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大国工匠·创造力】王曙群:16年坚守缔造“太空之吻”

来源:央视网2018-04-28

  央视网消息:在刚刚过去的中国航天日上,中国航天宣布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规划,嫦娥探月、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支撑这些规划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力量和智慧。他们中间有这样一个人,他所从事的是飞行器核心部件的研制,从一个技校生成长为航天特级技师,他牵头研发了50多套专用装备,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今天的大国工匠,来认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王曙群。

  在上海航天八院的一间试验室里,一项重要的试验即将开始,两个对接机构,将模拟八吨重的飞行器,完成在太空中对接的整个过程。这是一项新的挑战,研发人员要将对接机构的使用寿命从天舟时代的两年,延长到空间站时代的十五年,从而满足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十年以上的需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6个自由度任何一个角度的碰撞我们都做到了极致,比如说设计要求是正负3度是能够捕获的,那我们把它设定到3.5度看看能不能捕获,通过不停地做试验,去积累这些原始数据。”  王曙群,国内唯一的载人航天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中国航天特级技师。20多年前,他还只是一个拧螺丝的小钳工。1995年,技校毕业六年的王曙群,在全厂技能比武大赛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出色的表现,让正在组建的对接机构产品研制团队向他敞开了大门。那时的王曙群年轻气盛,信心满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刚接触的时候,我感觉这个东西应该说没有太大的难度,设计得出来我们总有办法做出来。”  然而,现实却远非王曙群想象的这么简单,航天对接技术只有极少数的国家掌握,并且严格封锁,没有任何技术、经验可以借鉴,王曙群和团队参照一台简单的原理机开始打造对接机构,这一干就是9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很难,它就是一个原始数据不停地积累的过程。就泡在这个实验现场,每天就是做不同角度,不同速度的撞击捕获实验。”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然而,付出9年心血打造出的第一台对接机构样机,一上测试台,就给王曙群一个下马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刚生产出来,我们信心很足,一做实验,应该说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全是问题,这个就是捕获的时候,对接位置不准确,对面一个锁头进来的时候,把这个边切掉了一小块。 ”

  在对接机构中,12把对接锁是核心部件。为了保证对接、分离成功,这12把锁必须要做到同步紧锁、同步分离,一丝一毫的偏差,都可能造成飞行器飞行姿态的严重变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第一次分离是好的,第二次分离它就变差一点,第三次就更差了,这肯定是有问题。”

  问题出在哪?面对数万个零部件,上万米的导线,问题查找如大海捞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找不到原因的时候实际上是最痛苦,4到5次无效劳动了之后,人的心态会发生很大的一个变化。”

  那段时间,王曙群就像着了魔,增强现实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试错,每天想的都是公式、数据、算法。这对于技校毕业的王曙群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逼着自己不断去学习,而且学的过程当中大量地记笔记。我们很多的经验就是靠笔记当中的一点一滴的积累形成的。”

  边装配、边调整、边试验。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苦苦摸索,在150多万个数据中,王曙群终于发现,控制锁钢丝绳的张力变化导致了锁的不同步,他迅速提出了方案,一举解决了对接锁同步性协调的难题。在研制的16年时间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了王曙群工作的常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咬咬牙努努力,就一个坎接一个坎的过,不断地在这一个个坎上,学习一门一门新的知识,一辈子能把这件事情干成,确实是很自豪。”

  2011年11月3日,王曙群团队十六年的努力迎来了最终的大考,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被称为美丽的“太空之吻”。这个“太空穿针引线”的超高难度动作,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我看交会对接的心情就像我自己的孩子参加高考的时候,我站在学校门口,等小孩儿高考出来的那种感觉 真的是一模一样的。我爱人说这下你可以安心地睡觉了吧。”

  从2011年开始,中国航天陆续完成了7次太空交会对接任务,最让王曙群自豪的,是对接机构实现了完全的自主可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99%以上的东西全是我们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产品现在去交汇对接,可以达到100分。”

  如今,王曙群的团队不但承担对接机构的任务,还投入到了月球车、卫星系统以及后续空间站众多机构的研制中。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压力会越来越大,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我们永远是在探索未知的世界,航天人脑洞就要开的得大一些,航天人有一句名言: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探索永无止境!”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大国工匠·创造力】王曙群:16年坚守缔造“太空之吻”

2018-04-28 11:02:17 来源: 0 条评论

  央视网消息:在刚刚过去的中国航天日上,中国航天宣布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规划,嫦娥探月、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支撑这些规划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力量和智慧。他们中间有这样一个人,他所从事的是飞行器核心部件的研制,从一个技校生成长为航天特级技师,他牵头研发了50多套专用装备,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今天的大国工匠,来认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王曙群。

  在上海航天八院的一间试验室里,一项重要的试验即将开始,两个对接机构,将模拟八吨重的飞行器,完成在太空中对接的整个过程。这是一项新的挑战,研发人员要将对接机构的使用寿命从天舟时代的两年,延长到空间站时代的十五年,从而满足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十年以上的需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6个自由度任何一个角度的碰撞我们都做到了极致,比如说设计要求是正负3度是能够捕获的,那我们把它设定到3.5度看看能不能捕获,通过不停地做试验,去积累这些原始数据。”  王曙群,国内唯一的载人航天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中国航天特级技师。20多年前,他还只是一个拧螺丝的小钳工。1995年,技校毕业六年的王曙群,在全厂技能比武大赛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出色的表现,让正在组建的对接机构产品研制团队向他敞开了大门。那时的王曙群年轻气盛,信心满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刚接触的时候,我感觉这个东西应该说没有太大的难度,设计得出来我们总有办法做出来。”  然而,现实却远非王曙群想象的这么简单,航天对接技术只有极少数的国家掌握,并且严格封锁,没有任何技术、经验可以借鉴,王曙群和团队参照一台简单的原理机开始打造对接机构,这一干就是9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很难,它就是一个原始数据不停地积累的过程。就泡在这个实验现场,每天就是做不同角度,不同速度的撞击捕获实验。”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然而,付出9年心血打造出的第一台对接机构样机,一上测试台,就给王曙群一个下马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刚生产出来,我们信心很足,一做实验,应该说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全是问题,这个就是捕获的时候,对接位置不准确,对面一个锁头进来的时候,把这个边切掉了一小块。 ”

  在对接机构中,12把对接锁是核心部件。为了保证对接、分离成功,这12把锁必须要做到同步紧锁、同步分离,一丝一毫的偏差,都可能造成飞行器飞行姿态的严重变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第一次分离是好的,第二次分离它就变差一点,第三次就更差了,这肯定是有问题。”

  问题出在哪?面对数万个零部件,上万米的导线,问题查找如大海捞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找不到原因的时候实际上是最痛苦,4到5次无效劳动了之后,人的心态会发生很大的一个变化。”

  那段时间,王曙群就像着了魔,增强现实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试错,每天想的都是公式、数据、算法。这对于技校毕业的王曙群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逼着自己不断去学习,而且学的过程当中大量地记笔记。我们很多的经验就是靠笔记当中的一点一滴的积累形成的。”

  边装配、边调整、边试验。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苦苦摸索,在150多万个数据中,王曙群终于发现,控制锁钢丝绳的张力变化导致了锁的不同步,他迅速提出了方案,一举解决了对接锁同步性协调的难题。在研制的16年时间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了王曙群工作的常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咬咬牙努努力,就一个坎接一个坎的过,不断地在这一个个坎上,学习一门一门新的知识,一辈子能把这件事情干成,确实是很自豪。”

  2011年11月3日,王曙群团队十六年的努力迎来了最终的大考,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被称为美丽的“太空之吻”。这个“太空穿针引线”的超高难度动作,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我看交会对接的心情就像我自己的孩子参加高考的时候,我站在学校门口,等小孩儿高考出来的那种感觉 真的是一模一样的。我爱人说这下你可以安心地睡觉了吧。”

  从2011年开始,中国航天陆续完成了7次太空交会对接任务,最让王曙群自豪的,是对接机构实现了完全的自主可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99%以上的东西全是我们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我们的产品现在去交汇对接,可以达到100分。”

  如今,王曙群的团队不但承担对接机构的任务,还投入到了月球车、卫星系统以及后续空间站众多机构的研制中。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 王曙群:“压力会越来越大,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我们永远是在探索未知的世界,航天人脑洞就要开的得大一些,航天人有一句名言: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探索永无止境!”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