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黔江党员干部大走访用足“绣花功夫”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8-04-23

  连日来,居住在深度贫困村——黔江区中塘乡大山深处的双石村村民们,在新开发的扶贫产业茶园里忙碌着,或补植茶苗,或除草,或种植间作物,干劲十足。

  说到双石村的变迁,还得从黔江区党员干部大走访说起。

  区乡干部走访

  “观花”变“绣花”

  双石村,小地名马岩,黔江区29个深度贫困村之一。“马岩两层岩,红苕洋芋顿顿来。”这是过去周边群众对双石村的形象说法,道出了双石村的村情就一个“穷”字。

  区委宣传部驻双石村第一书记王运洪到任后,与乡政府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一起研究、一家一户走访,寻找一个持续、稳定的增收项目。

  “我们先后邀请了区农委、区供销社以及湖北省咸丰县的有关专家对双石的土壤、气候、发展模式进行了多次实地论证,认为双石是发展茶叶的好地方。而且茶叶是一个长效产业,其市场广阔,村民不愁销路。”王运洪说。

  说干就干。他们带领38户村民前往咸丰大沙坝、麻柳溪茶叶基地考察学习。今年69岁的村民杨天全,考察归来就种了10亩茶叶,预计3年后收入即可稳定在6万元以上。

  “在两个月时间里,就实现高标准造园600亩。”看着青翠的茶叶基地,王运洪很开心。

  “希望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让留守儿童们切身感受到陪伴的温暖,健康、快乐地成长。”区水务局团支部书记韩菲在驻深度贫困村邻鄂镇沙子场社区工作中,通过走访萌生出帮助留守儿童的想法,于是牵头策划“牵手成长,温暖童心”留守儿童成长守护计划,招募60余名志愿者与社区13名留守儿童开启了“一对一”成长守护模式。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黔江比比皆是。黔江区在深入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区、乡、村(社区)干部逐村逐户大走访、大调研,倾听民意、服务群众、谋划产业、解决难题。38名区级领导定点包干深度贫困村,调整、充实、新建209个村(社区)驻村工作队并实现全覆盖,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6000多名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做到帮困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要求帮扶干部每月到田间地头、贫困户家里走访一次以上,及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

  “过去干部下来是‘走马观花’,现在下的是‘绣花’功夫。”老百姓的赞许是对干部大走访最好的肯定。党员干部大走访,察实情、听实话、办实事,受到广大群众夸赞,全区脱贫摘帽评估验收中,群众满意率达96.87%。

  教师重拾“法宝”

  “家访”成“家教”

  4月15日下午,石会中学初二年级三班班主任李进来到学生钟浩的家中,这是他今年对钟浩进行第二次“家访”。

  “钟浩这次月考成绩有点下滑。你们要督促他不要贪玩,让他学习之余,帮你们做做家务、农活。”李进一如往常跟钟浩的爷爷奶奶拉起了家常。

  钟浩的母亲早年离家出走,父亲在外打工十多年未归,少有联系。全家人的生计,就靠近70岁的爷爷务农来维持。

  “经过家访,我才了解到他家里父母角色长期缺席。以后对他将会重点关注,也帮他家争取了扶贫资助。”在李进眼中,钟浩品学兼优,性格乐观,希望能够帮助他成才。

  石会中学有很多像钟浩一样的留守儿童、贫困学生。通过家访,他们得到了更多来自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家访,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一个‘法宝’。”区教委基教科长李瑜说,过去一段时期,种种原因没有发挥好它应有的作用。近年特别是2017年以来,全区教育系统重拾家访法宝,常态化采取登门家访、电子家访等形式,在教师、家长、学生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在李进的资料夹中,有一份《黔江区教师家访记录表》,上面填写着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家访目的、家访内容等。这样的表格,每一次家访后都被要求如实填写。

  “家访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更实现了心与心的碰撞。”李瑜说,全区在读学生里,有不少来自贫困家庭,也有不少留守儿童。通过家访,能凝聚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更能向家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看似普通的家访,一举多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全区教师家访已经达到了年均8万人次。一年多来,有428名未申报家庭困难学生的家庭,经家访后得以补入并获得资助,全区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达100%、99.66%。

  “我要更加努力,考上一所好的高中。”老师们的关心和支持,14岁的钟浩是明白的,他腼腆的笑容里带着少年独有的单纯,照亮了未来之路。

  医生签约服务

  “协议”连“情义”

  “伯伯,你和伯娘要记得按时吃药哦,每天不要太劳累!”

  “要得,幺女,让你费心啦!”4月18日,黔江区沙坝乡万庆村5组居民邓思普和妻子向孝学笑容满面地把“幺女”送出家门。

  77岁的邓思普患有严重的风湿疾病和胃病,向孝学也是患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多年的老病号。他们口中的“幺女”,是二老的签约家庭医生——万庆村村医邓芙蓉。自2017年在《黔江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上写下自己名字后,邓芙蓉就成为他们健康的“守护人”,一直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

  3月26日晚上8点左右,向孝学在家看电视,突然晕倒在沙发上,在一旁的邓思普见状,赶忙一手扶住妻子,一手拨打邓芙蓉的电话。邓芙蓉赶到对老人实施心肺复苏后,及时联系中心医院急救科。

  “我们3个娃儿都在外打工,那天晚上,要不是幺女及时赶来,我这条老命早丢了。”提到那晚发病,向孝学对邓芙蓉万分感激。

  向孝学深有感触地说,要是以前有个头昏脑胀的,要步行到5公里外的乡卫生院看病。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上门免费提供诊疗、体检、咨询、疾病指导等服务。

  “现在政策好,三病两痛有医生上门服务,还提供各种免费健康检查,我们要争取多活几年。”万庆村5组居民李永凤,说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赞不绝口。

  黔江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于2017年初正式启动,主要以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区级医疗机构为补充,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医生、乡村医生等组成签约团队。服务对象以建卡贫困户、计划生育户、慢性病、残疾人、重症精神病人等重点人群为主,对其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及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签约团队200个,家庭医生团队人员749人,家庭医生团队中二三级医院医师数149人,累计签约人口21.4万,常住人口签约覆盖率达到46.32%。其中,建卡贫困户签约43600人,签约率98%;肺结核病人360人和计生特困人员183人,覆盖率100%。

  一纸协议搭起干群感情桥梁,筑起百姓的健康屏障。黔江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已经转入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新阶段。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黔江党员干部大走访用足“绣花功夫”

2018-04-23 09:38:26 来源: 0 条评论

  连日来,居住在深度贫困村——黔江区中塘乡大山深处的双石村村民们,在新开发的扶贫产业茶园里忙碌着,或补植茶苗,或除草,或种植间作物,干劲十足。

  说到双石村的变迁,还得从黔江区党员干部大走访说起。

  区乡干部走访

  “观花”变“绣花”

  双石村,小地名马岩,黔江区29个深度贫困村之一。“马岩两层岩,红苕洋芋顿顿来。”这是过去周边群众对双石村的形象说法,道出了双石村的村情就一个“穷”字。

  区委宣传部驻双石村第一书记王运洪到任后,与乡政府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一起研究、一家一户走访,寻找一个持续、稳定的增收项目。

  “我们先后邀请了区农委、区供销社以及湖北省咸丰县的有关专家对双石的土壤、气候、发展模式进行了多次实地论证,认为双石是发展茶叶的好地方。而且茶叶是一个长效产业,其市场广阔,村民不愁销路。”王运洪说。

  说干就干。他们带领38户村民前往咸丰大沙坝、麻柳溪茶叶基地考察学习。今年69岁的村民杨天全,考察归来就种了10亩茶叶,预计3年后收入即可稳定在6万元以上。

  “在两个月时间里,就实现高标准造园600亩。”看着青翠的茶叶基地,王运洪很开心。

  “希望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让留守儿童们切身感受到陪伴的温暖,健康、快乐地成长。”区水务局团支部书记韩菲在驻深度贫困村邻鄂镇沙子场社区工作中,通过走访萌生出帮助留守儿童的想法,于是牵头策划“牵手成长,温暖童心”留守儿童成长守护计划,招募60余名志愿者与社区13名留守儿童开启了“一对一”成长守护模式。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黔江比比皆是。黔江区在深入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区、乡、村(社区)干部逐村逐户大走访、大调研,倾听民意、服务群众、谋划产业、解决难题。38名区级领导定点包干深度贫困村,调整、充实、新建209个村(社区)驻村工作队并实现全覆盖,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6000多名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做到帮困不漏户、户户见干部,要求帮扶干部每月到田间地头、贫困户家里走访一次以上,及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

  “过去干部下来是‘走马观花’,现在下的是‘绣花’功夫。”老百姓的赞许是对干部大走访最好的肯定。党员干部大走访,察实情、听实话、办实事,受到广大群众夸赞,全区脱贫摘帽评估验收中,群众满意率达96.87%。

  教师重拾“法宝”

  “家访”成“家教”

  4月15日下午,石会中学初二年级三班班主任李进来到学生钟浩的家中,这是他今年对钟浩进行第二次“家访”。

  “钟浩这次月考成绩有点下滑。你们要督促他不要贪玩,让他学习之余,帮你们做做家务、农活。”李进一如往常跟钟浩的爷爷奶奶拉起了家常。

  钟浩的母亲早年离家出走,父亲在外打工十多年未归,少有联系。全家人的生计,就靠近70岁的爷爷务农来维持。

  “经过家访,我才了解到他家里父母角色长期缺席。以后对他将会重点关注,也帮他家争取了扶贫资助。”在李进眼中,钟浩品学兼优,性格乐观,希望能够帮助他成才。

  石会中学有很多像钟浩一样的留守儿童、贫困学生。通过家访,他们得到了更多来自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家访,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一个‘法宝’。”区教委基教科长李瑜说,过去一段时期,种种原因没有发挥好它应有的作用。近年特别是2017年以来,全区教育系统重拾家访法宝,常态化采取登门家访、电子家访等形式,在教师、家长、学生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在李进的资料夹中,有一份《黔江区教师家访记录表》,上面填写着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家访目的、家访内容等。这样的表格,每一次家访后都被要求如实填写。

  “家访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更实现了心与心的碰撞。”李瑜说,全区在读学生里,有不少来自贫困家庭,也有不少留守儿童。通过家访,能凝聚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更能向家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看似普通的家访,一举多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全区教师家访已经达到了年均8万人次。一年多来,有428名未申报家庭困难学生的家庭,经家访后得以补入并获得资助,全区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达100%、99.66%。

  “我要更加努力,考上一所好的高中。”老师们的关心和支持,14岁的钟浩是明白的,他腼腆的笑容里带着少年独有的单纯,照亮了未来之路。

  医生签约服务

  “协议”连“情义”

  “伯伯,你和伯娘要记得按时吃药哦,每天不要太劳累!”

  “要得,幺女,让你费心啦!”4月18日,黔江区沙坝乡万庆村5组居民邓思普和妻子向孝学笑容满面地把“幺女”送出家门。

  77岁的邓思普患有严重的风湿疾病和胃病,向孝学也是患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多年的老病号。他们口中的“幺女”,是二老的签约家庭医生——万庆村村医邓芙蓉。自2017年在《黔江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上写下自己名字后,邓芙蓉就成为他们健康的“守护人”,一直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

  3月26日晚上8点左右,向孝学在家看电视,突然晕倒在沙发上,在一旁的邓思普见状,赶忙一手扶住妻子,一手拨打邓芙蓉的电话。邓芙蓉赶到对老人实施心肺复苏后,及时联系中心医院急救科。

  “我们3个娃儿都在外打工,那天晚上,要不是幺女及时赶来,我这条老命早丢了。”提到那晚发病,向孝学对邓芙蓉万分感激。

  向孝学深有感触地说,要是以前有个头昏脑胀的,要步行到5公里外的乡卫生院看病。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上门免费提供诊疗、体检、咨询、疾病指导等服务。

  “现在政策好,三病两痛有医生上门服务,还提供各种免费健康检查,我们要争取多活几年。”万庆村5组居民李永凤,说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赞不绝口。

  黔江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于2017年初正式启动,主要以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区级医疗机构为补充,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医生、乡村医生等组成签约团队。服务对象以建卡贫困户、计划生育户、慢性病、残疾人、重症精神病人等重点人群为主,对其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及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签约团队200个,家庭医生团队人员749人,家庭医生团队中二三级医院医师数149人,累计签约人口21.4万,常住人口签约覆盖率达到46.32%。其中,建卡贫困户签约43600人,签约率98%;肺结核病人360人和计生特困人员183人,覆盖率100%。

  一纸协议搭起干群感情桥梁,筑起百姓的健康屏障。黔江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已经转入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新阶段。

[责任编辑: 刘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