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王炳林:历史性变革和新时代的理论创新
2018-01-26 09:18宣讲家网王炳林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我要评论0
摘要: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历史贡献,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是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5年来,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最宝贵成就,是十九大对党、国家、民族发展作出的划时代开创性历史贡献,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三、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和长远角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新征程有新的战略安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个阶段来规划未来。我们都知道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两步如期实现了,接下来我们继续细化第三步,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原来计划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九大把这一目标提前了15年,也就是说通过这么多年建设,我们完全有基础、有信心、有能力提前实现这个目标 。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去是要建设现代化国家,现在明确提出要强起来,要建设强国。目标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方面,增加了美丽,与五位一体对应起来,更加完善。
新征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一个新提法。怎么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等。特别是这几年一直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深远。过去我们讲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需求、投资、出口。需求是主要的,但是现在为什么需求拉动不力呢?就是我们的供给没有跟上,想买却买不到,现在人们出国旅游很大一部分支出是在购物,这就体现出我们的供给侧需要改善,要提高产品的质量,需求拉动才能更加强劲有力。
在政治建设方面,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在文化建设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要特别注意“熔铸”这个词,熔铸就是熔化了再铸造,体现出我们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是照搬,而是融会贯通,熔铸于我们新时代的文化。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这么几点,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更好理解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二是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有四个地方讲到意识形态:讲成就,讲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讲问题,讲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讲方略,讲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讲征程,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是核心和灵魂,是理想信念的问题,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三是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报告在基本方略部分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方面又提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既要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要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里面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概括、是凝练,更重要的是它让所有人有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有共同的话语体系。
在社会建设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是新时代社会建设当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真正解决民生问题,真正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社会建设工作既要解决不平衡的问题,也要解决不充分的问题。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保障底线问题。当中,第一位的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此外还包含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十九报告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概括为三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宏论,第一到第四部分,讲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新战略等等。第二个板块是新征程,第五到第十二部分,讲总体布局、外交、祖国统一、国防和军队建设等等这些方面,这是我们的战略部署。 第三个板块就是党的建设,第十三部分专门谈全面从严治党问题。报告全文32000多字,这个版块就占了4100多字,占了八分之一,这个分量是很重的。
在党的建设部分讲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从内容到顺序都发生了变化,原来是思想建设放首位,现在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十八大报告提出“五大建设”,即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十九大报告没有再提反腐倡廉建设,改成了纪律建设,而且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并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还特别强调,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没有人民群众拥护的政党是不可能生存的,更不可能发展。怎么做人民才能拥护?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严明的纪律。十九大报告提出,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一大创新。打铁必须自身硬。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我们相信,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我们的国家就会好,我们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王炳林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