然生态人文资源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我市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资源开发利用价值,休闲农业正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呈现出从郊区到山区、景区到农区、零星到集群、观光到休闲转型发展态势。

  目前,全市发展休闲果园及农庄7500多个,休闲渔业面积5.7万亩,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3家,以休闲农业为主的“三产融合型”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0个。

  2 产业兴旺倒逼基础设施升级

  【案例】渝黔交界处的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处处可见平整、宽阔的水泥路,褚红外墙的特色民居,以及被鲜花簇拥的农宅。这个过去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偏远小村,现在已是聚集了上百农户的“鲜花小镇”。

  “是乡村旅游的兴起,促进了村里基础设施的完善。”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王燕说。

  万隆村海拔高,夏季凉爽,森林覆盖率达到80.2%,吸引了一些市民前来避暑纳凉。区里便引进旅游公司打造出花坝、李公坝、玫瑰谷、花海石林4个组团,并规划建设了运动探险、田园风情、湖波休闲、养生度假、文化观光五大区域。

  景区建设愈加成熟,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全村新建及改扩建公路达54公里,新建了8个旅游厕所和6个观景平台。今年,区里又将万隆与外界连接的道路进行扩宽、油化,将青山绿水更快捷地“推送”到游客眼前。村里新修了文化广场、旅游停车场,道路两旁栽种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国家标准示范自驾露营地也应运而生,在方便自驾游客的同时,给村民带来了更多便利。

  【画外音】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等工作相结合,整合国家、市级、区县等多渠道投入力量,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着重建设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公共厕所、停车场、宽带等公共设施,改善景区景点的接待条件,提升接待能力。加强传统民居保护修缮,鼓励发展特色民宿,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

  美丽乡村彰显生态宜居——按照“五有四无三覆盖”要求,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和区县两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0个以上,各示范村至少培育了1个以上主导产业。全市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89个,其中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3个。全市培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10个、示范点23个,中国美丽田园11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2个。

  3 利益联结机制助力农民增收

  【案例】齐圣村曾是开州区出了名的贫困村,“七条沟、八道梁,高坡土地不产粮,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是该村以前的真实写照。

  齐圣村党委书记熊尚兵与村两委提出“让农民土地变资产、让扶贫财政资金变股金、让贫困人口变股东”的思路,采取“土地入股、现金入股、按股分红、脱贫转股”的方式,整合了上千万元的资金,建成了上千亩的农庄,发展上百户乡村旅游户。村内种植的红心猕猴桃、蓝莓、血橙等特色水果,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采摘,每年旅游收入达500万元以上。

  深度贫困户姜丰云年老体弱,以前光靠儿子在外打工维持生活。如今他将家里1.5亩土地折价入股合作社,村里还给了他家2000元扶贫资金配股。此外,老姜和老伴到合作社帮忙追肥灌水、疏果定果、套牢纸袋,每人每月能拿到1500元左右的工资。和老姜一样,当地所有贫困户都成了合作社、农家乐、庄园的股东和工人,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

  现在,齐圣村43公里村道都被拓宽成柏油路,两个新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拔地而起,白墙黑瓦小楼房,小桥流水花在旁,还有幼儿园、便民超市……齐圣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成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新村。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到村里找路子发家致富。

  【画外音】今年,我市立足资源禀赋,蹄疾步稳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开展股份合作,构建以股权为纽带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资源土地活化入股,集体资产量化入股,技术技艺物化入股,奇特的风景和气候折资入股,将农民打造成为“股份农民”,使其拥有资产,通过固定分红、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等方式,增加财产性收入。还将优选产业项目,推动“三变”改革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探索“三变”+特色产业、“三变”+精准扶贫、“三变”+农村电商、“三变”+乡村旅游等经营模式。

  “数”说乡村振兴

  (今年1-11月)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全市休闲农业与

  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亿人次

  ●综合旅游收入450亿元

  ●带动80万人就业

  农业品牌

  ●全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740个

  ●有效期内的名牌农产品231个

  农村改革

  ●农业担保覆盖700个乡镇

  ●担保农业小微项目3945个

  同比增长41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全市累计培育

  ●种养大户14.5万户

  ●家庭农场1.82万家

  ●农民合作社3.3万个

  ●龙头企业3626个

  ●社会化服务组织9200家

1 2

[责任编辑: 刘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