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让巴渝优秀文化传之久远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8-04-25

  4月24日,《巴渝文库》编纂工作座谈会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渝举行。座谈会上,专家们就《巴渝文库》出版工程的意义、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文献是认识自己文化主要的途径

  《巴渝文库》出版工程是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委牵头策划组织实施的大型出版工程项目,是重庆直辖以来最大的文化工程。

  据悉,《巴渝文库》出版工程于2010年启动,是以发掘梳理、编纂出版巴渝文献为主轴,对巴渝历史、巴渝人文、巴渝风物等进行广泛汇通、深入探究和当代解读,以供今人和后人充分了解巴渝文化、准确认知巴渝文化,有利于存史、传箴、资治、扬德、励志、育才的大型丛书。

  《巴渝文库》出版工程初步规划出版图书300种。2017年初,收录巴渝著述著作文献7212种、单篇文献29479条,共计200多万字的《巴渝文献总目》出版发行,这也是《巴渝文库》出版工程结出的第一枚硕果。

  专家委员会学术牵头人黎小龙表示,重庆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与长江流域的各主要区域共同创造和构建了长江文明,也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多次闪亮辉煌,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献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的是文化的悠久、丰厚、丰富,是人们认识了解自己文化主要的方式和途径。”

  黎小龙称,重庆历史文化的优秀丰厚需要用文献来展现,“对于重庆历史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全面客观的评价,文献是最便利的方式和途径。所以《巴渝文库》出版工程是重庆构建区域文化最有力的举措,对当下的重庆意义非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一定有巴渝优秀传统文化的声音。”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周晓风表示,“编辑出版《巴渝文库》的工作,就是让优秀的巴渝文化开口说话,而且声音越大越好,使巴渝文化成为优秀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整理文献要耐得住寂寞

  四川大学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巴蜀全书》主编舒大刚表示,对一个地区来说,建立自己的文化体系,编纂文献集成是首当其冲的。“加强对文化成果的收集和整理,是保存文明成果、传承历史文化的需要,也是实现古为今用、再建当代文明的需要。”

  舒大刚担任主编的《巴蜀全书》对周秦两汉至1949年历代汉文文献中的巴蜀文献,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收集、整理和研究,填补了四川作为传统文化大省却没有一部集大成的文化典籍的学术空白。

  座谈会上,舒大刚表示,文献的整理、编辑一定要慎之又慎,“在重任面前,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我们要很努力地读懂古人的智慧结晶,要处处小心,不容闪失。古籍整理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舒大刚说,整理一套文献丛书要花几年、十几年,这其中需要很多人默默无闻的奉献:“做这个事情需要参与的人要奉献、要谦虚,要认认真真地学习,还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巴渝文库》出版工程要培养青年人才

  “《巴渝文库》出版工程要培养青年人才。”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表示,“在这个工程中,重庆有一批有敬畏、有自信、有学养、有担当的专家学者,积极自觉地干起来了,于是有了这个工程的第一枚硕果——《巴渝文献总目》。”

  周勇说,这项工程未来的工作需要年轻人。因此,他建议做一个“重庆市巴渝文化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此来吸引中青年、培养中青年,“让老专家带着中青年做,我们要实现出版和人才的双丰收,这样做才会事半功倍。”

  对此,周晓风表示赞同,“可以进一步探索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培养一批熟悉研究巴渝文化的青年学者,甚至培养具有全国影响的、世界影响的巴渝文化大家,这也是《巴渝文库》出版工程中应该规划和考虑的重要内容。”

  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周勇呼吁要不忘初心,“《巴渝文库》是文献经典的集成出版,因此首先要守住‘文献整理’这个根本,不能弄成一个框,什么都往里面装。”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让巴渝优秀文化传之久远

2018-04-25 09:58:56 来源: 0 条评论

  4月24日,《巴渝文库》编纂工作座谈会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渝举行。座谈会上,专家们就《巴渝文库》出版工程的意义、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文献是认识自己文化主要的途径

  《巴渝文库》出版工程是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委牵头策划组织实施的大型出版工程项目,是重庆直辖以来最大的文化工程。

  据悉,《巴渝文库》出版工程于2010年启动,是以发掘梳理、编纂出版巴渝文献为主轴,对巴渝历史、巴渝人文、巴渝风物等进行广泛汇通、深入探究和当代解读,以供今人和后人充分了解巴渝文化、准确认知巴渝文化,有利于存史、传箴、资治、扬德、励志、育才的大型丛书。

  《巴渝文库》出版工程初步规划出版图书300种。2017年初,收录巴渝著述著作文献7212种、单篇文献29479条,共计200多万字的《巴渝文献总目》出版发行,这也是《巴渝文库》出版工程结出的第一枚硕果。

  专家委员会学术牵头人黎小龙表示,重庆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与长江流域的各主要区域共同创造和构建了长江文明,也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多次闪亮辉煌,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献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的是文化的悠久、丰厚、丰富,是人们认识了解自己文化主要的方式和途径。”

  黎小龙称,重庆历史文化的优秀丰厚需要用文献来展现,“对于重庆历史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全面客观的评价,文献是最便利的方式和途径。所以《巴渝文库》出版工程是重庆构建区域文化最有力的举措,对当下的重庆意义非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一定有巴渝优秀传统文化的声音。”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周晓风表示,“编辑出版《巴渝文库》的工作,就是让优秀的巴渝文化开口说话,而且声音越大越好,使巴渝文化成为优秀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整理文献要耐得住寂寞

  四川大学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巴蜀全书》主编舒大刚表示,对一个地区来说,建立自己的文化体系,编纂文献集成是首当其冲的。“加强对文化成果的收集和整理,是保存文明成果、传承历史文化的需要,也是实现古为今用、再建当代文明的需要。”

  舒大刚担任主编的《巴蜀全书》对周秦两汉至1949年历代汉文文献中的巴蜀文献,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收集、整理和研究,填补了四川作为传统文化大省却没有一部集大成的文化典籍的学术空白。

  座谈会上,舒大刚表示,文献的整理、编辑一定要慎之又慎,“在重任面前,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我们要很努力地读懂古人的智慧结晶,要处处小心,不容闪失。古籍整理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舒大刚说,整理一套文献丛书要花几年、十几年,这其中需要很多人默默无闻的奉献:“做这个事情需要参与的人要奉献、要谦虚,要认认真真地学习,还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巴渝文库》出版工程要培养青年人才

  “《巴渝文库》出版工程要培养青年人才。”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表示,“在这个工程中,重庆有一批有敬畏、有自信、有学养、有担当的专家学者,积极自觉地干起来了,于是有了这个工程的第一枚硕果——《巴渝文献总目》。”

  周勇说,这项工程未来的工作需要年轻人。因此,他建议做一个“重庆市巴渝文化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此来吸引中青年、培养中青年,“让老专家带着中青年做,我们要实现出版和人才的双丰收,这样做才会事半功倍。”

  对此,周晓风表示赞同,“可以进一步探索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培养一批熟悉研究巴渝文化的青年学者,甚至培养具有全国影响的、世界影响的巴渝文化大家,这也是《巴渝文库》出版工程中应该规划和考虑的重要内容。”

  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周勇呼吁要不忘初心,“《巴渝文库》是文献经典的集成出版,因此首先要守住‘文献整理’这个根本,不能弄成一个框,什么都往里面装。”

[责任编辑: 刘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