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三年精准脱贫攻坚战拉开帷幕

来源:央视网2018-02-23

1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偏远贫困的四川大凉山地区进行了考察和慰问,并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为今后三年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顺利实施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号角。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末的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2017年末的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77元,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但是,我国的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要实现十九大提出的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和目标,复杂性和艰巨性不容忽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当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00多万人,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而且,脱贫攻坚是先易后难,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从群体分布上看,这些贫困人口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甚至有些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愚昧落后,贫困程度之深超过预期。此外,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

  对此,我们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尤其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为此,我们至少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幅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更便利的交通和通信削弱地理位置偏远的不利影响;二是大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改善贫困人口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和成人教育水平和素质;三是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改变一些贫困地区不利于发展和脱贫的意识和观念;四是短期和长期帮扶相结合,短期内重点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长期内则要重点解决发展动力和能力不足问题,逐步减少转移性收入比例,更多通过产业发展和稳定就业来解决收入问题;五是狠抓作风建设,在2018年这一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要集中力量解决突出作风问题,科学确定脱贫摘帽时间,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甚至消极腐败等现象要严肃查处。

  从更宽广的视野看,中国的减贫经验将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重要借鉴。2017年10月,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表示,199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和融入全球市场,中国已帮8亿人脱贫,世界极端贫困人口比率从40%下降到目前不到10%,中国作出了绝大部分贡献;中国减少贫困人口取得的成绩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中国的减贫经验值得世界其他中等收入国家借鉴。在2018年2月12日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减贫经验进行了系统、深刻的总结,他指出:中国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今后,随着中国脱贫攻坚目标的稳步实现,中国的减贫成就和成功经验将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作者张茂荣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三年精准脱贫攻坚战拉开帷幕

2018-02-23 17:26:08 来源: 0 条评论

1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偏远贫困的四川大凉山地区进行了考察和慰问,并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为今后三年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顺利实施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号角。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末的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2017年末的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77元,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但是,我国的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要实现十九大提出的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和目标,复杂性和艰巨性不容忽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巨大,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依然不少。当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00多万人,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而且,脱贫攻坚是先易后难,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从群体分布上看,这些贫困人口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甚至有些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愚昧落后,贫困程度之深超过预期。此外,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

  对此,我们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尤其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为此,我们至少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幅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更便利的交通和通信削弱地理位置偏远的不利影响;二是大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改善贫困人口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和成人教育水平和素质;三是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改变一些贫困地区不利于发展和脱贫的意识和观念;四是短期和长期帮扶相结合,短期内重点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长期内则要重点解决发展动力和能力不足问题,逐步减少转移性收入比例,更多通过产业发展和稳定就业来解决收入问题;五是狠抓作风建设,在2018年这一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要集中力量解决突出作风问题,科学确定脱贫摘帽时间,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甚至消极腐败等现象要严肃查处。

  从更宽广的视野看,中国的减贫经验将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重要借鉴。2017年10月,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表示,199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和融入全球市场,中国已帮8亿人脱贫,世界极端贫困人口比率从40%下降到目前不到10%,中国作出了绝大部分贡献;中国减少贫困人口取得的成绩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中国的减贫经验值得世界其他中等收入国家借鉴。在2018年2月12日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减贫经验进行了系统、深刻的总结,他指出:中国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今后,随着中国脱贫攻坚目标的稳步实现,中国的减贫成就和成功经验将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作者张茂荣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苏桢淇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