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
导航

两位政协委员的共同心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

来源:经济日报2018-03-11

  全国两会召开间隙,记者在委员驻地邂逅了来自农工民主党的张光奇委员与杨鸿生委员。他们正就当前医改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

  “我们俩是约好了的。我们都做过医生、当过院长,也是多年的老朋友,都关注医改。”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张光奇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基层医改如何改,一直是两位委员关注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充分看到医疗改革这些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第一,老百姓看病有了更好的保障;第二,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第三,党和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云南省委会主委杨鸿生说。

  张光奇委员补充说:“新一轮医改方案实施以来,一个最大的成就,就是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全民覆盖,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最重要的是,随着医疗保障水平的稳步提升,老百姓的健康水平也随之提高。”

  在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后,如何让患者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面对记者的提问,杨鸿生委员认为,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过去,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云南省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群众看病就医比较困难。但近年来云南省坚持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医改难题,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县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多措并举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推动支付方式改革、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等方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怎样才能少花钱看好病?我举个例子,我们禄丰县将DRGs(疾病诊断组相关分类)引入到县里的公立医院进行试点改革。所谓DRGs,就是将住院病人按照疾病种类、临床相关性以及资源消耗相似性进行疾病组分类,并以疾病组为单位,科学规范诊疗行为,合理制定医药费用支付标准。这就意味着,诊疗的全过程都实现了标准化、路径化、规范化。药占比下去了,医疗成本降低了,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杨鸿生委员说。

  张光奇委员认为,加大远程医疗服务建设,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基层看病难的一个重要途径。

  “2017年,贵州省1500多家乡镇卫生院实现了远程医疗全覆盖。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得了疑难重症的群众在乡镇卫生院即可享受县级医院、省市三甲医院甚至国家级大医院的大专家提供的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服务。这不仅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还减轻了群众异地就诊交通费、家属陪同费等经济负担。”张光奇委员说。

  在打破了旧有的“以药养医”制度之后,如何深化人事薪酬制度的改革,真正调动起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对此,张光奇委员认为,要运行新机制,盘活优化人力资源,让医务人员能上能下、合理流动。

  “我同意你的观点。”杨鸿生委员态度明确,要通过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全面提升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特别是要“刚柔并举”,多措联动引导老百姓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就医,树立健康正确的就医意识,重构科学有序的就医秩序。

  从医保支付、分级诊疗到远程医疗、人才培养……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两位委员意犹未尽。他们告诉记者,让群众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韩秉志 李丹丹)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两位政协委员的共同心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

2018-03-11 13:13:59 来源: 0 条评论

  全国两会召开间隙,记者在委员驻地邂逅了来自农工民主党的张光奇委员与杨鸿生委员。他们正就当前医改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

  “我们俩是约好了的。我们都做过医生、当过院长,也是多年的老朋友,都关注医改。”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张光奇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基层医改如何改,一直是两位委员关注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充分看到医疗改革这些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第一,老百姓看病有了更好的保障;第二,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第三,党和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云南省委会主委杨鸿生说。

  张光奇委员补充说:“新一轮医改方案实施以来,一个最大的成就,就是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全民覆盖,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最重要的是,随着医疗保障水平的稳步提升,老百姓的健康水平也随之提高。”

  在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后,如何让患者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面对记者的提问,杨鸿生委员认为,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过去,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云南省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群众看病就医比较困难。但近年来云南省坚持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医改难题,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县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多措并举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推动支付方式改革、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等方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怎样才能少花钱看好病?我举个例子,我们禄丰县将DRGs(疾病诊断组相关分类)引入到县里的公立医院进行试点改革。所谓DRGs,就是将住院病人按照疾病种类、临床相关性以及资源消耗相似性进行疾病组分类,并以疾病组为单位,科学规范诊疗行为,合理制定医药费用支付标准。这就意味着,诊疗的全过程都实现了标准化、路径化、规范化。药占比下去了,医疗成本降低了,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杨鸿生委员说。

  张光奇委员认为,加大远程医疗服务建设,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基层看病难的一个重要途径。

  “2017年,贵州省1500多家乡镇卫生院实现了远程医疗全覆盖。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得了疑难重症的群众在乡镇卫生院即可享受县级医院、省市三甲医院甚至国家级大医院的大专家提供的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服务。这不仅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还减轻了群众异地就诊交通费、家属陪同费等经济负担。”张光奇委员说。

  在打破了旧有的“以药养医”制度之后,如何深化人事薪酬制度的改革,真正调动起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对此,张光奇委员认为,要运行新机制,盘活优化人力资源,让医务人员能上能下、合理流动。

  “我同意你的观点。”杨鸿生委员态度明确,要通过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全面提升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特别是要“刚柔并举”,多措联动引导老百姓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就医,树立健康正确的就医意识,重构科学有序的就医秩序。

  从医保支付、分级诊疗到远程医疗、人才培养……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两位委员意犹未尽。他们告诉记者,让群众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韩秉志 李丹丹)

[责任编辑: 李仙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