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网络媒体走转改】新时代,看农村改革“七十二变”

来源:中国台湾网2018-01-25

今日的改革开放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中国台湾网 王鑫 摄)

  中国台湾网1月22日北京讯 (记者 王鑫)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新年伊始,1月15日至20日,中央网信办组织的主题为“新时代,新梦想”2018全国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一行来到安徽,在为期6天的采访中,记者们先后走访了皖北、皖西、皖南的5市7村,行程2200多公里,踏足了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采访了革命圣地金寨县的白塔畈村和刘冲村贫困户,了解了芜湖县六郎镇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感受了黄山市歙县新安江山水画廊的保护与治理。

  小岗村的“变”:一变迈过温饱线,一变奔向富裕门

  小岗村,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一座能在我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村庄。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杀头坐牢”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进入小岗村,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漂亮。两侧各种风格的小楼,有徽派风格,也有现代造型,而且大多是白墙,看上去让村子更显整洁;宽阔的马路,让人觉得这不是乡村;村子里农家乐、小饭店、乡村淘宝以及各种生活服务类商店应有尽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村里仅剩的一座茅草房,如今也有了名字,叫“当年农家”,这里就是当年小岗村的先行者按红手印的地方,准确的说,这里才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在这里,记者们也见到了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严金昌。

  “当初按红手印,实行‘大包干’,就是想吃饱肚子,没想那么多。”严金昌老人笑着为记者讲述当年按红手印的初衷。他说的很轻松,但是这一变,让村民们一夜迈过了温饱线,也铸就了小岗村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

  我们了解到,如今严老和二儿子一起生活,每个月在村里企业打工不仅能拿1800月工资,二儿子一家开的金昌食府一年也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严老回忆说,可惜的是,虽然小岗村一夜迈过了温饱线,但是却二十年没摸到富裕门,而这一现状的该变,要归功于小岗村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沈浩。

  沈浩是安徽省萧县人,原就职于安徽省财政厅,2004年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农村任职干部到到凤阳县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09年11月6日,沈浩因过度疲劳而导致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

  小岗村现任村委会主任周群之说:“沈浩同志来之后,村里路通了,小楼也盖了,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对未来也更有信心了。”村里人都念着沈浩的好,沈浩精神也被人们广泛传颂。

  据周群之介绍,小岗村的改革还在持续,从去年开始,安徽省首批选择11个县(区)13个村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试点,小岗村就是其中之一。小岗村的有形、无形资产折算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股,4288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均股份705股,每股10元。

  小岗村,这个孕育了“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的神奇土地,就是因为“变”了,小岗村人才吃饱饭;因为“变”了,小岗村才走上了富裕的大道上。

  记者们在“当年农家”采访“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头戴灰色小帽者)与当年一起“大包干”的农民(中国台湾网 王鑫 摄)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网络媒体走转改】新时代,看农村改革“七十二变”

2018-01-25 16:05:26 来源: 0 条评论

今日的改革开放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中国台湾网 王鑫 摄)

  中国台湾网1月22日北京讯 (记者 王鑫)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新年伊始,1月15日至20日,中央网信办组织的主题为“新时代,新梦想”2018全国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一行来到安徽,在为期6天的采访中,记者们先后走访了皖北、皖西、皖南的5市7村,行程2200多公里,踏足了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采访了革命圣地金寨县的白塔畈村和刘冲村贫困户,了解了芜湖县六郎镇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感受了黄山市歙县新安江山水画廊的保护与治理。

  小岗村的“变”:一变迈过温饱线,一变奔向富裕门

  小岗村,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一座能在我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村庄。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杀头坐牢”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进入小岗村,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漂亮。两侧各种风格的小楼,有徽派风格,也有现代造型,而且大多是白墙,看上去让村子更显整洁;宽阔的马路,让人觉得这不是乡村;村子里农家乐、小饭店、乡村淘宝以及各种生活服务类商店应有尽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村里仅剩的一座茅草房,如今也有了名字,叫“当年农家”,这里就是当年小岗村的先行者按红手印的地方,准确的说,这里才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在这里,记者们也见到了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严金昌。

  “当初按红手印,实行‘大包干’,就是想吃饱肚子,没想那么多。”严金昌老人笑着为记者讲述当年按红手印的初衷。他说的很轻松,但是这一变,让村民们一夜迈过了温饱线,也铸就了小岗村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

  我们了解到,如今严老和二儿子一起生活,每个月在村里企业打工不仅能拿1800月工资,二儿子一家开的金昌食府一年也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严老回忆说,可惜的是,虽然小岗村一夜迈过了温饱线,但是却二十年没摸到富裕门,而这一现状的该变,要归功于小岗村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沈浩。

  沈浩是安徽省萧县人,原就职于安徽省财政厅,2004年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农村任职干部到到凤阳县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2009年11月6日,沈浩因过度疲劳而导致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

  小岗村现任村委会主任周群之说:“沈浩同志来之后,村里路通了,小楼也盖了,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对未来也更有信心了。”村里人都念着沈浩的好,沈浩精神也被人们广泛传颂。

  据周群之介绍,小岗村的改革还在持续,从去年开始,安徽省首批选择11个县(区)13个村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试点,小岗村就是其中之一。小岗村的有形、无形资产折算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股,4288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均股份705股,每股10元。

  小岗村,这个孕育了“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的神奇土地,就是因为“变”了,小岗村人才吃饱饭;因为“变”了,小岗村才走上了富裕的大道上。

  记者们在“当年农家”采访“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头戴灰色小帽者)与当年一起“大包干”的农民(中国台湾网 王鑫 摄)

1 2 3

[责任编辑: 蓝心妤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