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宪法实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作出的重大抉择。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全面实施宪法。
此次宪法修改完善了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的举措。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同时,将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确认下来,这样的修改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也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宪法和法治在现代化建设和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任务,前所未有地以中央全会专门专题研究并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前所未有地把全面依法治国提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高度,开启了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对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部署,为推进宪法实施和监督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宪法实施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健全保证宪法实施的法律制度。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制定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制定国歌法、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等多种方式,保证了宪法全面有效实施。二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从2013年至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新制定的100多件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逐件进行主动审查研究,对地方性法规积极开展有重点的主动审查,接收处理各类审查建议400余件,依法纠正50多件地方性法规和司法解释中存在的与法律不一致问题。三是通过一系列决定、决议,推动和保障宪法规定的制度贯彻落实。如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为香港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有序完成行政长官换届选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通过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决定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特赦部分服刑罪犯,充分体现依宪治国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关于成立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筹备组的决定,根据宪法精神和有关法律原则,采取创制性办法及时妥善处理辽宁贿选案,维护了宪法和法律权威。通过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明确要求坚持把学习和宣传宪法放在首要位置,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宪法引领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显著成就。立法机关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立法质量不断提高,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行政机关坚持依宪施政,推进依法行政和行政体制改革,法治政府建设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司法机关依宪依法深化司法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宪法和法治权威在全社会逐步树立,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尊法守法逐渐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通过宪法修改以国家根本法形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行宪法确认,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全面依法治国取得显著成就的新时代,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必要的修改完善,把党和人民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通过国家根本法确认下来,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成为国家各项事业、各方面工作的活动准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广泛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特别是,此次宪法修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我国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强国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作者:李林,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