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检察院发布2017年司法为民十大亮点
重庆日报讯(记者 陈波)1月25日,记者从市检察院2017年司法为民十大亮点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队伍满意度分别为95.48分和95.31分,比2016年分别上升0.95分和0.98分。
亮点一:服务非公,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7年,市检察院先后出台了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12条意见”、服务保障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15条意见”,会同市工商联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18条意见”,构筑起以保护产权为核心、营造公平有序营商环境为重点的服务非公经济发展制度体系。
亮点二:环保检察,守护重庆大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打击和监督力度,依法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建立生态环境司法修复机制。全年共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300余人,起诉污染环境、盗伐滥伐林木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900余人,向环保、林业、渔政等部门提出生态修复检察建议22份。
亮点三:服务脱贫攻坚,保障扶贫资金和政策惠及于民
市检察院会同市扶贫办研发并深度应用扶贫项目资金数据共享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为贫困群众的“救命钱”“站岗放哨”,推行了惠农扶贫领域精准预防“阳光卡”制度,实现了对扶贫资金“最后一公里”的精准监督。
亮点四:公益诉讼,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17年7月,全国检察机关全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80余件,办理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100余件,收到行政机关回复65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1件。
亮点五:虚假诉讼监督,让当事人权益得到真保障
2017年3月,市检察院与市高级法院、市公安局联合出台《关于在查处虚假诉讼中加强配合与协作的指导意见》,建立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联席会议制度,并积极构建信息互通平台,加强对虚假诉讼的预警和研判,使“假官司”得到真纠正、当事人权益得到真保障。
亮点六:认罪认罚改革试点,减轻当事人的诉累
市检察院制定了《重庆市检察机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从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出席法庭等8个方面,进一步规范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同时,还出台《检察官办理认罪认罚案件权力清单》,对检察官办理公诉案件的10项具体权限进行了调整。
2017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对13000余件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占同期办结刑事案件的50%以上,提高了诉讼效率、节约了司法成本。
亮点七:“莎姐”大普法,让法律融入百姓的“生活圈”
2017年,市检察院升级打造“莎姐”品牌,在全市三级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宣讲十九大·莎姐大普法”活动,将“莎姐”由过去的主要面向未成年人普法,拓展为面向全社会各个层面的普法,并会同教委、妇联、团委等部门,开展法治巡讲,让“莎姐”普法走出“法律圈”,融入百姓“生活圈”。
亮点八:“双基”工程,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
市检察院不断深化派出检察室建设,明确检察室工作定位和任务,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实现检察室与“莎姐”团队同拍共舞、在加强涉农检察监督上同心协力、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上同频共振。截至今年1月,全市基层检察院派出检察室已达到62个,共配备工作人员311人,其中员额检察官60人。
亮点九:智慧检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2017年,重庆市检察机关主动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时代,全面部署深化“智慧检务”建设,重点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智慧检务”平台,通过“检察大数据平台”“惠农扶贫资金项目数据共享系统”“智能辅助办案平台”等多个平台和系统,无缝对接检察主责主业,逐步打造具有重庆检察机关特色的信息化中枢和数据集散地。通过案件信息公开网发布案件程序性信息45383件,公开法律文书26392份,文书公开比例达94.58%。
亮点十:司法帮扶,为群众排忧解难
市检察院坚持把支持起诉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民行检察与法律援助协作机制在维护司法公正、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大对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重点办理拖欠农民工薪酬、人身损害赔偿金、追索赡养费、养老金等案件,2017年,共支持1600多名农民工提起民事诉讼,讨回“血汗钱”1300多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