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条条民生举措将在重庆落地 各市级部门详解这份“实惠礼包”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下起一场“红包雨”:宝贵的资金将更多用于为发展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这些事关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条条举措和“干货”,将如何在重庆落地,惠及山城老百姓?昨日,重庆晨报记者采访了重庆市级相关部门,为你详细解析。
严控“四大污染”
今年重庆蓝天稳定在300天以上
【报告原文】
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重庆行动】
昨日,市环保局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生态环保工作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在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方面,2018年重庆将严控四大污染:
严控交通污染,着力整治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机动船舶排气污染;严控工业污染,推进火电、水泥这些重点行业全面达标排放;严控扬尘污染,建设和巩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400个、示范道路400条;严控生活污染,治理餐饮业及食堂油烟350家。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
此外,今年还将深入实施“碧水行动”,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加强城乡生活污水管网和城市备用水源建设。
深入实施“绿地行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制度建设,开展区县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等。
深入实施“田园行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精心化管理。
深入实施“宁静行动”,加强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控制,新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30个。
去年,重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良好,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3天,森林覆盖率达到45.4%。
到外地急病住院
今后可直接在手机上完成备案
【报告原文】
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医保。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把基层医院和外出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等全部纳入。
【重庆行动】
“不跑路、不垫资”“刷一次社保卡,即时结算报销”,这样方便的异地就医方式正在逐步实现。为方便备案,今后参加了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还可通过手机APP备案。
据市人社局介绍,五类人可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包括参加我市职工医保的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参加我市居民医保,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参加我市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因病情治疗需要,并按规定转到市外住院就医的;参加我市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在市外突发疾病需临时住院就医的;其他符合异地住院就医规定的我市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
对于我市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在市外突发疾病需临时住院就医的,“下一步可在住院后,由参保人、参保人所在单位或其委托人通过电话(传真)、网络平台(即将开通)、手机APP(即将开通)等方式完成备案。”市人社局称。
确保到2018年
实现奉节石柱整体脱贫摘帽
【报告原文】
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确保进度和质量,让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重庆行动】
据市扶贫办介绍,确保到2018年,实现奉节县、石柱县整体脱贫摘帽,1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到2019年,实现城口县、巫溪县、酉阳县、彭水县整体脱贫摘帽,18个深度贫困乡镇基本完成攻坚任务,余下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到2020年,实现贫困区县全部摘帽、深度贫困乡镇高质量脱贫、区域整体贫困有效解决、全市综合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返贫率控制在0.5%以内。
建成黔江至石柱高速路
要致富先修路。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称,在我市的脱贫攻坚战中,首先一战就是要“改善农村环境,在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的同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具体来说,将优先推进贫困区县网状型交通建设。“建成黔张常铁路、黔江至石柱高速,加快建设郑万高铁、开通城岚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渝西高铁万州至城口段等。”
同时,还加快建设深度贫困乡镇内通外联交通网络,打通农村交通运输“最后一公里”。
“到2020年实现30户以上村民小组通达率达到100%,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车率达10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5%以上;所有贫困村实现宽带网络和4G网络全覆盖。”该负责人说。
电商乡村旅游都是切入点
路修好了,产业怎么发展?
市扶贫办介绍,要以线上线下融合为切入点,深入推动电子商务扶贫行动、乡村旅游扶贫行动。所有贫困区县建成区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培育一批有特色、有产业的电子商务扶贫示范乡镇和示范村。
同时,还将探索“大数据+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贫困户”和电商网店“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这些电商脱贫新模式。
贫困户通过电商平台创业就业,给予适当补助和扶贫小额信贷支持。
还要在贫困乡村培育一批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保健养生游等业态,建成一批金牌农家乐、A级旅游景区、风情小镇、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推行景区带村、企业(合作社、能人)带户的旅游扶贫模式。
贫困户直接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每户给予3万元到户补助、5万元小额扶贫信贷扶持。
建卡贫困家庭学生免学费
扶贫更要从扶智入手。
“有效保障贫困群众基本水平的学有所教,才能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该负责人说。
对此,全市33个有扶贫任务的区县,都根据相关政策制定教育扶贫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出台教育扶贫政策举措。
在全市范围来看,则是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基本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免学费、享受生活费补助,做到应助尽助。
3年再改造17.3万户
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改造
【报告原文】
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
【重庆行动】
棚户区改造,让很多重庆市民搬出了老房子,住进了新大楼。市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2020年,重庆将再改造17.3万户,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改造。
按照计划,今年全市将改造棚户区5.4万户。
“我们将增强棚改资金保障。加大与国开行、农发行的合作,指导各区县加快棚改政策性贷款的申贷工作,扩大资金覆盖面。”市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将指导各区县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设立基金、PPP融资模式等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棚改工作持续推进。
据悉,市城乡建委还将牵头落实“住有所居”专项方案,重点推进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建设和优化提升、农村危房改造、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和房地产开发市场调控等,发挥好统筹协调和督促作用。
今年以来已收到
26个申请加装电梯的报建项目
【报告原文】
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
【重庆行动】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山城重庆的地形等因素所限制,在已建成的住宅中,有大量七层及七层以上的老旧住宅,没有安装电梯。
去年6月,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重庆市老旧住宅增设电梯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取得房地产权证满10年及以上、4层及以上未设电梯的老旧住宅,经本单元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户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可以向所在地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增设电梯。
“这电梯装好了好安逸嘛,买米拎油上楼都轻松多了!”去年12月,家住渝中区大坪街道长城小区附71号31号楼的居民,看着刚投用的加装电梯,都非常高兴。这是《办法》出台后,渝中区首台投入使用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市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今年1月至今,就收到主城区26个申请加装电梯的报建项目。
大数据打主力
为企业和求职者进行智能配对
【报告原文】
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
【重庆行动】
建立劳动力信息数据库和企业用工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手段为企业和求职者进行画像,做到智能匹配、双向推送。同时,按月掌握3000余家企业的用人需求,对结构性短缺的岗位进行订单式培训,让数据库中的信息变为真数据、活数据。这些都是我市运用“互联网+”服务就业的举措。
据介绍,我市2100万劳动力信息数据库,以及重庆3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的用工数据库,已正式投用。这两个数据库,提高人力资源供需匹配度,让岗位和求职者更快更好地走到一起。
不仅如此,我市还通过大数据手段,升级了“公共”模式的服务能力,将本有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升级,线上线下联动。
“包括重庆就业网、重庆大学生就业网,微信号‘重庆就业’‘重庆大学生就创中心’,大学生‘有位’APP这些终端,都是我们提供线上服务的平台。”重庆市就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高校毕业生,他们线上登记以后,平台能提供定制服务,涵盖就业、创业、培训需求。一旦毕业生提出需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会在7个工作日内与其联系,提供针对性服务。”在这些公共平台上,目前已有113.3万人注册或关注,31.7万人次从平台获得了各项就业服务。
“有了这’两库’,我们就能准确掌握重庆市内的人力资源信息以及企业用工需求,就业精准服务才不是一句空话。”该负责人称。
通过“两库”的系统分析,不仅能更快、更准确招到人,还能发现用工短缺岗位。
据市就业局介绍,近年来,我市就业率逐年提升,并一直保持在95%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该负责人称,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我市将进一步打造“5+1+N”的“重庆智慧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将为求职者、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线上线下招聘求职、培训创业及办事服务,为管理机构提供业务经办与数据监控、档案一体化、智能分析预警服务。
本报特派记者 蒋艳 罗薛梅 陈翔 刘波 李晟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