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年
央视网消息: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并进行部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迎来重大的战略机遇。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划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提出了相应的重要任务,提出了“八个坚持”,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中国“三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是全国农业连续丰收。2015年我国粮食“十二连增”,2017年实现“十四连丰”,棉花、油料、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如,201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33亿斤,增长0.3%。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属历史上第二高产年,其中玉米4318亿斤,调减73亿斤,下降1.7%;稻谷4171亿斤,增加30亿斤,增长0.7%;小麦2595亿斤,增加19亿斤,增长0.7%;其他粮食作物1274亿斤,增加58亿斤,增长4.8%。
二是农民收入连续增长。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自2012年以来年均实际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5个百分点。2017年我国农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将超过13000元,实现2012年以来“六连增”。
三是精准脱贫进入攻艰阶段。从2013年至2017年,我国约有6600万人在政府的帮助下摆脱了贫困。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5%,比2012年下降5.7个百分点。2013年-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7%,比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快2.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全国。
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至少有三个成果特点
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主题是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并将形成第15个中央一号文件。这次会议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果特点:
(一)提出了三个发展阶段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二)提出了“八个坚持”的具体实践
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二是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三是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四是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五是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六是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七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八是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三)提出了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是我国乡村建设的理论总结和未来发展方向,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概括为:
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的乡村发展,也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发展;不同于传统的集体经济的乡村发展,也不同于私有制的传统乡村发展;不是孤立的乡村发展,而是城乡联动的乡村发展;不是依靠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力“三位一体”(Trinity)发展,而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即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AI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促进现代乡村发展。这条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与加快“三农”转型升级
(一)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具体表现为:由追求速度向追求效益转型,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型,由追求产品向追求品质、品牌、服务转型,由追求规模发展向追求绿色发展转型。要“种得好、养得好、加工得好,还要卖得好、卖出好价钱、消费者得实惠,农民得收入。反过来,通过卖得好,促进种得好、养得好、加工得好”。
(二)促进农村美丽乡村建设
我国农村建设向美丽乡村建设转型,会议强调了十九大精神,即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自治、法治、德治)、生活富裕,而让美丽乡村成为城乡人未来的“奢侈品”,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现实,在一些地方又十分遥远,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三)促进新农人队伍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村人才队伍,近几年来,我国新农人主体的出现,如投资新农人、回乡新农人、科技新农人、电商新农人。据国办新闻发布会披露有700万新农人,据最新统计,各类新主体组织达到30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
四、充分发挥农村电商在乡村振兴中赋能作用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充分发挥电商的赋能作用,通过现代信息科技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一)围绕现代农业开展B2B电商
围绕现代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链,开展多种电商模式创新,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如B2B农业生产资料电商模式、B2B生态食材模式、B2B农产品供应链模式。通过多种智能B2B模式创新,促进我国现代农业迅速实现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引入订单式B2B供应链模式,使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减少盲目性,提高其有效的供给,满足精准的需求,在品种、数量、时间上实现精准生产、流通、消费的一体化对接。
(二)围绕美丽乡村开展网络零售
围绕美丽乡村开展多种网络零售,如2017年中国邮政首届“邮乐919购物狂欢节”,购物节充分发挥5万多处邮政自营网点和42万处“邮乐购”加盟店优势,深入全国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助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返城,为城市百姓带来“原汁原味原产地”的农产品。据了解,中国邮政目前已初步形成“电商服务+金融服务+寄递服务+便民服务”的邮政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了“购物不出村、金融不出村、销售不出村、生活不出村、创业不出村”的“五不出村”综合服务。
如阿里、京东、苏宁、供销E家、中国电信、中国邮政、乐村淘等电商企业采取B2B2C(生产对生产对消费)、B2C(生产对消费)、C2B(消费者定制或者消费者集合竞价)、S2B(众筹)、F2C(农场直供)、C2F(订单农业)、CSA(社区支持农业)、O2O(网上与网下融合)等,使农民便利地买卖实物农产品、服务农产品、以及各种农产品餐饮、休闲、观光、娱乐等体验活动,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农民获得较好的收益。
(三)围绕新农人创新生态供应链(圈)
传统的供应链是以生产为起点、消费为终点的,在现代供应链条件下,各种类型的订购成为“种养加”的起点,产品集并、采购、运输(冷链)、储存、加工、分销、配送、销售等,成为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的多个环节的无缝连接。智能农业种植、智能养殖、智能加工,以及智能交易、智能支付与融资、智能环境、智能消费、智能再生资源回收,需要更多的新农人,也需要加速传统农民转变为新农民。据统计,现有2万多名产业发展带头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主体超过300万家。
总之,2018年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年、深入年,因此只有当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新农民成为吸引力的职业,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才算真正实现了。(作者: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食品(农产品)电商研究院院长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