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网络媒体走转改】传承红色基因 淮安新农村走上“精准扶贫”小康路

来源:中国江苏网2018-01-29

  荔枝新闻讯(记者/墨白、李森颖 摄影/冯金同编辑/秦玉婷)近日,江苏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团队抵达淮安,见证了革命老区的另一番景象——在这片传承红色基因的热土上,淮安新农村在一系列的“精准扶贫”举措中,演化出一幅幅让人惊喜的画面。

  刘老庄村实现了“农田变农场、村民变市民、农民变工人”的“三变”,从经济薄弱村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生态村。

  军田村的种植户在祖孙三代“女掌门”的带领下走向富裕,2300亩种植区的果蔬正销往全国。

  淮安新农村在脱贫之路上各有特色,特色精准扶贫举措不断涌现,精准扶贫的概念也在不断丰富。精准扶贫,贵在“精”,重在“准”,不仅要在经济上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更要想方设法促进健康脱贫和文化脱贫。

  党员“传帮带”

  红色基因孕育致富因子

  2009年的刘老庄,还是一个欠债7.8万元、村民年收入仅3800元的经济薄弱村。2018年的刘老庄,楼房林立,绿树环绕,村集体收入可达200万元,村民年收入突破18000元。

  带领村子实现这一转变的,是刘老庄村的党员干部。

  回忆起六年前那次集体搬家,今年77岁老党员葛从义至今印象深刻,村子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2012年1月9日,全村600户一次性住进24幢5层的红色家园小区,3493亩土地由传统农业全部流转为四个千亩连片的高效农业,同时建起300名工人上班的食用菌厂、280名工人上班的正雄制衣厂、影视基地、跑马场。

  另一方面,村里制定了2018年全部脱贫的目标,党员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责任也愈发艰巨。挂牌管理小区风景树、负责10户村民卫生、帮扶一个低收入家庭脱贫的党员“5+3”工程深入人心,最终使村子实现了蜕变。

  葛从义告诉记者,自己已成功帮扶了两户实现脱贫,前后共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介绍他们进入合适的村企工作、日常的照顾看望、传授致富经验等等,都是他帮扶的方法。

  同时,政府的帮扶在脱贫过程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数据显示,2017年,淮安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9.79亿元,支持59936户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性、服务性增收项目;共培训低收入农户11359人次,帮助掌握10余种实用技能,就业率90%以上。

  过去五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村支书朱林回忆起过去感慨万千。他说:“过去的五年,是刘老庄乡发展最快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多的五年,也是全乡群众感受实惠最多的五年。”

  不再被“留守”

  村里的老人们有了“新去处”

  城市里,60岁的老人已到了退休年龄,儿孙绕膝。在农村,不少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子女都在外打工,“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成为了他们的群体标签。如何增强造血功能,让外出留守村民都有钱挣,是实现农村富裕的关键所在。

  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淮安市棉花庄镇军田村引进了辣椒制种的种植技术。当村民们还在踟蹰观望时,敢想敢做的刘桂兰率先“吃螃蟹”——“试水”种植辣椒。在刘桂兰一家的努力下,村民们看到了种植辣椒脱贫致富的可能,刘桂兰成为了大家口中的“辣椒”大王,也成为了军田村第一位“守土女掌门”。通过不断的钻研、学习、实践,第二代“守土女掌门”李建梅和第三代“守土女掌门”金婷婷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开创了多种有机蔬菜种植的致富路。

  第二代女掌门李建梅告诉记者,目前绿源辣椒合作社里吸纳了200多名留守妇,年龄大多在40岁-70岁之间:“对于年龄偏大的老人,会安排她们从事在田里割草、摘椒,采瓜等比较轻巧的工作。”

  “再就业”让村子平日里除了打麻将就是串串门的老人们生活一下子丰富了起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挣一份额外的工钱,更让老人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今年63岁的老人冀翠华已在三代“掌门人”手下工作近20年,除了农忙的月份,基本每天都会来种植园上班,每个月两千左右的收入让她觉得十分开心。提起“祖孙三代女掌门人”,翼奶奶更是格外的信任她们,告诉记者她们都特别好。

  年轻人打工创业,老年人在家增收,不仅从另一个维度解决了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更是扩宽贫困村民收入来源的重要方式,为淮安的扶贫工作打上了一份“双保险”。

  条条大路通小康

  “互联网+”助力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

  2017年,与时俱进的李建梅在淘宝为合作社开了网店,忙里偷闲跟着女儿金婷婷学起了电子商务。自从有了网店,合作社的销售业绩也越来越好,农产品销售额从过去的3000元/亩增长为10000元/亩。李建梅对未来充满信心,她希望未来有机蔬菜的销售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走向更大的市场。

  金婷婷除了帮助母亲经营淘宝网店,在村里还成立了一家名为“幸福快车”的家庭农场,一方面延续了三代人接力式的创业模式,另一方面也将自己的新点子用在了发展体验式采摘旅游上。金婷婷说:“搞果蔬采摘才能适应年轻人的需求。”在采摘旺季,金婷婷的农场每天要接待200多人次的游客。

  刘老庄村同样看好电子商务、生态农业和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刘老庄村围绕八十二烈士陵园这一红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功能集聚的刘老庄红色旅游景点。同时,生态农业也是村子的发展方向。未来,刘老庄村将打造国家级生态村、电商一条街,推动高效农业向绿色园艺观光休闲农业转移,实现刘老庄村一日游。

  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截止2015年底,江苏已实现“到2020年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大约4000元”的全国扶贫目标,并于“十三五”开启以人均年收入6000元为标准的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2018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有着红色基因延续的刘老庄,正在不断织就着壮村富民的"保障网",不断刷新着老区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网络媒体走转改】传承红色基因 淮安新农村走上“精准扶贫”小康路

2018-01-29 17:33:10 来源: 0 条评论

  荔枝新闻讯(记者/墨白、李森颖 摄影/冯金同编辑/秦玉婷)近日,江苏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团队抵达淮安,见证了革命老区的另一番景象——在这片传承红色基因的热土上,淮安新农村在一系列的“精准扶贫”举措中,演化出一幅幅让人惊喜的画面。

  刘老庄村实现了“农田变农场、村民变市民、农民变工人”的“三变”,从经济薄弱村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生态村。

  军田村的种植户在祖孙三代“女掌门”的带领下走向富裕,2300亩种植区的果蔬正销往全国。

  淮安新农村在脱贫之路上各有特色,特色精准扶贫举措不断涌现,精准扶贫的概念也在不断丰富。精准扶贫,贵在“精”,重在“准”,不仅要在经济上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更要想方设法促进健康脱贫和文化脱贫。

  党员“传帮带”

  红色基因孕育致富因子

  2009年的刘老庄,还是一个欠债7.8万元、村民年收入仅3800元的经济薄弱村。2018年的刘老庄,楼房林立,绿树环绕,村集体收入可达200万元,村民年收入突破18000元。

  带领村子实现这一转变的,是刘老庄村的党员干部。

  回忆起六年前那次集体搬家,今年77岁老党员葛从义至今印象深刻,村子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2012年1月9日,全村600户一次性住进24幢5层的红色家园小区,3493亩土地由传统农业全部流转为四个千亩连片的高效农业,同时建起300名工人上班的食用菌厂、280名工人上班的正雄制衣厂、影视基地、跑马场。

  另一方面,村里制定了2018年全部脱贫的目标,党员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责任也愈发艰巨。挂牌管理小区风景树、负责10户村民卫生、帮扶一个低收入家庭脱贫的党员“5+3”工程深入人心,最终使村子实现了蜕变。

  葛从义告诉记者,自己已成功帮扶了两户实现脱贫,前后共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介绍他们进入合适的村企工作、日常的照顾看望、传授致富经验等等,都是他帮扶的方法。

  同时,政府的帮扶在脱贫过程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数据显示,2017年,淮安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9.79亿元,支持59936户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性、服务性增收项目;共培训低收入农户11359人次,帮助掌握10余种实用技能,就业率90%以上。

  过去五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村支书朱林回忆起过去感慨万千。他说:“过去的五年,是刘老庄乡发展最快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多的五年,也是全乡群众感受实惠最多的五年。”

  不再被“留守”

  村里的老人们有了“新去处”

  城市里,60岁的老人已到了退休年龄,儿孙绕膝。在农村,不少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子女都在外打工,“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成为了他们的群体标签。如何增强造血功能,让外出留守村民都有钱挣,是实现农村富裕的关键所在。

  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淮安市棉花庄镇军田村引进了辣椒制种的种植技术。当村民们还在踟蹰观望时,敢想敢做的刘桂兰率先“吃螃蟹”——“试水”种植辣椒。在刘桂兰一家的努力下,村民们看到了种植辣椒脱贫致富的可能,刘桂兰成为了大家口中的“辣椒”大王,也成为了军田村第一位“守土女掌门”。通过不断的钻研、学习、实践,第二代“守土女掌门”李建梅和第三代“守土女掌门”金婷婷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开创了多种有机蔬菜种植的致富路。

  第二代女掌门李建梅告诉记者,目前绿源辣椒合作社里吸纳了200多名留守妇,年龄大多在40岁-70岁之间:“对于年龄偏大的老人,会安排她们从事在田里割草、摘椒,采瓜等比较轻巧的工作。”

  “再就业”让村子平日里除了打麻将就是串串门的老人们生活一下子丰富了起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挣一份额外的工钱,更让老人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今年63岁的老人冀翠华已在三代“掌门人”手下工作近20年,除了农忙的月份,基本每天都会来种植园上班,每个月两千左右的收入让她觉得十分开心。提起“祖孙三代女掌门人”,翼奶奶更是格外的信任她们,告诉记者她们都特别好。

  年轻人打工创业,老年人在家增收,不仅从另一个维度解决了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更是扩宽贫困村民收入来源的重要方式,为淮安的扶贫工作打上了一份“双保险”。

  条条大路通小康

  “互联网+”助力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

  2017年,与时俱进的李建梅在淘宝为合作社开了网店,忙里偷闲跟着女儿金婷婷学起了电子商务。自从有了网店,合作社的销售业绩也越来越好,农产品销售额从过去的3000元/亩增长为10000元/亩。李建梅对未来充满信心,她希望未来有机蔬菜的销售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走向更大的市场。

  金婷婷除了帮助母亲经营淘宝网店,在村里还成立了一家名为“幸福快车”的家庭农场,一方面延续了三代人接力式的创业模式,另一方面也将自己的新点子用在了发展体验式采摘旅游上。金婷婷说:“搞果蔬采摘才能适应年轻人的需求。”在采摘旺季,金婷婷的农场每天要接待200多人次的游客。

  刘老庄村同样看好电子商务、生态农业和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刘老庄村围绕八十二烈士陵园这一红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功能集聚的刘老庄红色旅游景点。同时,生态农业也是村子的发展方向。未来,刘老庄村将打造国家级生态村、电商一条街,推动高效农业向绿色园艺观光休闲农业转移,实现刘老庄村一日游。

  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截止2015年底,江苏已实现“到2020年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大约4000元”的全国扶贫目标,并于“十三五”开启以人均年收入6000元为标准的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2018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有着红色基因延续的刘老庄,正在不断织就着壮村富民的"保障网",不断刷新着老区群众的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