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春节前最后一网长江虾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2018-02-13

   “有钱别买腊月货……我要带一些虾子到重庆给我女儿。”黄平把虾子称好递到顾客手里时笑着说。

  长年打鱼捕虾,长江带给黄平恩赐同时,也给他双手留下了冻疮印记。

   虾子晶莹剔透

  卖菜的大爷

  卖几把菜,再眯眼抿一口自己泡的酒。

  这位渔夫说:“我只有鱼,没得虾。”

  两个老朋友清早到码头散步握手寒暄

   渔夫说:“不要以为翻白了就不新鲜了。长江鱼,性子猛,翘壳鱼更猛。”

  重庆是一座山城,也是一座江城,江山之城自有江山品格。在大江大河之间,无论是水涨水落,在重庆人的记忆中,总有那一叶扁舟、码头,方寸之间的生活百态,浸润着重庆人浓浓的乡愁。

  昨日,是云阳渔夫们商定的春节前收最后一网的日子。在县城滨江码头,渔船陆续靠岸。在过年时尝一口江虾,是当地人的眷恋。

  慢新闻-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李琅 记者 吴娟/文 李野/图

  等 江里的虾

  清晨6时,天不亮,靠岸的第一只渔船来了,船上下来一对中年夫妻,渔夫戴着头灯,渔妇把围腰紧紧套在身上,两人的脸被寒风冻得通红。

  他们使出浑身力气,把一盆盆刚刚打上来的江鱼,抬到码头台阶上,搓着手等待买家。盆里的鱼新鲜得很,黄辣丁、水米子、鲤鱼、草鱼……活蹦乱跳。

  “师傅,没虾呀?”天微亮,一个戴着眼镜的小伙子来问。

  “小兄弟,你晓得,云阳的虾,俏。买虾凭运气,今天我只有鱼。”渔夫建议小伙子,要不再等一等,或许下午还有船要来。

  接着,渔妇从船上端来两碗冒着热气的鸡蛋面,两口子就蹲坐在码头,匆匆吃完。

  虾 父亲的爱

  小伙子在重庆主城上班,每年回云阳老家过年,都要来江边买虾买鱼。他的家从农村搬到了县城,父亲也曾是以捕鱼、捕虾为生的渔夫。

  “从小,我的父亲就爱捕鱼,无论是小河沟还是大江大河,钓鱼、网虾,技术都很好。”小伙子说,在他儿时记忆里,长江还没涨水前,父亲一个上午就能钓起很多水米子和黄辣丁。后来三峡蓄水,他和姐姐同时考上大学,父亲便把捕鱼作为生计,渔船装备从一个轮胎、一张小网,到没有盖和顶的小铁船,最后发展到安装发动机的大船。

  “在这期间,父亲也捕获过大鱼,19.5公斤的鲶鱼。当时,我背着背篓去装鱼,鱼尾巴不停拍着我的头,那条鱼卖了900多元。”小伙子说,那些年来,除了禁渔期,父亲几乎没有停过工,每日凌晨2时起床撒网,即便冬天手被冰冷江水刺得龟裂,仍然坚持了好多年。

  “父亲的船,撑起我和姐姐的梦想,也是一个男人对家庭的责任。”小伙子说,如今父亲年龄大了,不再捕鱼了,但是他每年春节回家,必定要吃这口虾。他要记住父亲给的爱。

  爱 男人的坚守

  上午10时左右,一个穿着黄色皮外套、肩背皮挎包的人出现了,老远就跟渔夫打招呼:“兄弟,今天生意好哟!”同时发出爽朗笑声。

  “最后一天,回家过年咯!你耶?”渔夫问。

  “我也最后一天,放了3天虾笼,该收了。今年怪了,虾少,不晓得这回打好多。”说完,穿着黄色皮外套的人利索登上旁边一条渔船,开船去收网。

  这人,50岁出头,名叫黄平,主要以捕虾为生。之前是开船的,后来为了供娃儿读书,当了捕虾人。

  直到下午3时,黄平的船才归来靠岸,不出他所料,江边早有人等他的虾。这次,只有4公斤,都是米虾,活的,他要卖60元一公斤。

  半个小时内虾卖完。其实,他早已挪出一公斤,准备昨晚坐夜车到主城,给两个宝贝女儿带去。

  “我的两个姑娘从小爱吃虾,尤其爱吃我捕的虾。”黄平说,两个女儿打小就跟他出船,尤其寒假时候,如果父女都留在船上过夜,他就用厚厚棉被,把两个女儿裹得像粽子,尽管这样,女儿还是清鼻涕直流……谈起女儿,黄平满脸是笑,春节到了,终于可以一家团聚。

  黄平说,好虾,要去往返两小时的水域捕,撒一次虾笼,3天后才收。“长江水质好,虾捕上来是透明的。一般河虾,是黑色或者灰色的。”

  实际上,黄平不必以卖虾为生了,他的爱人在主城带孙,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另一个是公务员,早已不用他挣钱养家,但他还是一个人留在老家捕鱼捕虾。

  黄平摊开手,全是冻疮和裂缝,耳朵上也是。有人劝他,不要干了吧,去主城陪老婆女儿。他却说,习惯了江上生活,停不下来了。“再说,女儿和孙子吃我捕的虾,我才放心。”黄平说,坚守的理由,是男人对家的承诺。

  在外打拼不易 更懂家乡虾珍贵

  昨日,云阳县滨江码头上除了等虾人,还有许多来洗衣服、冬泳的人。

  “昨天日子好,结婚的人多,我们家楼下的酒店满满当当”“婆子妈说,老城还在的时候,每年过年前,她都要和邻居去江边洗铺盖”“你看,我坚持游泳好几年了,几乎不生病。我悄悄给你说,我们这些游泳爱好者里面,有十几个大老板”……这边卖着鱼虾,那头热情聊着,大家在码头有了交集。

  下午,一位穿着时髦的中年大姐来买虾,幸运收获一公斤。看见码头台阶上,一位卖菜的八旬老大爷独自喝着小酒吃着葡萄干,很是悠闲、慈祥,她主动走过去向老大爷问好,顺便照顾生意买了两把水白菜。“老爷子,不用找了,这里只会多,不会少你的。”老大爷默算着菜钱,还没反应过来,大姐硬是把一张10元钞票塞在他手里。

  “我是贵州人,老公是云阳人,我们定居上海,每年春节回云阳一趟,我特别喜欢这里的山水。”大姐名叫王加会,当重庆媳妇20多年了,老公从小在云阳生活,吃着江边的鱼虾长大,每每回到云阳,她都要到码头来买虾。她说,因为懂得在外打拼的不易,所以更懂这一口家乡虾的珍贵。

  一个90后小伙子,在滨江路转了好几个小时。他说,小时候,奶奶最宠他,常常清晨到码头为他等虾。后来,他来码头为怀孕的妻子等虾。现在,又来为女儿等虾……

  滨江码头,只是云阳人生活的一处缩影,更是每个生活在江边的人、每一个心中有家的人,难以割舍的故土情结。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春节前最后一网长江虾

2018-02-13 09:23:20 来源: 0 条评论

   “有钱别买腊月货……我要带一些虾子到重庆给我女儿。”黄平把虾子称好递到顾客手里时笑着说。

  长年打鱼捕虾,长江带给黄平恩赐同时,也给他双手留下了冻疮印记。

   虾子晶莹剔透

  卖菜的大爷

  卖几把菜,再眯眼抿一口自己泡的酒。

  这位渔夫说:“我只有鱼,没得虾。”

  两个老朋友清早到码头散步握手寒暄

   渔夫说:“不要以为翻白了就不新鲜了。长江鱼,性子猛,翘壳鱼更猛。”

  重庆是一座山城,也是一座江城,江山之城自有江山品格。在大江大河之间,无论是水涨水落,在重庆人的记忆中,总有那一叶扁舟、码头,方寸之间的生活百态,浸润着重庆人浓浓的乡愁。

  昨日,是云阳渔夫们商定的春节前收最后一网的日子。在县城滨江码头,渔船陆续靠岸。在过年时尝一口江虾,是当地人的眷恋。

  慢新闻-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李琅 记者 吴娟/文 李野/图

  等 江里的虾

  清晨6时,天不亮,靠岸的第一只渔船来了,船上下来一对中年夫妻,渔夫戴着头灯,渔妇把围腰紧紧套在身上,两人的脸被寒风冻得通红。

  他们使出浑身力气,把一盆盆刚刚打上来的江鱼,抬到码头台阶上,搓着手等待买家。盆里的鱼新鲜得很,黄辣丁、水米子、鲤鱼、草鱼……活蹦乱跳。

  “师傅,没虾呀?”天微亮,一个戴着眼镜的小伙子来问。

  “小兄弟,你晓得,云阳的虾,俏。买虾凭运气,今天我只有鱼。”渔夫建议小伙子,要不再等一等,或许下午还有船要来。

  接着,渔妇从船上端来两碗冒着热气的鸡蛋面,两口子就蹲坐在码头,匆匆吃完。

  虾 父亲的爱

  小伙子在重庆主城上班,每年回云阳老家过年,都要来江边买虾买鱼。他的家从农村搬到了县城,父亲也曾是以捕鱼、捕虾为生的渔夫。

  “从小,我的父亲就爱捕鱼,无论是小河沟还是大江大河,钓鱼、网虾,技术都很好。”小伙子说,在他儿时记忆里,长江还没涨水前,父亲一个上午就能钓起很多水米子和黄辣丁。后来三峡蓄水,他和姐姐同时考上大学,父亲便把捕鱼作为生计,渔船装备从一个轮胎、一张小网,到没有盖和顶的小铁船,最后发展到安装发动机的大船。

  “在这期间,父亲也捕获过大鱼,19.5公斤的鲶鱼。当时,我背着背篓去装鱼,鱼尾巴不停拍着我的头,那条鱼卖了900多元。”小伙子说,那些年来,除了禁渔期,父亲几乎没有停过工,每日凌晨2时起床撒网,即便冬天手被冰冷江水刺得龟裂,仍然坚持了好多年。

  “父亲的船,撑起我和姐姐的梦想,也是一个男人对家庭的责任。”小伙子说,如今父亲年龄大了,不再捕鱼了,但是他每年春节回家,必定要吃这口虾。他要记住父亲给的爱。

  爱 男人的坚守

  上午10时左右,一个穿着黄色皮外套、肩背皮挎包的人出现了,老远就跟渔夫打招呼:“兄弟,今天生意好哟!”同时发出爽朗笑声。

  “最后一天,回家过年咯!你耶?”渔夫问。

  “我也最后一天,放了3天虾笼,该收了。今年怪了,虾少,不晓得这回打好多。”说完,穿着黄色皮外套的人利索登上旁边一条渔船,开船去收网。

  这人,50岁出头,名叫黄平,主要以捕虾为生。之前是开船的,后来为了供娃儿读书,当了捕虾人。

  直到下午3时,黄平的船才归来靠岸,不出他所料,江边早有人等他的虾。这次,只有4公斤,都是米虾,活的,他要卖60元一公斤。

  半个小时内虾卖完。其实,他早已挪出一公斤,准备昨晚坐夜车到主城,给两个宝贝女儿带去。

  “我的两个姑娘从小爱吃虾,尤其爱吃我捕的虾。”黄平说,两个女儿打小就跟他出船,尤其寒假时候,如果父女都留在船上过夜,他就用厚厚棉被,把两个女儿裹得像粽子,尽管这样,女儿还是清鼻涕直流……谈起女儿,黄平满脸是笑,春节到了,终于可以一家团聚。

  黄平说,好虾,要去往返两小时的水域捕,撒一次虾笼,3天后才收。“长江水质好,虾捕上来是透明的。一般河虾,是黑色或者灰色的。”

  实际上,黄平不必以卖虾为生了,他的爱人在主城带孙,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另一个是公务员,早已不用他挣钱养家,但他还是一个人留在老家捕鱼捕虾。

  黄平摊开手,全是冻疮和裂缝,耳朵上也是。有人劝他,不要干了吧,去主城陪老婆女儿。他却说,习惯了江上生活,停不下来了。“再说,女儿和孙子吃我捕的虾,我才放心。”黄平说,坚守的理由,是男人对家的承诺。

  在外打拼不易 更懂家乡虾珍贵

  昨日,云阳县滨江码头上除了等虾人,还有许多来洗衣服、冬泳的人。

  “昨天日子好,结婚的人多,我们家楼下的酒店满满当当”“婆子妈说,老城还在的时候,每年过年前,她都要和邻居去江边洗铺盖”“你看,我坚持游泳好几年了,几乎不生病。我悄悄给你说,我们这些游泳爱好者里面,有十几个大老板”……这边卖着鱼虾,那头热情聊着,大家在码头有了交集。

  下午,一位穿着时髦的中年大姐来买虾,幸运收获一公斤。看见码头台阶上,一位卖菜的八旬老大爷独自喝着小酒吃着葡萄干,很是悠闲、慈祥,她主动走过去向老大爷问好,顺便照顾生意买了两把水白菜。“老爷子,不用找了,这里只会多,不会少你的。”老大爷默算着菜钱,还没反应过来,大姐硬是把一张10元钞票塞在他手里。

  “我是贵州人,老公是云阳人,我们定居上海,每年春节回云阳一趟,我特别喜欢这里的山水。”大姐名叫王加会,当重庆媳妇20多年了,老公从小在云阳生活,吃着江边的鱼虾长大,每每回到云阳,她都要到码头来买虾。她说,因为懂得在外打拼的不易,所以更懂这一口家乡虾的珍贵。

  一个90后小伙子,在滨江路转了好几个小时。他说,小时候,奶奶最宠他,常常清晨到码头为他等虾。后来,他来码头为怀孕的妻子等虾。现在,又来为女儿等虾……

  滨江码头,只是云阳人生活的一处缩影,更是每个生活在江边的人、每一个心中有家的人,难以割舍的故土情结。

[责任编辑: 刘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