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党总支书记石元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18-02-12

  开车从江北机场沿着南北大道继续往北走12公里,就是渝北木耳镇金刚村。2月5日,离农历新年不到两周,43岁的金刚村党总支书记石元并没有闲下来,“谈了很久,明天投资商就要来和我们签订乡村旅游的协议,打造我们金刚村的清代民居大院彭家院子。”石元告诉记者,如今国家重视乡村振兴,回到金刚村14年,经历了两次创业,如今看到了希望和美丽金刚的未来。

  14年,43岁,18年党龄,从老乡嘴里的“小石”到如今的“老石”,石元将人生中最美丽的14年献给了金刚村。

  对农村有感情

  放下千万生意回乡创业

  身体微胖,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的石元戴着一副眼镜,见到记者时他刚从镇上参加完会议赶回村,还没来得及给记者自我介绍,金刚村村委会办公室里来找石元办事的村民已前后来了两拨。

  “还是石书记我们信得过。”来村委会办事的刘大爷祖祖辈辈在金刚村生活,他告诉记者,从小看着石元长大,“城里那么大生意不做,回乡带领大家创业这么多年,能不相信他吗?”

  石元是土生土长的金刚村人。从学校毕业后,他就一直在渝北城区创业,先是在建筑工地上工作,积累了几年经验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从事酒水批发生意,2000年后,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收入颇丰。

  “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感情,一直对农业也感兴趣。”石元告诉记者,2004年,他放下城里的生意,不顾家人反对,回到金刚村,投资150万元带头搞起了养殖业。

  “开始搞养鸡场不是很顺利。”石元坦言,直到两年后,养鸡场才开始盈利。此后,他便开始谋划带动积极性高的村民养鸡,并传授养殖技术、协助流转土地、指导修建圈舍等。与此同时,石元扩建了占地8000平米、年出栏生态鸡40万只的养鸡场。

  在石元的努力下,金刚村先后引进8家农业企业、6家工业企业进行生态肉鸡养殖和加工,还建起了渝北区生态鸡养殖科技示范园,年出栏鸡禽约200万只,产值约4000万元,为当地村民带来近100万元务工收入。仅此一项,就让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个人富不算富

  “石老板”成了“石主任”

  “个人富不算富,我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2007年,金刚村进行换届选举,石元的一番竞选演说赢得了村民的一片掌声,最终高票当选金刚村村主任。

  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石元与班子成员一道积极争取资金项目,修建人行便道20多公里,实现了“院院通”,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2009年,金刚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建成连接本村一社、八社和九社的4公里村道,总投资达300万元。

  由于养鸡场存在污染,加上禽流感等疫病的影响,2010年后,石元逐渐关闭了养殖场,他把眼睛又盯准了向日葵种植。

  “2010年我们大刀阔斧做了一次调整,准备大规模种植向日葵,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石元说,刚开始村民们并不支持,我便组织党员、社长上门入户去宣传,发动亲戚朋友带头响应。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后,1200多亩向日葵种植有了着落。

  “向日葵一年一种,当时一朵向日葵鲜瓜子能卖20元,而且成片的向日葵吸引了不少城区的市民前来观光,带动了村民土特产品的销售。”石元说,借此东风,他们举办了“观赏葵花节”乡村旅游活动。短短20多天,前来赏花的游客达3万余人次。

  点点滴滴的积累,让村民实实在在看到了变化,石元也逐渐有了信心和方向,2011年,石元又当选为金刚村党总支书记。

  走农旅融合

  将青山绿水变成金银财宝

  “我们这一方青山绿水才是金山银山。”石元说,经过探索,如今这条乡村旅游、农旅融合的道路最适合金刚村发展。

  乡村要振兴,必须要有新动能。为此,石元组织村民成立了村集体股份公司,村委会占股51%,剩余49%由村民自愿入股。村委会51%的股份年底由全部村民集体分红。

  龙潭子彭家大院有300多年历史。一直以来,因为不通公路,院子原来有60多位居民,现只剩下两位老人留守在家。见山外的6个社发展得风生水起,彭家院子及周边村民也希望将龙潭子片区发展起来。

  一个破烂的房子、一条不到1米宽的溪沟,也有人来投资?石元说:“就像女娃找婆家一样,打扮漂亮了,才能有更好的商家愿意来投资发展。”

  石元立即行动起来,对龙潭子片区进行包装。龙潭子变了个样儿,彭家院子20多个村民又回来了。石元说,有投资商表示,愿意投资1亿元,一起合作开发龙潭子片区乡村旅游。

  “现在很多投资商都愿意来我们金刚村投资,但是我们是有门槛的,首先要绿色、环保,符合我们的规划布局。”石元说,除了引来投资商开发,村集体股份公司平台还流转平整了800亩土地自己发展,让村民做老板,对部分土地进行开发利用。“今年我们拟打造葫芦山,山上种上葫芦,游客来不仅可以观光,还可以在葫芦山进行真人秀扮演。”

  石元说,未来,金刚村发展要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用农旅融合的模式激活更多资源,拓展农业空间,壮大集体经济,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吸引更优质的投资商,让金刚村越来越有活力。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党总支书记石元

2018-02-12 09:41:54 来源: 0 条评论

  开车从江北机场沿着南北大道继续往北走12公里,就是渝北木耳镇金刚村。2月5日,离农历新年不到两周,43岁的金刚村党总支书记石元并没有闲下来,“谈了很久,明天投资商就要来和我们签订乡村旅游的协议,打造我们金刚村的清代民居大院彭家院子。”石元告诉记者,如今国家重视乡村振兴,回到金刚村14年,经历了两次创业,如今看到了希望和美丽金刚的未来。

  14年,43岁,18年党龄,从老乡嘴里的“小石”到如今的“老石”,石元将人生中最美丽的14年献给了金刚村。

  对农村有感情

  放下千万生意回乡创业

  身体微胖,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的石元戴着一副眼镜,见到记者时他刚从镇上参加完会议赶回村,还没来得及给记者自我介绍,金刚村村委会办公室里来找石元办事的村民已前后来了两拨。

  “还是石书记我们信得过。”来村委会办事的刘大爷祖祖辈辈在金刚村生活,他告诉记者,从小看着石元长大,“城里那么大生意不做,回乡带领大家创业这么多年,能不相信他吗?”

  石元是土生土长的金刚村人。从学校毕业后,他就一直在渝北城区创业,先是在建筑工地上工作,积累了几年经验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从事酒水批发生意,2000年后,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收入颇丰。

  “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感情,一直对农业也感兴趣。”石元告诉记者,2004年,他放下城里的生意,不顾家人反对,回到金刚村,投资150万元带头搞起了养殖业。

  “开始搞养鸡场不是很顺利。”石元坦言,直到两年后,养鸡场才开始盈利。此后,他便开始谋划带动积极性高的村民养鸡,并传授养殖技术、协助流转土地、指导修建圈舍等。与此同时,石元扩建了占地8000平米、年出栏生态鸡40万只的养鸡场。

  在石元的努力下,金刚村先后引进8家农业企业、6家工业企业进行生态肉鸡养殖和加工,还建起了渝北区生态鸡养殖科技示范园,年出栏鸡禽约200万只,产值约4000万元,为当地村民带来近100万元务工收入。仅此一项,就让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个人富不算富

  “石老板”成了“石主任”

  “个人富不算富,我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2007年,金刚村进行换届选举,石元的一番竞选演说赢得了村民的一片掌声,最终高票当选金刚村村主任。

  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石元与班子成员一道积极争取资金项目,修建人行便道20多公里,实现了“院院通”,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2009年,金刚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建成连接本村一社、八社和九社的4公里村道,总投资达300万元。

  由于养鸡场存在污染,加上禽流感等疫病的影响,2010年后,石元逐渐关闭了养殖场,他把眼睛又盯准了向日葵种植。

  “2010年我们大刀阔斧做了一次调整,准备大规模种植向日葵,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石元说,刚开始村民们并不支持,我便组织党员、社长上门入户去宣传,发动亲戚朋友带头响应。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后,1200多亩向日葵种植有了着落。

  “向日葵一年一种,当时一朵向日葵鲜瓜子能卖20元,而且成片的向日葵吸引了不少城区的市民前来观光,带动了村民土特产品的销售。”石元说,借此东风,他们举办了“观赏葵花节”乡村旅游活动。短短20多天,前来赏花的游客达3万余人次。

  点点滴滴的积累,让村民实实在在看到了变化,石元也逐渐有了信心和方向,2011年,石元又当选为金刚村党总支书记。

  走农旅融合

  将青山绿水变成金银财宝

  “我们这一方青山绿水才是金山银山。”石元说,经过探索,如今这条乡村旅游、农旅融合的道路最适合金刚村发展。

  乡村要振兴,必须要有新动能。为此,石元组织村民成立了村集体股份公司,村委会占股51%,剩余49%由村民自愿入股。村委会51%的股份年底由全部村民集体分红。

  龙潭子彭家大院有300多年历史。一直以来,因为不通公路,院子原来有60多位居民,现只剩下两位老人留守在家。见山外的6个社发展得风生水起,彭家院子及周边村民也希望将龙潭子片区发展起来。

  一个破烂的房子、一条不到1米宽的溪沟,也有人来投资?石元说:“就像女娃找婆家一样,打扮漂亮了,才能有更好的商家愿意来投资发展。”

  石元立即行动起来,对龙潭子片区进行包装。龙潭子变了个样儿,彭家院子20多个村民又回来了。石元说,有投资商表示,愿意投资1亿元,一起合作开发龙潭子片区乡村旅游。

  “现在很多投资商都愿意来我们金刚村投资,但是我们是有门槛的,首先要绿色、环保,符合我们的规划布局。”石元说,除了引来投资商开发,村集体股份公司平台还流转平整了800亩土地自己发展,让村民做老板,对部分土地进行开发利用。“今年我们拟打造葫芦山,山上种上葫芦,游客来不仅可以观光,还可以在葫芦山进行真人秀扮演。”

  石元说,未来,金刚村发展要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用农旅融合的模式激活更多资源,拓展农业空间,壮大集体经济,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吸引更优质的投资商,让金刚村越来越有活力。

[责任编辑: 刘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