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渝北区委书记段成刚:全力推进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8-01-12

  2017年底,随着春秋航空首架进口租赁飞机降落到渝北境内,标志重庆自贸区“保税飞机租赁”业态实现“零突破”。另一方面,被誉为非洲“手机之王”的传音手机,即将从渝北搭乘飞机出口到非洲。这一“进”一“出”之间,不仅体现了渝北产业结构和业态的变化,也凸显了作为全国首批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独有优势。

  如何全力推进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近日,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了渝北区委书记段成刚。

  以“三大变革”为主攻方向

  重庆日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渝北是全市的经济大区,你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哪些思路?

  段成刚:渝北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扭住振兴实体经济不动摇,主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一方面狠抓招商引资,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布局和引进了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特别是成功引进产业新项目456个、合同投资999亿元,形成了智能终端、智能制造、创新金融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左右。另一方面,我们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拼速度”到“拼质量”,实现了“三个优化”:产业结构、财税结构、投资结构的持续优化。

  我们认为,渝北区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的发展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接下来,我们将把“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作为全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质量变革为主体、效率变革为主线、动力变革为基础,在创新生态圈、智能制造基地、国际航空港建设上下功夫,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满足人们更高标准的、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加快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不断增强全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港

  重庆日报:江北国际机场在渝北境内,渝北发展开放型经济非常具有优势。你们在这方面有些什么打算?

  段成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随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和第三跑道成功投运,客货吞吐量增长迅速,国际(地区)货运量增长速度持续位居中西部前列。与此同时,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悦来会展中心等开放平台均在渝北,渝北发展开放型经济正当其时,应当仁不让承担起建设内陆开放空中门户的重任。

  开放型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渝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依托区内丰富的开放平台,推动贸易便利化,大力发展转口贸易等口岸经济,集聚了649家外贸企业、613家外资企业,进出口额达1150亿元人民币,占到了全市的20%。

  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在自贸区渝北板块先后引进重点企业72家。特别是2017年12月22日,春秋航空首架进口租赁飞机的落户,这标志着重庆自贸区“保税飞机租赁”业态实现“零突破”。在自贸区内开展飞机融资租赁业务,能带动渝北航空客运、货运、物流、飞机航材维修、飞行培训等临空产业的发展,可增强我区航空产业辐射力和竞争力。

  这样一来,就需要有开放的支撑平台来承接航空产业的集聚。为此,我们在江北国际机场周边布局打造“一场一园一镇”,大力发展国际物流、高端服务贸易、总部经济等航空关联产业。未来,临空产业增加值比重将超过渝北GDP的50%。

  我们认为,国际航空港既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门户,也是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我们将用好用足江北国际机场、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等开放平台,按照“开放通道、口岸、平台一体打造,开放主体、开放环境一体建设”的要求,积极构建以国际航空港为核心引擎,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渝北板块、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集中展示区和保税港空港功能区等三大平台为支撑,以“三龙”片区、龙兴工业开发区、北部农村等区域为拓展的“1 3 N”开放支撑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便利化的开放新格局。

  加快建设创新生态圈

  重庆日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直以来,渝北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很强,辖区内有许多知名的高科技企业。你们在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方面有哪些思考?

  段成刚:渝北历来重视创新发展,在创新要素集聚、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比如,我们培育了科技型企业74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7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02件,综合科技竞争力、“双创”指数等连续三年居全市前列。为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我们出台了“创新52条”等政策文件,每年整合不低于3亿元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进行奖励支持,并在全市率先推行电子科技创新券试点,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达49.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86%。全年新增市场主体近2万家,总量达97943家。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我们将重点抓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生态圈建设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关键共性技术、应用示范、创新人才三大科技专项,在培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壮大研发规模、弥补技术短板、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孵化等方面下功夫,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协同发展,积极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区。

  在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有家名叫创通联达的公司。这家公司发展很快,成立1年时间,已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自主知识产权9项,未来几年有望每年保持30%的增速。2017年10月,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该公司为载体,渝北区与高通公司等共同成立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实验室,深入嵌入重庆汽车制造产业链,在汽车智能驾驶舱、智能操作系统等多方面开展技术创新。

  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基地

  重庆日报:渝北是全市的工业大区。你们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有些什么思路和措施?

  段成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渝北的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在长安福特、长安汽车、力帆、恒通客车等企业的带动下,渝北区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汽车产业集群。可以说,全市每2辆汽车,就有差不多1辆产自渝北。2017年,渝北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500亿元(全市第一),汽车、装备等制造业依然是渝北工业的支柱。

  在继续发展好汽车等传统制造业的同时,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狠抓精准招商,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促进动力变革;二是狠抓技术改造,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效率变革,推动“渝北制造”向“渝北智造”转变。

  具体而言,我们加快布局和集聚智能终端产业,做强做大笔电产业,无中生有布局手机产业。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总体部署,组织专业招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引进了OPPO、金立、传音三大“整机研发”品牌企业和深科技、中光电、江粉磁材、捷荣技术等整机代工及核心配套企业,投资总额达300亿元,基本形成了“3 1 20”的千亿级智能终端全产业链。项目全面达产后,渝北智能终端产业将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智能终端产业链条最完善、研发生产能力最强的高端制造基地。这不仅壮大了全市智能终端产业集群的实力,许多企业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非常高,对全市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也具有推动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瞄准渝北工业发展痛点,重点在前沿科技城、空港工业园区等地,加快引进和布局智能化网联汽车、智能终端、航空维修等前沿科技产业和航空关联产业,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车间,推动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在制造业、服务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服务,不断提高智能产业的“智商”和“情商”水平,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基地。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渝北区委书记段成刚:全力推进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2018-01-12 09:43:47 来源: 0 条评论

  2017年底,随着春秋航空首架进口租赁飞机降落到渝北境内,标志重庆自贸区“保税飞机租赁”业态实现“零突破”。另一方面,被誉为非洲“手机之王”的传音手机,即将从渝北搭乘飞机出口到非洲。这一“进”一“出”之间,不仅体现了渝北产业结构和业态的变化,也凸显了作为全国首批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独有优势。

  如何全力推进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近日,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了渝北区委书记段成刚。

  以“三大变革”为主攻方向

  重庆日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渝北是全市的经济大区,你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哪些思路?

  段成刚:渝北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扭住振兴实体经济不动摇,主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一方面狠抓招商引资,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布局和引进了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特别是成功引进产业新项目456个、合同投资999亿元,形成了智能终端、智能制造、创新金融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左右。另一方面,我们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拼速度”到“拼质量”,实现了“三个优化”:产业结构、财税结构、投资结构的持续优化。

  我们认为,渝北区朝着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的发展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接下来,我们将把“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作为全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质量变革为主体、效率变革为主线、动力变革为基础,在创新生态圈、智能制造基地、国际航空港建设上下功夫,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满足人们更高标准的、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加快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不断增强全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港

  重庆日报:江北国际机场在渝北境内,渝北发展开放型经济非常具有优势。你们在这方面有些什么打算?

  段成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随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和第三跑道成功投运,客货吞吐量增长迅速,国际(地区)货运量增长速度持续位居中西部前列。与此同时,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悦来会展中心等开放平台均在渝北,渝北发展开放型经济正当其时,应当仁不让承担起建设内陆开放空中门户的重任。

  开放型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渝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依托区内丰富的开放平台,推动贸易便利化,大力发展转口贸易等口岸经济,集聚了649家外贸企业、613家外资企业,进出口额达1150亿元人民币,占到了全市的20%。

  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在自贸区渝北板块先后引进重点企业72家。特别是2017年12月22日,春秋航空首架进口租赁飞机的落户,这标志着重庆自贸区“保税飞机租赁”业态实现“零突破”。在自贸区内开展飞机融资租赁业务,能带动渝北航空客运、货运、物流、飞机航材维修、飞行培训等临空产业的发展,可增强我区航空产业辐射力和竞争力。

  这样一来,就需要有开放的支撑平台来承接航空产业的集聚。为此,我们在江北国际机场周边布局打造“一场一园一镇”,大力发展国际物流、高端服务贸易、总部经济等航空关联产业。未来,临空产业增加值比重将超过渝北GDP的50%。

  我们认为,国际航空港既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门户,也是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我们将用好用足江北国际机场、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等开放平台,按照“开放通道、口岸、平台一体打造,开放主体、开放环境一体建设”的要求,积极构建以国际航空港为核心引擎,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渝北板块、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集中展示区和保税港空港功能区等三大平台为支撑,以“三龙”片区、龙兴工业开发区、北部农村等区域为拓展的“1 3 N”开放支撑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便利化的开放新格局。

  加快建设创新生态圈

  重庆日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直以来,渝北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很强,辖区内有许多知名的高科技企业。你们在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方面有哪些思考?

  段成刚:渝北历来重视创新发展,在创新要素集聚、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比如,我们培育了科技型企业74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7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02件,综合科技竞争力、“双创”指数等连续三年居全市前列。为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我们出台了“创新52条”等政策文件,每年整合不低于3亿元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进行奖励支持,并在全市率先推行电子科技创新券试点,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达49.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86%。全年新增市场主体近2万家,总量达97943家。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我们将重点抓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生态圈建设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关键共性技术、应用示范、创新人才三大科技专项,在培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壮大研发规模、弥补技术短板、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孵化等方面下功夫,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协同发展,积极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区。

  在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有家名叫创通联达的公司。这家公司发展很快,成立1年时间,已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自主知识产权9项,未来几年有望每年保持30%的增速。2017年10月,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该公司为载体,渝北区与高通公司等共同成立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实验室,深入嵌入重庆汽车制造产业链,在汽车智能驾驶舱、智能操作系统等多方面开展技术创新。

  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基地

  重庆日报:渝北是全市的工业大区。你们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有些什么思路和措施?

  段成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渝北的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在长安福特、长安汽车、力帆、恒通客车等企业的带动下,渝北区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汽车产业集群。可以说,全市每2辆汽车,就有差不多1辆产自渝北。2017年,渝北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500亿元(全市第一),汽车、装备等制造业依然是渝北工业的支柱。

  在继续发展好汽车等传统制造业的同时,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狠抓精准招商,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促进动力变革;二是狠抓技术改造,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效率变革,推动“渝北制造”向“渝北智造”转变。

  具体而言,我们加快布局和集聚智能终端产业,做强做大笔电产业,无中生有布局手机产业。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总体部署,组织专业招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引进了OPPO、金立、传音三大“整机研发”品牌企业和深科技、中光电、江粉磁材、捷荣技术等整机代工及核心配套企业,投资总额达300亿元,基本形成了“3 1 20”的千亿级智能终端全产业链。项目全面达产后,渝北智能终端产业将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智能终端产业链条最完善、研发生产能力最强的高端制造基地。这不仅壮大了全市智能终端产业集群的实力,许多企业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非常高,对全市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也具有推动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瞄准渝北工业发展痛点,重点在前沿科技城、空港工业园区等地,加快引进和布局智能化网联汽车、智能终端、航空维修等前沿科技产业和航空关联产业,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车间,推动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在制造业、服务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服务,不断提高智能产业的“智商”和“情商”水平,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基地。

1 2

[责任编辑: 刘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