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04-06

  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兴旺的新道路

  十九大报告明确将产业兴旺放在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首位,用意就是强调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要务仍然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产业兴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也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经济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就为如何实现产业兴旺指明了方向,并阐述了产业兴旺的实施路径。就经济学角度而言,产业兴旺的关键在于提高资本回报率,一二三产业能否实现有效融合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各产业在产业价值链所处的位置。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要以农业为基本依托和核心,但又不能局限于农业产业,乡村发展和农民富裕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农业产业。

  首先,以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纵向一体化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用工业化方式经营现代农业,改变农业作为种植业的传统面貌,提升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通过规模经济提高资本回报率。其次,积极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空间一体化基础。与城市相比,农村具有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可以根据区位状况选择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通过范围经济提高资本回报率。再次,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发挥企业家才能提高人力资本回报率,使更多乡村人才有动力留在农业,从事农业及延伸产业,更好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第四,以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经过多年的积极摸索和大胆创新,我国出现了多种融合发展模式,如农业内部有机融合模式、全产业链发展融合模式、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模式、农业功能拓展融合模式、产业集聚型发展融合模式。以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增强农业在产业价值分配上的谈判能力。

  四、创新提效乡村振兴战略的治理体系

  要将两个融合发展落到实处,使之真正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

  首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其中,党的领导是关键。乡村振兴要解决的是农村发展这个中国发展最大的“短板”,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和工作方针千头万绪,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无法实现的。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特别是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乡村振兴的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其次,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是乡村治理的具体实现形式,德治是自治得以实现的文化基础,法治是自治得以实施的法律依据和手段。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并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以与村民自治体制相适应。自治、法治、德治三种基本治理手段,围绕党的领导这一核心机制,共同构成了有机统一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治理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与以往农村发展政策呈现出的最大不同就是强调党的组织领导和政治保障功能,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可以说,党管农村工作,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特色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2018-04-06 16:00:14 来源: 0 条评论

  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兴旺的新道路

  十九大报告明确将产业兴旺放在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首位,用意就是强调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要务仍然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产业兴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也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经济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就为如何实现产业兴旺指明了方向,并阐述了产业兴旺的实施路径。就经济学角度而言,产业兴旺的关键在于提高资本回报率,一二三产业能否实现有效融合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各产业在产业价值链所处的位置。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要以农业为基本依托和核心,但又不能局限于农业产业,乡村发展和农民富裕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农业产业。

  首先,以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纵向一体化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用工业化方式经营现代农业,改变农业作为种植业的传统面貌,提升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通过规模经济提高资本回报率。其次,积极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空间一体化基础。与城市相比,农村具有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可以根据区位状况选择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通过范围经济提高资本回报率。再次,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发挥企业家才能提高人力资本回报率,使更多乡村人才有动力留在农业,从事农业及延伸产业,更好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第四,以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经过多年的积极摸索和大胆创新,我国出现了多种融合发展模式,如农业内部有机融合模式、全产业链发展融合模式、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模式、农业功能拓展融合模式、产业集聚型发展融合模式。以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增强农业在产业价值分配上的谈判能力。

  四、创新提效乡村振兴战略的治理体系

  要将两个融合发展落到实处,使之真正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

  首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其中,党的领导是关键。乡村振兴要解决的是农村发展这个中国发展最大的“短板”,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和工作方针千头万绪,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无法实现的。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特别是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乡村振兴的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其次,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是乡村治理的具体实现形式,德治是自治得以实现的文化基础,法治是自治得以实施的法律依据和手段。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并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以与村民自治体制相适应。自治、法治、德治三种基本治理手段,围绕党的领导这一核心机制,共同构成了有机统一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治理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与以往农村发展政策呈现出的最大不同就是强调党的组织领导和政治保障功能,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可以说,党管农村工作,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特色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1 2 3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