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华社评论员:厚植生态文明 耕耘美丽中国

来源:新华网2018-04-24

  4月22日,空中俯瞰浙江省长兴县泗安镇二界岭村的杜鹃花海(无人机拍摄)。近几年来,泗安镇推动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在主要道路两侧及观光园内种植多种颜色的100多个品种杜鹃花,形成了“人在花中游、车在花中行”的美丽景观,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赏,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成为了当地美丽乡村的特色品牌。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这是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三都渔村雪后景象(1月31日无人机航拍)。该村居住着曾常年漂泊在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上的渔民,近年来以发展民俗和生态游为特色,成为热点旅游目的地。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江南四月,景色如画。行走在春意盎然的江浙大地,旖旎的乡村风光令人目不暇接,铺展一幅幅秀美长卷。这是美丽中国的生动样本,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久久为功的累累硕果。

  4月21日,空中俯瞰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的新泾港河道(无人机拍摄)。经过整治的河道水清树绿,已成为美丽的乡村公园。曾经的新泾港,是当地群众口中的“墨汁河”、“黑臭河”,经过三年左右的整治,新泾港水质保持三类水标准,两岸绿树成荫、粉墙黛瓦,呈现出典型美丽江南村落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这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丰树坪村村貌(4月21日无人机航拍)。该村于2016年开始对村容村貌进行集中整治,打造全域大花园大景区。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2003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部署和推动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启动。15年辛勤耕耘,15年接力奋斗,截至去年底,浙江97%的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实现建制村全覆盖,九成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从浙江看中国,习近平总书记为各地践行新发展理念指明了方向,为打造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吹响了奋进号角。

  4月1日,空中俯瞰乌镇春色。清明期间,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开启传统的“香市”盛会,为市民和游客呈现踏青游春、蚕花会、民间戏曲、踏白船等众多特色民俗活动,让人们在春暖花开之际,感受江南古镇春季特色民俗之美。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4月23日,俯瞰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古堰画乡小镇(无人机拍摄)。莲都古堰画乡小镇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西南23公里处的的大港头镇和碧湖镇,核心区面积3.91平方公里。小镇融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为一体,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从主政一方到领航中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实施“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纳入干部考核……5年来,浙江的“千万工程”成效显著,长江生态环境加快修复,黄土高原萌生新绿,塞罕坝的林海郁郁苍苍,中华大地上的绿色传奇,无不有力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一重要理念,写在祖国的大地山川,写进亿万人民心里,指引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4月3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汾口镇湿地公园内的景观池塘、盛开的郁金香与周边数千亩油菜花相映成趣,构成美丽的春季乡村图景(无人机拍摄)。据悉,汾口镇湿地公园是汾口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的亮点工程,整个湿地占地500余亩,并配备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等净水设施。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俯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3月23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坚持围绕“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目标,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关停矿山、水泥厂及一大批竹筷企业,集中精力发展休闲旅游经济。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理念。“千万工程”不仅营造了美丽生态、美丽生活,也催生了美丽经济,带给浙江乡村勃勃生机。大量成功事例启示我们,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一个地方,只有把绿色作为底色,坚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摈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错误做法,转型才会有起色,发展才会有亮色。

  4月23日,浙江奉化滕头村的观光小火车在村内试通车。浙江奉化滕头村30多年来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从昔日“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口袋富脑袋富,家家都是小康户”的富裕村,2017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95.06亿元。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俯瞰浙江衢州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4月20日无人机拍摄)。2006年起,以“书香清漾”著称的清漾村以发展文化旅游、实施生态整治、推进产业富民为抓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清漾村与江郎山、廿八都共同成为国家5A级景区。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千万工程”之所以卓有成效,得益于坚持规划引领,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必须实字当头,既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求真务实做好科学规划,又要真抓实干,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像农民侍弄庄稼一样脚踏实地,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

  这是浙江奉化滕头村风貌(4月22日摄)。浙江奉化滕头村30多年来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从昔日“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口袋富脑袋富,家家都是小康户”的富裕村,2017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95.06亿元。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美丽中国,人是其中最美的风景;建设美丽中国,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入手,切实排忧解难、兴利除弊,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让广大人民拥有更加生态宜居的良好环境。

  这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章镇镇新叶村村貌(4月21日无人机航拍)。2014年,章镇镇对新叶村竹洞湖(右下)进行改造,成为集观光游览、自然生态、商业休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公共空间,为周边村民提供休闲场所。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潮涌钱塘千帆竞,绿播神州万象新。迈进新时代,让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美丽乡村为美丽中国打好底色,以青山绿水造福亿万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华社评论员:厚植生态文明 耕耘美丽中国

2018-04-24 10:26:14 来源: 0 条评论

  4月22日,空中俯瞰浙江省长兴县泗安镇二界岭村的杜鹃花海(无人机拍摄)。近几年来,泗安镇推动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在主要道路两侧及观光园内种植多种颜色的100多个品种杜鹃花,形成了“人在花中游、车在花中行”的美丽景观,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赏,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成为了当地美丽乡村的特色品牌。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这是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三都渔村雪后景象(1月31日无人机航拍)。该村居住着曾常年漂泊在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上的渔民,近年来以发展民俗和生态游为特色,成为热点旅游目的地。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江南四月,景色如画。行走在春意盎然的江浙大地,旖旎的乡村风光令人目不暇接,铺展一幅幅秀美长卷。这是美丽中国的生动样本,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久久为功的累累硕果。

  4月21日,空中俯瞰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的新泾港河道(无人机拍摄)。经过整治的河道水清树绿,已成为美丽的乡村公园。曾经的新泾港,是当地群众口中的“墨汁河”、“黑臭河”,经过三年左右的整治,新泾港水质保持三类水标准,两岸绿树成荫、粉墙黛瓦,呈现出典型美丽江南村落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这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丰树坪村村貌(4月21日无人机航拍)。该村于2016年开始对村容村貌进行集中整治,打造全域大花园大景区。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2003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部署和推动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启动。15年辛勤耕耘,15年接力奋斗,截至去年底,浙江97%的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实现建制村全覆盖,九成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从浙江看中国,习近平总书记为各地践行新发展理念指明了方向,为打造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吹响了奋进号角。

  4月1日,空中俯瞰乌镇春色。清明期间,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开启传统的“香市”盛会,为市民和游客呈现踏青游春、蚕花会、民间戏曲、踏白船等众多特色民俗活动,让人们在春暖花开之际,感受江南古镇春季特色民俗之美。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4月23日,俯瞰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古堰画乡小镇(无人机拍摄)。莲都古堰画乡小镇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西南23公里处的的大港头镇和碧湖镇,核心区面积3.91平方公里。小镇融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为一体,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从主政一方到领航中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实施“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纳入干部考核……5年来,浙江的“千万工程”成效显著,长江生态环境加快修复,黄土高原萌生新绿,塞罕坝的林海郁郁苍苍,中华大地上的绿色传奇,无不有力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一重要理念,写在祖国的大地山川,写进亿万人民心里,指引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4月3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汾口镇湿地公园内的景观池塘、盛开的郁金香与周边数千亩油菜花相映成趣,构成美丽的春季乡村图景(无人机拍摄)。据悉,汾口镇湿地公园是汾口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的亮点工程,整个湿地占地500余亩,并配备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等净水设施。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俯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3月23日无人机拍摄)。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坚持围绕“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目标,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关停矿山、水泥厂及一大批竹筷企业,集中精力发展休闲旅游经济。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理念。“千万工程”不仅营造了美丽生态、美丽生活,也催生了美丽经济,带给浙江乡村勃勃生机。大量成功事例启示我们,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一个地方,只有把绿色作为底色,坚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摈弃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错误做法,转型才会有起色,发展才会有亮色。

  4月23日,浙江奉化滕头村的观光小火车在村内试通车。浙江奉化滕头村30多年来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从昔日“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口袋富脑袋富,家家都是小康户”的富裕村,2017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95.06亿元。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俯瞰浙江衢州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4月20日无人机拍摄)。2006年起,以“书香清漾”著称的清漾村以发展文化旅游、实施生态整治、推进产业富民为抓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清漾村与江郎山、廿八都共同成为国家5A级景区。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千万工程”之所以卓有成效,得益于坚持规划引领,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必须实字当头,既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求真务实做好科学规划,又要真抓实干,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像农民侍弄庄稼一样脚踏实地,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

  这是浙江奉化滕头村风貌(4月22日摄)。浙江奉化滕头村30多年来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从昔日“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口袋富脑袋富,家家都是小康户”的富裕村,2017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95.06亿元。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美丽中国,人是其中最美的风景;建设美丽中国,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入手,切实排忧解难、兴利除弊,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让广大人民拥有更加生态宜居的良好环境。

  这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章镇镇新叶村村貌(4月21日无人机航拍)。2014年,章镇镇对新叶村竹洞湖(右下)进行改造,成为集观光游览、自然生态、商业休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公共空间,为周边村民提供休闲场所。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潮涌钱塘千帆竞,绿播神州万象新。迈进新时代,让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美丽乡村为美丽中国打好底色,以青山绿水造福亿万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