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央视记者走进“两弹城” 首次解密两弹元勋邓稼先亲笔手稿

来源:央视网2018-02-20

“邓稼先”、“原子弹、氢弹”、“两弹元勋”,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是初中课本里就讲过的知识点,每个人应该都知道其对于我们国家的意义。大多数人可能听说过他们当时“很艰苦”,却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个“艰苦”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了去感受这两个字的力量,央视记者在春节前夕走进了“两弹”的诞生地——“三线”建设时的902基地,现在的“两弹城”,多位我国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曾在这里工作过。

△902基地院部旧址 现被称作“两弹城”

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不要让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而在这里,“艰苦”并不是这段历史的重点,它背后从未被条件限制的“想象力”才是。

从戈壁滩到山沟沟,算人间天堂了

90岁的雷开学老人给我们讲述了他当年到这里之后的感受,他说,坐了几天的闷罐火车到了这里,车门才打开一道缝的时候,他就乐了。

“山真绿,好多的树,而且,这里海拔低,可以把米饭煮熟。更重要的是,不用担心天天生活在敌人定点清除的威胁下了。”

△央视记者吴杰采访90岁的雷开学老人

902基地是从青海的戈壁滩上搬来的,和那里比,四川省梓潼县的山沟沟,算人间天堂了。没有任何抱怨,这里的人带着积极和乐观,做着最苦最难的事。

“靠山,隐蔽,分散,进洞,远看像村镇,近看像民房,大家要从附近的村镇里坐几个小时的车,才能凑到一起开一场协调会”……这并不能称作是体面的生活。强大的民族,除非是科研条件迫切需要,是不会让科学家藏在山沟里工作,过着一边做研究一边过种菜挑粪的日子的。而正是怀着“强我中华”的渴望,一群世界级的科学家才会甘愿待在这里。

△902基地的厂房和实验室在青山环抱中

邓稼先手稿:“明天我要做一个小手术”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旧居,就在这里。

我们走进他的办公室,从摆设上,实在说不出什么东西来:只有一对沙发,一部电话,一台手摇计算机。

还好,墙上这些邓稼先手写的字条,值得我们驻足留意。

“明天我要做一个手术”,思前想后,邓稼先在手术前,加了一个“小”。他不想让大家担心,但那时的他,已经罹患直肠癌晚期,工作人员说,他的血小板几乎完全丧失,体内不停出血,用年轻人能理解的话说,他的生命值一直在减少。

上面是另一张邓稼先的手稿,里面对病情也只说了一句话,“今天我打了化疗,打完挺不舒服的”。可能这是记者见到的,这位科学大家第一次,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病痛。而其他时间,他说的依旧只有工作。

因为他们 中国才有现在的模样

在上面这份邓稼先的手稿中,提到了“星球大战”,即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电磁轨道”应该指当时提出的电磁轨道发射技术。有人说,这是个对西方世界都有着“幻想”意味的科学发展规划;有人说,这个计划订得太高远,让当时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都望尘莫及。而邓稼先那一辈科学家,拿着一年仅有9000万的科研经费,却要跟踪这样一个高深的科技规划。

就在邓稼先写下这篇手稿的同一年,同样在这个山沟里的研究院工作的另一位科学大家——王淦昌和另外三位科学家共同向党中央上书,要制定中国自己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今天,我们把它叫做863计划。

我们能看到的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大型运载火箭,核聚变试验装置等大国重器,就是这份计划的产物。

贫穷,并没有限制他们的想象力;贫穷,没有限制他们殚精竭虑为未来布局的战略眼光;贫穷,更没有限制他们把知识,青春,甚至生命贡献给祖国的决心;这些是,贫穷无法限制的东西。

我们不是怀旧,我们是要记得;我们不仅要记得,更要传承。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央视记者走进“两弹城” 首次解密两弹元勋邓稼先亲笔手稿

2018-02-20 09:47:59 来源: 0 条评论

“邓稼先”、“原子弹、氢弹”、“两弹元勋”,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是初中课本里就讲过的知识点,每个人应该都知道其对于我们国家的意义。大多数人可能听说过他们当时“很艰苦”,却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个“艰苦”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了去感受这两个字的力量,央视记者在春节前夕走进了“两弹”的诞生地——“三线”建设时的902基地,现在的“两弹城”,多位我国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曾在这里工作过。

△902基地院部旧址 现被称作“两弹城”

最近网上流行一句话:不要让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而在这里,“艰苦”并不是这段历史的重点,它背后从未被条件限制的“想象力”才是。

从戈壁滩到山沟沟,算人间天堂了

90岁的雷开学老人给我们讲述了他当年到这里之后的感受,他说,坐了几天的闷罐火车到了这里,车门才打开一道缝的时候,他就乐了。

“山真绿,好多的树,而且,这里海拔低,可以把米饭煮熟。更重要的是,不用担心天天生活在敌人定点清除的威胁下了。”

△央视记者吴杰采访90岁的雷开学老人

902基地是从青海的戈壁滩上搬来的,和那里比,四川省梓潼县的山沟沟,算人间天堂了。没有任何抱怨,这里的人带着积极和乐观,做着最苦最难的事。

“靠山,隐蔽,分散,进洞,远看像村镇,近看像民房,大家要从附近的村镇里坐几个小时的车,才能凑到一起开一场协调会”……这并不能称作是体面的生活。强大的民族,除非是科研条件迫切需要,是不会让科学家藏在山沟里工作,过着一边做研究一边过种菜挑粪的日子的。而正是怀着“强我中华”的渴望,一群世界级的科学家才会甘愿待在这里。

△902基地的厂房和实验室在青山环抱中

邓稼先手稿:“明天我要做一个小手术”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旧居,就在这里。

我们走进他的办公室,从摆设上,实在说不出什么东西来:只有一对沙发,一部电话,一台手摇计算机。

还好,墙上这些邓稼先手写的字条,值得我们驻足留意。

“明天我要做一个手术”,思前想后,邓稼先在手术前,加了一个“小”。他不想让大家担心,但那时的他,已经罹患直肠癌晚期,工作人员说,他的血小板几乎完全丧失,体内不停出血,用年轻人能理解的话说,他的生命值一直在减少。

上面是另一张邓稼先的手稿,里面对病情也只说了一句话,“今天我打了化疗,打完挺不舒服的”。可能这是记者见到的,这位科学大家第一次,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病痛。而其他时间,他说的依旧只有工作。

因为他们 中国才有现在的模样

在上面这份邓稼先的手稿中,提到了“星球大战”,即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电磁轨道”应该指当时提出的电磁轨道发射技术。有人说,这是个对西方世界都有着“幻想”意味的科学发展规划;有人说,这个计划订得太高远,让当时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都望尘莫及。而邓稼先那一辈科学家,拿着一年仅有9000万的科研经费,却要跟踪这样一个高深的科技规划。

就在邓稼先写下这篇手稿的同一年,同样在这个山沟里的研究院工作的另一位科学大家——王淦昌和另外三位科学家共同向党中央上书,要制定中国自己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今天,我们把它叫做863计划。

我们能看到的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大型运载火箭,核聚变试验装置等大国重器,就是这份计划的产物。

贫穷,并没有限制他们的想象力;贫穷,没有限制他们殚精竭虑为未来布局的战略眼光;贫穷,更没有限制他们把知识,青春,甚至生命贡献给祖国的决心;这些是,贫穷无法限制的东西。

我们不是怀旧,我们是要记得;我们不仅要记得,更要传承。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