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迎接两会]结构优化 迈向高水平供需平衡

  2月4日,在山东烟台旅游大世界,机器人在进行街舞表演。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唐克摄(新华社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2017年,我国经济实现6.9%的增长。对此,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发文评价说,这使中国重新成为世界上年度表现最好的主要经济体。即便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增长的庞大规模也继续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地区和全球性影响。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而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从破题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明确、思路清晰、任务具体,各项改革举措同向发力,成效显著。2017年,“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

  ——去产能方面,2017年实现钢铁去产能5000万吨左右、煤炭去产能1.5亿吨以上,年度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77.0%,创5年新高。

  ——去杠杆方面,2017年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

  ——去库存方面,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2017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2016年末减少了1.1亿平方米,比2015年末减少了1.3亿平方米。粮食去库存也取得明显进展。

  ——降成本方面,2016年减税降费达到1万亿元,2017年又减少1万亿元。2017年前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下降0.28元。

  ——补短板方面,体现在农业投资、水利管理业投资均达到16.4%的增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达到23.9%,有力弥补了长期以来的欠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杰认为,我国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着力破解阻碍升级发展的难题,加快促进了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也是推进其他任务必须坚持的逻辑主线。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促进了企业效益好转,对促进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发挥了关键作用,必须乘势而上、巩固成果,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刚刚过去的春节黄金周,中国消费者再次展现出惊人力量。据统计,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9260亿元,比2017年同期增长10.2%。全国实现旅游收入4750亿元,同比增长12.6%。中国银联发布的2018年春节出境游报告显示,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境内游客出境游目的地更广,消费更注重体验和品质。

  美国彭博社去年底刊发文章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从过去的“世界工厂”变成“全球超市”,现在中国人是以自己的购买力,继续撑起全球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顶梁柱。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消费性质出现了改变,消费不再围绕着生活必需品,不断增加的可支配性收入流向了电影院、旅游和保健产品。报道认为,由于中国的扩张越来越依赖消费,其增长将越来越受到内在驱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标,正是形成经济增长新机制。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

  从产业结构看,我国已从过去的主要依靠工业拉动转为工业、服务业共同拉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服务业重点领域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增强,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8.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从需求结构看,我国已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26.7个百分点。2013年至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6.2%,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12.4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这说明消费已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未来,投资增速下降将是长期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对消费的依赖度会进一步提高。

  张杰说,我国内需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向中高端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动能转换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的内生动力。

  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推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做好减少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的“减法”,也要做好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的“加法”,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

  近年来,国家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新动能成长速度和支撑作用超出预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据有关机构测算,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30%,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超过70%。一些东部省份已经走出结构调整阵痛期,新动能正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不断推动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新动能新产业茁壮成长。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载人深潜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移动终端、数字消费、线上支付等技术日臻成熟,有效带动了平台经济、智能经济发展。2013年至2017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6.8%。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2017年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有力支撑了就业和创新发展。

  张杰认为,当前中国新经济新动能正处于从量变逐步向质变转化的关键转折期,也是重新洗牌的窗口期。“不要以为既有发展基础好,就能在下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如果稍有疏忽,沉溺于过去产业的辉煌,消磨了改革的强烈动力,或者不能通过改革补上关键短板,就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失去先机。”他认为,各地对此要有清醒认识,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在刘向东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新动能及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并将通过进一步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熊 丽)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迎接两会]结构优化 迈向高水平供需平衡

2018-02-27 09:48:43 来源: 0 条评论

  2月4日,在山东烟台旅游大世界,机器人在进行街舞表演。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唐克摄(新华社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2017年,我国经济实现6.9%的增长。对此,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发文评价说,这使中国重新成为世界上年度表现最好的主要经济体。即便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增长的庞大规模也继续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地区和全球性影响。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而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从破题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明确、思路清晰、任务具体,各项改革举措同向发力,成效显著。2017年,“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

  ——去产能方面,2017年实现钢铁去产能5000万吨左右、煤炭去产能1.5亿吨以上,年度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77.0%,创5年新高。

  ——去杠杆方面,2017年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

  ——去库存方面,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2017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2016年末减少了1.1亿平方米,比2015年末减少了1.3亿平方米。粮食去库存也取得明显进展。

  ——降成本方面,2016年减税降费达到1万亿元,2017年又减少1万亿元。2017年前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下降0.28元。

  ——补短板方面,体现在农业投资、水利管理业投资均达到16.4%的增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达到23.9%,有力弥补了长期以来的欠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杰认为,我国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着力破解阻碍升级发展的难题,加快促进了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也是推进其他任务必须坚持的逻辑主线。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促进了企业效益好转,对促进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发挥了关键作用,必须乘势而上、巩固成果,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刚刚过去的春节黄金周,中国消费者再次展现出惊人力量。据统计,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9260亿元,比2017年同期增长10.2%。全国实现旅游收入4750亿元,同比增长12.6%。中国银联发布的2018年春节出境游报告显示,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境内游客出境游目的地更广,消费更注重体验和品质。

  美国彭博社去年底刊发文章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从过去的“世界工厂”变成“全球超市”,现在中国人是以自己的购买力,继续撑起全球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顶梁柱。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消费性质出现了改变,消费不再围绕着生活必需品,不断增加的可支配性收入流向了电影院、旅游和保健产品。报道认为,由于中国的扩张越来越依赖消费,其增长将越来越受到内在驱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标,正是形成经济增长新机制。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

  从产业结构看,我国已从过去的主要依靠工业拉动转为工业、服务业共同拉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服务业重点领域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增强,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8.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从需求结构看,我国已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26.7个百分点。2013年至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6.2%,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12.4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这说明消费已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未来,投资增速下降将是长期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对消费的依赖度会进一步提高。

  张杰说,我国内需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向中高端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动能转换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的内生动力。

  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推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做好减少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的“减法”,也要做好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的“加法”,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

  近年来,国家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新动能成长速度和支撑作用超出预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据有关机构测算,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30%,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超过70%。一些东部省份已经走出结构调整阵痛期,新动能正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不断推动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新动能新产业茁壮成长。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载人深潜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移动终端、数字消费、线上支付等技术日臻成熟,有效带动了平台经济、智能经济发展。2013年至2017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6.8%。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2017年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有力支撑了就业和创新发展。

  张杰认为,当前中国新经济新动能正处于从量变逐步向质变转化的关键转折期,也是重新洗牌的窗口期。“不要以为既有发展基础好,就能在下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如果稍有疏忽,沉溺于过去产业的辉煌,消磨了改革的强烈动力,或者不能通过改革补上关键短板,就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失去先机。”他认为,各地对此要有清醒认识,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在刘向东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新动能及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并将通过进一步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熊 丽)

[责任编辑: 李仙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