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读懂马克思·院长名家谈⑥】马克思的精神遗产是什么?

来源:求是网评2018-04-30

  杨金洲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00年前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在德国最古老的城市特利尔出生的犹太小孩,是怎样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我们今天仍然身处在由马克思所打开的历史空间中。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在21世纪风云激荡的历史长河里仍需聆听他的言说与奥义,究竟是什么魅力使得他至今仍占据着人类真理和道义的神圣高地。

  我想,这既不是因为在千年之交马克思被西方媒体以绝对优势先后被评为“千年风云人物”、“最伟大的德国人”,和“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也不是因为《资本论》的经济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是马克思的理论所具有的毫不妥协的批判的辩证法的精神,毫不动摇的坚定的人民立场与情怀,毫不怯弱的实践第一的理论品格和毫不放弃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都是马克思的精神遗产。

  毫不妥协的批判的辩证法的精神

  马克思所处的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处于上升、发展时期,马克思就通过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奴役的事实,敏锐地发现了国民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症结在于其雇佣劳动制度,并由此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揭露与批判。由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马克思进一步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资本主义文化、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的批判。在马克思的批判视域下,资本主义私有制、政治与意识形态,都不是天然合理、天经地义的,都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或环节,都具有走向自身的反面,被更高的历史阶段超越的必然性。这就是马克思的辩证法。

  可以说,马克思是与旧世界彻底决裂的批判家、革命家、思想家。也因为这种大无畏的批判的革命的精神,马克思一生颠沛流离,贫困交加,被资产阶级视为洪水猛兽。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更是指出: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容不得丝毫犹豫,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地狱一词在这里除了表达科学研究的艰难险阻外,更深的含义应该是指马克思只身投入对黑暗旧世界的批判与决裂时所感受到的精神孤独与无畏勇气。

  毫不动摇的坚定的人民立场

  马克思理论所具有的批判的、否定的、辩证法的精神背后离不开深切的、深厚的、伟大的人本主义精神了,更准确地说是马克思的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提出了从自由、思考、奉献三个维度把握职业的原则,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崇高理想。他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这是对人类科学思想的两大贡献。在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念中,劳动是历史的本源,生产力是历史的最终推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把生产力看作人的能力,生产力之深度和广度实际上是人的能力的深度和广度。这里蕴含着马克思对劳动者的主体意识、创造意识的高扬与赞美。而剩余价值理论的中心思想揭示出,死的过去的资本对活的现在的人及其劳动的剥夺。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物化以及被剥夺,实际是工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物化或丧失,是人的非人化。在批判的、革命的、否定的辩证法思想下面蕴含着马克思对工人阶级以及一切劳动者的最深切的、最深厚的爱的情怀。

  毫不怯弱的实践第一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终结了西方形而上学,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实践与理论的关系问题。 “过去的一切哲学都是为了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个世界观强调用实践理解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用实践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用实践理解宗教、人以及社会生活的本质,并用实践改造自然、社会、哲学。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颠倒了传统的哲学与现实的关系,赋予了哲学新的功能与使命。

  海德格尔指出,马克思的实践观使哲学达到了最极端的可能性。我想这种可能性就是人类实践对哲学的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决定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历史。在新时代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就是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与精神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毫不放弃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马克思对人类未来充满希望,对共产主义充满必胜信念。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主体是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该确立的理想,不是现实应该与之相适应的状况,我们所说的共产主义是消灭现成状况的现实运动”。这个运动建立在人类自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马克思对人类未来充满希望,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在无数人的创造性活动中实现。这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强信念、理想和追求。

  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提出“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我们将没有未来”。正是200年后的今天,我们更需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内涵,常饮马克思学说的“源头活水”。只有根植于马克思博大精深的伟大学说中汲取营养,慎思之,笃行之,才能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读懂马克思·院长名家谈⑥】马克思的精神遗产是什么?

2018-04-30 21:37:46 来源: 0 条评论

  杨金洲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00年前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在德国最古老的城市特利尔出生的犹太小孩,是怎样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我们今天仍然身处在由马克思所打开的历史空间中。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在21世纪风云激荡的历史长河里仍需聆听他的言说与奥义,究竟是什么魅力使得他至今仍占据着人类真理和道义的神圣高地。

  我想,这既不是因为在千年之交马克思被西方媒体以绝对优势先后被评为“千年风云人物”、“最伟大的德国人”,和“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也不是因为《资本论》的经济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是马克思的理论所具有的毫不妥协的批判的辩证法的精神,毫不动摇的坚定的人民立场与情怀,毫不怯弱的实践第一的理论品格和毫不放弃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都是马克思的精神遗产。

  毫不妥协的批判的辩证法的精神

  马克思所处的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处于上升、发展时期,马克思就通过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奴役的事实,敏锐地发现了国民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症结在于其雇佣劳动制度,并由此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揭露与批判。由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马克思进一步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资本主义文化、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的批判。在马克思的批判视域下,资本主义私有制、政治与意识形态,都不是天然合理、天经地义的,都是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或环节,都具有走向自身的反面,被更高的历史阶段超越的必然性。这就是马克思的辩证法。

  可以说,马克思是与旧世界彻底决裂的批判家、革命家、思想家。也因为这种大无畏的批判的革命的精神,马克思一生颠沛流离,贫困交加,被资产阶级视为洪水猛兽。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更是指出: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容不得丝毫犹豫,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地狱一词在这里除了表达科学研究的艰难险阻外,更深的含义应该是指马克思只身投入对黑暗旧世界的批判与决裂时所感受到的精神孤独与无畏勇气。

  毫不动摇的坚定的人民立场

  马克思理论所具有的批判的、否定的、辩证法的精神背后离不开深切的、深厚的、伟大的人本主义精神了,更准确地说是马克思的人民立场和人民情怀。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提出了从自由、思考、奉献三个维度把握职业的原则,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崇高理想。他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这是对人类科学思想的两大贡献。在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念中,劳动是历史的本源,生产力是历史的最终推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把生产力看作人的能力,生产力之深度和广度实际上是人的能力的深度和广度。这里蕴含着马克思对劳动者的主体意识、创造意识的高扬与赞美。而剩余价值理论的中心思想揭示出,死的过去的资本对活的现在的人及其劳动的剥夺。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物化以及被剥夺,实际是工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物化或丧失,是人的非人化。在批判的、革命的、否定的辩证法思想下面蕴含着马克思对工人阶级以及一切劳动者的最深切的、最深厚的爱的情怀。

  毫不怯弱的实践第一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终结了西方形而上学,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实践与理论的关系问题。 “过去的一切哲学都是为了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个世界观强调用实践理解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用实践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用实践理解宗教、人以及社会生活的本质,并用实践改造自然、社会、哲学。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颠倒了传统的哲学与现实的关系,赋予了哲学新的功能与使命。

  海德格尔指出,马克思的实践观使哲学达到了最极端的可能性。我想这种可能性就是人类实践对哲学的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决定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历史。在新时代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就是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与精神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毫不放弃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马克思对人类未来充满希望,对共产主义充满必胜信念。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主体是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该确立的理想,不是现实应该与之相适应的状况,我们所说的共产主义是消灭现成状况的现实运动”。这个运动建立在人类自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马克思对人类未来充满希望,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在无数人的创造性活动中实现。这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强信念、理想和追求。

  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提出“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我们将没有未来”。正是200年后的今天,我们更需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内涵,常饮马克思学说的“源头活水”。只有根植于马克思博大精深的伟大学说中汲取营养,慎思之,笃行之,才能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