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来源:中国网2018-04-28

  傅佳莎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了长江沿岸生态环境修复和发展建设情况,听取长江航运和航道治理、河势控制和护岸工程等工作情况汇报,把脉长江经济带建设。习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典型的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人口和GDP分别占到全国40%,横跨11个省份,是中国承上启下、承东启西的核心经济带。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于全国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长江经济带建设要统一思想,贯彻生态优先理念,树立环境保护底线思维的意识。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意识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将一直位于压倒性位置”。

  长江经济带开发应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长江经济带沿江聚集了全国40%的造纸、43%的合成氨、81%的磷铵、72%的印染布、40%的烧碱产能,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较突出,水环境安全隐患较多。建议必须尽快摈弃“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加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

  加强河道整治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等特点。当前长江黄金航道的运力开发还不到二成,潜力巨大。建议加快航道系统整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航道管养科学化水平,提升通航效率。目前正在实施的“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长江航道建设和整治工程,将打造出四通八达的长江水系高等级航道网。

  其次,优化运力结构,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促进陆地交通和水上交通的联运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进一步建立水利与交通合作机制,把防洪、河道整治、污染防控与航运发展结合起来,实施统筹管理,实现长江航运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完善流域管理机制。目前长江流域采取单一部门、单一要素管理的思路。

  各机构条块分割和管理职能交叉较为严重,区域与部门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新修订的《水法》虽然规定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由于没有相应综合监管机构来执行,难以落实。

  建议设置跨部门和跨区域的流域开发规划、协调与管理机构,整合分散的流域管理事宜,加强整个流域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岸线、航运和商贸往来、以及水利和防洪等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响应等方面的综合协调管理,实现流域内自然资源的统一高效管理。

  其次,建议出台多边合作协议,完善地区间协调机制,由流域综合管理机构负责流域内地区的利益协调工作,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联动机制,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流域上中下游生态环境共治。

  此外,建议加强社会公众参与,及时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邀请流域沿岸居民参与到流域的监督和建设相关工作中来。

  培植长江流域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划分主体功能区,实行分类指导。

  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建议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产业承载能力、集聚高科技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从生态保护区转移过来的劳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辐射周围地区。

  对于港口及节点城市,建议借助区位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对于生态功能区,应坚定拆除或整体搬迁污染型产业,并对拆除区域进行全面绿化防止洼地效应的产生。通过综合整治,实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石漠化防治等目标;对于中小城市,建议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工程。我们要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加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建设美丽长江美丽中国。(责任编辑 毅鸥)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2018-04-28 11:05:13 来源: 0 条评论

  傅佳莎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了长江沿岸生态环境修复和发展建设情况,听取长江航运和航道治理、河势控制和护岸工程等工作情况汇报,把脉长江经济带建设。习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典型的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人口和GDP分别占到全国40%,横跨11个省份,是中国承上启下、承东启西的核心经济带。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于全国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长江经济带建设要统一思想,贯彻生态优先理念,树立环境保护底线思维的意识。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意识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将一直位于压倒性位置”。

  长江经济带开发应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长江经济带沿江聚集了全国40%的造纸、43%的合成氨、81%的磷铵、72%的印染布、40%的烧碱产能,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较突出,水环境安全隐患较多。建议必须尽快摈弃“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加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

  加强河道整治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等特点。当前长江黄金航道的运力开发还不到二成,潜力巨大。建议加快航道系统整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航道管养科学化水平,提升通航效率。目前正在实施的“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长江航道建设和整治工程,将打造出四通八达的长江水系高等级航道网。

  其次,优化运力结构,优化港口功能布局,促进陆地交通和水上交通的联运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进一步建立水利与交通合作机制,把防洪、河道整治、污染防控与航运发展结合起来,实施统筹管理,实现长江航运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完善流域管理机制。目前长江流域采取单一部门、单一要素管理的思路。

  各机构条块分割和管理职能交叉较为严重,区域与部门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新修订的《水法》虽然规定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由于没有相应综合监管机构来执行,难以落实。

  建议设置跨部门和跨区域的流域开发规划、协调与管理机构,整合分散的流域管理事宜,加强整个流域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岸线、航运和商贸往来、以及水利和防洪等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响应等方面的综合协调管理,实现流域内自然资源的统一高效管理。

  其次,建议出台多边合作协议,完善地区间协调机制,由流域综合管理机构负责流域内地区的利益协调工作,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生态保护联动机制,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流域上中下游生态环境共治。

  此外,建议加强社会公众参与,及时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邀请流域沿岸居民参与到流域的监督和建设相关工作中来。

  培植长江流域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划分主体功能区,实行分类指导。

  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建议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产业承载能力、集聚高科技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从生态保护区转移过来的劳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辐射周围地区。

  对于港口及节点城市,建议借助区位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对于生态功能区,应坚定拆除或整体搬迁污染型产业,并对拆除区域进行全面绿化防止洼地效应的产生。通过综合整治,实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石漠化防治等目标;对于中小城市,建议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工程。我们要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加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建设美丽长江美丽中国。(责任编辑 毅鸥)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