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年了,“第一书记”们在忙啥?
助学
城口县沿河乡联坪村“第一书记”王永超送学费——
“王书记给我们送来最好的年货!”
首席记者 彭瑜
2月10日,城口县沿河乡联坪村,气温-2℃,海拔1000多米的尖峰山已被大雪覆盖快两个月了。一大早,贫困户王国应将所有亲友名字念了个遍,都没能确定谁能借钱给他——春节后,一对女儿开学就需要学费,王国应很着急。
“大哥,这么冷,当心感冒了哦。”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王国应的沉思。来者叫王永超,34岁,是市纪委扶贫集团驻联坪村“第一书记”,也是王国应的对口帮扶干部。王永超将手中的大米和食用油交到王国应手中,“快过年了,祝你们一家春节快乐。”
2017年9月,王永超初到联坪村时,常看到一个男子脸色发黄、面容憔悴,成天啥事不干,四处“游荡”。该男子就是王国应,之前很勤劳,后来因到煤矿打工患上了尘肺病,基本丧失劳动力。村干部告诉王永超,王国应的父母都多病,妻子也患心脏病,有两个女儿,一个读高中、一个念小学,看病、读书都要钱。
去年底,联坪村贫困村动态调整,王国应被确定为建卡贫困户,王永超结对帮扶他。见王国应爱抽烟,王永超就为他拟定了“戒烟计划”,并让他妻子监督;一家人没有御寒的衣服,王永超又带来市纪委老同志捐出的八九成新的衣服……
“王叔叔好……”听到王永超的声音,王国应一对女儿走了出来。王永超拍拍她们的肩膀,“你们两个,期末考试怎么样?”
妹妹王清说:“语文、数学都考了90分以上。”姐姐王正兰则回屋拿出自己才得的两本荣誉证书,一个是优秀学生奖,一个是汉字听写一等奖。
“娃儿们成绩这么好,咋还不高兴呢?”看到站在一旁的王国应眉头紧锁,沉默不语,王永超有些奇怪。
“她们成绩好我当然高兴哦,我愁的是下学期学费啊。”
王国应一句话,让一屋子欢快的气氛顿时沉闷起来,女儿们脸上也没了笑容。王永超拿出笔和本子,详细地做起了记录。
“万一没钱,我就退学……”大女儿王正兰口中弱弱地挤出几个字,“我都是高中生了,也可以打工挣钱,帮助妹妹读书。”
“你千万不能辍学!只有读书,你们这个家才能从根本上脱贫。”王正兰的话让王永超很是难过。他开导王正兰,“困难是暂时的,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儿,我会帮你们想办法。”
王永超合上笔记本,送上慰问金后便匆匆离开了。这是王永超与王国应一家结对帮扶以来,走访停留最短、交流最少的一次。
王永超离开后就直奔乡民政办,针对王国应家情况咨询有无相关帮扶政策,并决定次日再次登门进行详细调查,争取现场解决问题。
第二天一早,王永超和乡民政办的同志来到王国应家,进一步仔细了解情况。民政办的干部当场表示,根据王国应家实际情况,一是针对其女儿下学期学费问题,按照民政政策可以给予临时救助;二是针对其家庭收入低的问题,可以按照政策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补差数额,民政办将根据实地调查情况完善资料后尽快提交乡里研究,最终落实的金额基本能满足两个孩子的学费。王永超也表示,春节后,再想办法通过网络,再为姐妹俩争取点生活费。
“太意外了!”王国应激动得有些说不出话来。他说原以为慰问结束后,王永超就该回家过年了,没想到为孩子们上学的事情,他又再次登门调查落实,“王书记给我们一家人送来最好的年货。”
王永超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搞调查研究,就像医生“望闻问切”一样,要从群众的一言一行、一笑一愁中去发现问题、摸清情况,再结合政策解决困难,决不能随意表态、轻易许诺,忽悠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