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听,习总书记论改革开放]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编者按: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国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非凡的政治智慧,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听,习总书记论改革开放》,带您重温总书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

  央广网北京4月18日消息(记者刘会民)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然而,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在历经30多年的快速增长后,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口、环境和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紧……如何开辟新的发展路径?中国需思考,世界在关注。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常态”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在当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总书记又对“新常态”作出了系统阐述。

  习近平: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2014年11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对症下药,在2015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应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该“干什么”的问题,正式拉开了新一轮经济改革的大幕。

  在2016年年初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强调:

  习近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学仁 摄

  做强实体经济

  针对这些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脱实向虚”苗头,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个大国,必须要做强实体经济,不能“脱实向虚”。他指出,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2018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说:

  习近平: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2018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发(盛佳鹏 摄)

  发展实体经济,离不开创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也要靠创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和推动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加速更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位居首位。

  习近平: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

  重视农业,夯实农业这个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2016年4月,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他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

  习近平: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

  就在当年,中央正式发文确立了农村承包地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三权分置”办法。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大创新。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的加快推进,进一步激发了经济增长的活力。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的提出,则为区域协调发展打开了新格局。

  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区域发展作出新部署。一个个新的增长极、增长点和增长带,正在我国的版图中形成。

  习近平: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过去的5年多时间里,中国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也逐步健全。中国经济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举措,不仅促进了自身发展,也给世界贡献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习近平: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我们要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让承载着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听,习总书记论改革开放]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8-04-18 12:52:00 来源: 0 条评论

  编者按: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国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非凡的政治智慧,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听,习总书记论改革开放》,带您重温总书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

  央广网北京4月18日消息(记者刘会民)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然而,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在历经30多年的快速增长后,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口、环境和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紧……如何开辟新的发展路径?中国需思考,世界在关注。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常态”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在当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总书记又对“新常态”作出了系统阐述。

  习近平: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2014年11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对症下药,在2015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应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该“干什么”的问题,正式拉开了新一轮经济改革的大幕。

  在2016年年初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强调:

  习近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学仁 摄

  做强实体经济

  针对这些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脱实向虚”苗头,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个大国,必须要做强实体经济,不能“脱实向虚”。他指出,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2018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说:

  习近平: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2018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发(盛佳鹏 摄)

  发展实体经济,离不开创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也要靠创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和推动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加速更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位居首位。

  习近平: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

  重视农业,夯实农业这个基础,历来是固本安民之要。2016年4月,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他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

  习近平: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

  就在当年,中央正式发文确立了农村承包地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三权分置”办法。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大创新。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的加快推进,进一步激发了经济增长的活力。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的提出,则为区域协调发展打开了新格局。

  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区域发展作出新部署。一个个新的增长极、增长点和增长带,正在我国的版图中形成。

  习近平: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过去的5年多时间里,中国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也逐步健全。中国经济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举措,不仅促进了自身发展,也给世界贡献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习近平: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我们要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让承载着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责任编辑: 苏桢淇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