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年了,“第一书记”们在忙啥?
通村公路还有最后的100多米没有硬化,这让李红梅(右)有些着急。腊月二十七,她又和村干部们到现场查看情况。通讯员 陈姗摄
陈进初(右)在尖山村走访贫困户。记者 龙丹梅 摄
王永超看到王正兰的奖状,非常欣慰。通讯员 齐孝来 摄
“第一书记”作为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骨干,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重要职责,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近年来,我市坚持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精准选派了2249名机关干部到1919个贫困村、330个后进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
他们进村后,通过走访、调研,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目前,全市已有1693个贫困村脱贫“摘帽”,330个后进村全部转化,“第一书记”们功不可没。
就要过年了,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3名来自不同区县的“第一书记”,看看他们为让群众能过上一个欢喜年都在忙些啥?
修路
折腾近3年的烂尾路年前修通了
记者 颜安
还有两天就过年了,但南川区水江镇山水村“第一书记”李红梅仍在村里“泡”着。
十多天前,村里强盗湾至重堂河沟(均为小地名)3.2公里的路终于通车了,但还有一两百米没有硬化。此外,因为村里的印章需要更换,村民们修路的工钱还得等到年后才能结算,李红梅生怕村民们有情绪,干脆留在村里入户向大伙解释说明。
“老刘,年货备齐了吗?家里有什么困难就给我说。”12日一早,李红梅就来到山水村六社,走访当地村民。
老刘名叫刘玉平,住在这条公路沿线,是公路通车的直接受益者,也曾是直接受害者——过去,由于投资方的资金问题,造成这条通村公路修修停停近3年,村民们投工投劳的工钱和材料费一直被拖欠,刘玉平是被拖欠得最多的一户,因此李红梅第一时间就来到了老刘家里。
“没啥困难,你上次说过春节后村里的印章一更换马上给我们发工钱和材料款,我相信你,李书记。”老刘一脸和气。
去年5月,水江镇宣传委员李红梅接任山水村“第一书记”。她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搞调研,村里人就向她提出了要求:“李书记,你看其他村的路都是好好的,就我们这段路坑坑洼洼,灰又大得很,出去说起都丢人……”
正常情况下,修一条路不算什么难事,但这条路是个烂尾工程,那就麻烦了。
原来,两三年前山水村引进了一名业主开发乡村旅游项目,这条长约3.2公里的道路就是乡村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因为投资方资金出了问题,道路仅施工几个月就停摆了,留下一堆烂摊子,搞得土路不像土路,泥路不像泥路,村民们出行“雨天一身水,晴天一身泥”,自嘲说这是“水泥路”。
“脱贫攻坚,基础先行。总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吧。”李红梅向村民们承诺,2018年春节前,一定修好这条路,让大家回家过年也方便。
于是,在去年夏天最炎热的时候,她做了几件事:
首先聘请了法律顾问,多次向原投资方和施工方去函,要求先解除之前签署的合同,并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重新签署工程合同,解决了道路的历史遗留问题。
其次是资金。根据初步测算,道路施工需要160万元,李红梅多次向区交委等相关部门申请项目资金,同时组织召开社员大会,说服他们同意村里动用一事一议资金修路,勉强凑齐了钱。
此外,还得安抚人心。因为之前的停摆,一些村民对这次修路都是观望,不愿投工投劳。但资金有限,仅靠施工队怎么行?“挨家挨户做工作,把区里对项目的批示给他们看,把修路后的规划给他们说,把占地补偿一笔笔算清楚。那段时间嘴皮子都是磨破了的,但总算没有白费力气。”李红梅说。
去年8月,这段路重新启动建设,仅仅半年时间,拖了3年的烂尾路就修好了。李红梅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在过年前基本解决了村民们的出行问题。
“我们要趁着这个势头进一步发展晚熟李、核桃、香菇和中蜂等产业,并在山水村五社打造乡村旅游景点,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李红梅对大伙说,“年一过,我们就甩开膀子干,相信明年日子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