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辞旧迎春!带着习近平的牵挂走在新时代

来源:央视网2018-02-16

  央视网消息: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灶前桌旁欢声笑语,老百姓心中有满满要分享的美好,习近平心里也有许多放不下的牵挂。

  2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深入四川大凉山腹地,为彝族村民支致富招,并前往汶川、成都,和当地人民共话新春。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每逢临近春节,习近平都会前往地方看望慰问人民群众。

  这些年,他带着心里放不下的牵挂,走进贫困地区,关心群众生活,为阖家团圆的邻里乡亲送上问候,为坚守岗位的基层劳动者传递赞美,为驻守边关的官兵战士鼓舞士气,让人民群众过好一个放心踏实的幸福年。

  2月12日,习近平在四川考察。这是习近平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拿起福字,向大家致以新春祝福。(图片来源:新华社)

  牵挂的是困难群众,落实的是“精准脱贫”

  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看望人民群众。在贫困户徐海成家里,他算了一笔“脱贫账”。

  “粮食综合直补2500多元,退耕还林补贴306元,草原奖补1140元……这些都算下来,一年收入43000元。”习近平先算了“收入账”,“我看你家里的支出账,一年下来生产性支出12700,家庭花销29000。两项加起来42000?”

  “家庭花销主要是老伴看病,再有就是二女儿上学学中医,一年学费18000元。”徐海成说。

  习近平又问,收入43000、支出42000,除了医疗和孩子上学,那日常生活的开销呢?这个账有点不合理啊?

  “日常生活花不了多少钱”“粮食是自己种的,亚麻油也是自己榨的”“也就一冬天烧600块钱的煤”……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各自算着自家的开支账,回答了习近平的疑惑。

  习近平看似给困难群众算了一笔“生活小账”,实则算出了各地人民群众的“脱贫大账”。“算账”这个群众口中的“细活儿”,生动反映出习近平对扶贫工作反复强调的“精准”二字。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那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虽然只有寥寥四十多个字,却高度概括了五年来令世界各国纷纷点赞的中国脱贫成就。

  十九大刚刚落幕,习近平面对中外记者说:“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2017年岁末,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又再次强调:“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

  牵挂的是基本生活,织密的是民生“保障网”

  春节前夕,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样让习近平牵挂。

  每年慰问人民群众时,市民社区是他经常去的地方,“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习近平强调:“要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习近平在汶川打酥油茶,在成都看村民写春联。往年,他还在陕西西安观看过老年人扭秧歌,在江西南昌欣赏过合唱团唱歌、灯彩队舞狮、小朋友写“福”字,还在甘肃兰州、内蒙古锡林浩特考察了菜市、超市、卫生服务站、便民服务大厅。

  在锡林浩特市,习近平临走前特地叮嘱社区负责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最高位置”又作出了着重强调。

  习近平曾仔细过问的那些“群众小事”都一件一件写入了十九大报告,成为“党的大事”。

  兰州的虚拟养老院,习近平仔细询问养老情况,并为老人端上饭菜;呼和浩特的儿童福利院,他鼓励聋哑女孩和在福利院长大的大学生好好学习;延安的希望小学,习近平询问教师待遇、孩子们的营养午餐和学习情况……

  十九大报告中,确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确立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的台阶,城乡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按照十九大确定的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仍将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2016年春节期间,新疆边防总队阿拉山口边检站官兵克服寒冷天气,坚守在岗位上,全力确保口岸出入境的安全和顺畅。(图片来源:新华社)

  牵挂的是基层劳动者,磨砺的是一线干部人才

  春节期间,让习近平牵挂在心的还有春节期间依然坚守岗位的一线劳动者,以及战斗在祖国边海防的全体官兵。

  2013年除夕来临之际,习近平来到北京地铁施工现场、派出所、环卫站、出租客运公司,问候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各战线劳动者。

  习近平下到20多米深的地下作业平台,问候正在施工作业的农民工。“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全社会一定要关心农民工、关爱农民工。”

  习近平还把环卫工人称作城市“美容师”,强调全社会都要尊重环卫工人;把公安警察称作“人民卫士”,鼓励他们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并为“的哥”“的姐”的辛苦工作点赞……

  四川某基地发射场官兵,兰州、南昌的军队机关官兵,西安的空军轰炸机飞行员,张家口的陆军基层连队,他们都曾得到习近平的亲切慰问。在内蒙古阿尔山,习近平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登上海拔1000多米的边防哨所,和执勤哨兵一起站岗并勉励他们“牢记职责,再接再厉,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边。”

  基层是个“好课堂”。基层一线是锻炼意志、增长本领、提高能力的大舞台,也是党员同志、公职人员学习成长的主阵地。

  长期以来,党中央始终科学引导、积极鼓励干部们沉到基层、沉到一线;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代表们那里发出的基层呼声越来越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发文要求相关政策向基层一线人才倾斜……

  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基层一线流动。

  2018年2月2日,河北省黄骅市东常庄剪纸风情艺术小镇,“渤海渔村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韩宝菊在展示作品“金犬旺春”。(图片来源:新华社)

  “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告别旧时光,习近平将深切的祝福送给心中牵挂的人民。

  走在新时代,让我们带着这份牵挂,“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奋斗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文/钱景童)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辞旧迎春!带着习近平的牵挂走在新时代

2018-02-16 09:28:33 来源: 0 条评论

  央视网消息: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灶前桌旁欢声笑语,老百姓心中有满满要分享的美好,习近平心里也有许多放不下的牵挂。

  2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深入四川大凉山腹地,为彝族村民支致富招,并前往汶川、成都,和当地人民共话新春。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每逢临近春节,习近平都会前往地方看望慰问人民群众。

  这些年,他带着心里放不下的牵挂,走进贫困地区,关心群众生活,为阖家团圆的邻里乡亲送上问候,为坚守岗位的基层劳动者传递赞美,为驻守边关的官兵战士鼓舞士气,让人民群众过好一个放心踏实的幸福年。

  2月12日,习近平在四川考察。这是习近平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拿起福字,向大家致以新春祝福。(图片来源:新华社)

  牵挂的是困难群众,落实的是“精准脱贫”

  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看望人民群众。在贫困户徐海成家里,他算了一笔“脱贫账”。

  “粮食综合直补2500多元,退耕还林补贴306元,草原奖补1140元……这些都算下来,一年收入43000元。”习近平先算了“收入账”,“我看你家里的支出账,一年下来生产性支出12700,家庭花销29000。两项加起来42000?”

  “家庭花销主要是老伴看病,再有就是二女儿上学学中医,一年学费18000元。”徐海成说。

  习近平又问,收入43000、支出42000,除了医疗和孩子上学,那日常生活的开销呢?这个账有点不合理啊?

  “日常生活花不了多少钱”“粮食是自己种的,亚麻油也是自己榨的”“也就一冬天烧600块钱的煤”……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各自算着自家的开支账,回答了习近平的疑惑。

  习近平看似给困难群众算了一笔“生活小账”,实则算出了各地人民群众的“脱贫大账”。“算账”这个群众口中的“细活儿”,生动反映出习近平对扶贫工作反复强调的“精准”二字。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那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虽然只有寥寥四十多个字,却高度概括了五年来令世界各国纷纷点赞的中国脱贫成就。

  十九大刚刚落幕,习近平面对中外记者说:“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2017年岁末,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又再次强调:“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

  牵挂的是基本生活,织密的是民生“保障网”

  春节前夕,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样让习近平牵挂。

  每年慰问人民群众时,市民社区是他经常去的地方,“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习近平强调:“要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习近平在汶川打酥油茶,在成都看村民写春联。往年,他还在陕西西安观看过老年人扭秧歌,在江西南昌欣赏过合唱团唱歌、灯彩队舞狮、小朋友写“福”字,还在甘肃兰州、内蒙古锡林浩特考察了菜市、超市、卫生服务站、便民服务大厅。

  在锡林浩特市,习近平临走前特地叮嘱社区负责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最高位置”又作出了着重强调。

  习近平曾仔细过问的那些“群众小事”都一件一件写入了十九大报告,成为“党的大事”。

  兰州的虚拟养老院,习近平仔细询问养老情况,并为老人端上饭菜;呼和浩特的儿童福利院,他鼓励聋哑女孩和在福利院长大的大学生好好学习;延安的希望小学,习近平询问教师待遇、孩子们的营养午餐和学习情况……

  十九大报告中,确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确立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的台阶,城乡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按照十九大确定的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仍将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2016年春节期间,新疆边防总队阿拉山口边检站官兵克服寒冷天气,坚守在岗位上,全力确保口岸出入境的安全和顺畅。(图片来源:新华社)

  牵挂的是基层劳动者,磨砺的是一线干部人才

  春节期间,让习近平牵挂在心的还有春节期间依然坚守岗位的一线劳动者,以及战斗在祖国边海防的全体官兵。

  2013年除夕来临之际,习近平来到北京地铁施工现场、派出所、环卫站、出租客运公司,问候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各战线劳动者。

  习近平下到20多米深的地下作业平台,问候正在施工作业的农民工。“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全社会一定要关心农民工、关爱农民工。”

  习近平还把环卫工人称作城市“美容师”,强调全社会都要尊重环卫工人;把公安警察称作“人民卫士”,鼓励他们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并为“的哥”“的姐”的辛苦工作点赞……

  四川某基地发射场官兵,兰州、南昌的军队机关官兵,西安的空军轰炸机飞行员,张家口的陆军基层连队,他们都曾得到习近平的亲切慰问。在内蒙古阿尔山,习近平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登上海拔1000多米的边防哨所,和执勤哨兵一起站岗并勉励他们“牢记职责,再接再厉,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边。”

  基层是个“好课堂”。基层一线是锻炼意志、增长本领、提高能力的大舞台,也是党员同志、公职人员学习成长的主阵地。

  长期以来,党中央始终科学引导、积极鼓励干部们沉到基层、沉到一线;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代表们那里发出的基层呼声越来越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发文要求相关政策向基层一线人才倾斜……

  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基层一线流动。

  2018年2月2日,河北省黄骅市东常庄剪纸风情艺术小镇,“渤海渔村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韩宝菊在展示作品“金犬旺春”。(图片来源:新华社)

  “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告别旧时光,习近平将深切的祝福送给心中牵挂的人民。

  走在新时代,让我们带着这份牵挂,“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奋斗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文/钱景童)

[责任编辑: 李仙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