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理论品格

来源:人民论坛网2018-02-12

  作者:张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杨增岽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1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贫困治理领域取得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成果。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彰显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理论品格。

  牢固坚持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高度关注,反贫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价值向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彻底解决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人的自由和解放,必然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充分发展与满足。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贫困的理解,既包括物质生活的贫困,也包括精神生活的贫困。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积累的分析,论述了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从他的思想中也抽象出其关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丰富思想。时隔近170年后,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扶贫开发战略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绝对贫困面大幅缩小和相对贫困客观存在的事实基础上,坚持精准施策、攻坚拔寨,最大限度地削减贫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坚持、继承和发展。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扶贫开发的得失成败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就没有止境。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正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着眼中国贫困治理的具体实践,推进减贫理论创新,从而发展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减贫理论。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指出,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要从事实出发,着力解决制约精准脱贫的关键性问题,与时俱进完善与创新脱贫举措,真正围绕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出实招,不做扶贫的表面文章,不建扶贫的形象工程。要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贯穿到精准扶贫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明确任务责任,积极探索、大胆试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检验扶贫开发和脱贫验收工作的具体成效。坚决防止层层加码、提不切实际的口号指标,防止搞形式主义、搞花里胡哨的东西,杜绝“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

  这些思想正是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当前中国扶贫开发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把握了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了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务实作风,推动了中国脱贫攻坚的进程,助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秉持不忘初心和使命、勇于担当的政治责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脱贫工作,把扶贫脱贫作为了头等大事来对待。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此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要义,即在于将我党的初心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不懈追求,积极投身于扶贫开发,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充分体现了其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勇于担当的鲜明表征。这既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担当,又是对近代以来无数先贤对理想社会、幸福生活向往的回应,更是为全人类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借鉴的责任担当,印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的执政理念,践行着“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坚定承诺,彰显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为民情怀,在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中有着重要体现,构成其重要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理论品格

2018-02-12 15:28:00 来源: 0 条评论

  作者:张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杨增岽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1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贫困治理领域取得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成果。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彰显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理论品格。

  牢固坚持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高度关注,反贫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价值向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彻底解决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人的自由和解放,必然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充分发展与满足。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贫困的理解,既包括物质生活的贫困,也包括精神生活的贫困。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积累的分析,论述了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从他的思想中也抽象出其关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丰富思想。时隔近170年后,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扶贫开发战略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绝对贫困面大幅缩小和相对贫困客观存在的事实基础上,坚持精准施策、攻坚拔寨,最大限度地削减贫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坚持、继承和发展。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扶贫开发的得失成败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就没有止境。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正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着眼中国贫困治理的具体实践,推进减贫理论创新,从而发展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减贫理论。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指出,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要从事实出发,着力解决制约精准脱贫的关键性问题,与时俱进完善与创新脱贫举措,真正围绕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出实招,不做扶贫的表面文章,不建扶贫的形象工程。要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贯穿到精准扶贫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明确任务责任,积极探索、大胆试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检验扶贫开发和脱贫验收工作的具体成效。坚决防止层层加码、提不切实际的口号指标,防止搞形式主义、搞花里胡哨的东西,杜绝“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

  这些思想正是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当前中国扶贫开发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把握了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了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务实作风,推动了中国脱贫攻坚的进程,助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秉持不忘初心和使命、勇于担当的政治责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脱贫工作,把扶贫脱贫作为了头等大事来对待。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此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要义,即在于将我党的初心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不懈追求,积极投身于扶贫开发,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充分体现了其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勇于担当的鲜明表征。这既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担当,又是对近代以来无数先贤对理想社会、幸福生活向往的回应,更是为全人类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借鉴的责任担当,印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的执政理念,践行着“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坚定承诺,彰显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为民情怀,在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中有着重要体现,构成其重要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