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在风雪中坚守——记长白山天池气象站青年观测员

来源:新华网2018-05-05

  新华社长春5月4日电 题:在风雪中坚守——记长白山天池气象站青年观测员

  新华社记者胥舒骜、张博宇、张博文

  海拔2623米,气温-3℃,风力10级,积雪及膝。记者近日登上长白山之巅,走进长白山气象局天池气象站。当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是姹紫嫣红时,天池气象站的两名“90后”气象观测员薄万福、邓元博依然在寒风中为维护观测设备忙碌。

  电路检修、防雷检测、更换风向标……面对10级大风,记者行走非常困难,两位青年观测员却在数米高的观测台上来去自如,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手头工作——常人眼里极端的天气在两位小伙子看来不过是“小菜一碟”。自2015年进站驻守以来,二人已见惯了疾风骤雪、电闪雷鸣的“大场面”。

  长白山顶的年均气温是-7.3℃,8级以上大风日280多天,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大雾日240多天,年均积雪日250多天,强雷暴日56天。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这些青年从前辈手中学习了不少应对极端天气的经验。

  山上风强时,就在腰间捆上麻绳,顶着强风走到观测场,记录数据后示意同事把自己拽回去;大雪“淹没”房屋时,出门就掏雪洞、挖雪道;雪凇把风向标冻结时,就爬上3米高的观测台,用铁棒把雪凇敲掉。

  让他们为难的是大雾和雷暴。“有时能见度不到3米,检修设备时还是很危险的。”邓元博说,“雷暴时闪电会把观测台打得通红,很多观测设备也会被损坏。”

  由于条件艰苦,天池站被定为一类艰苦气象站,值班人员要从全国气象员里抽调。每年5月到10月,值班人员要在站里轮流值班,每次值班15天到一个月不等。在狂风暴雪之外,他们还要忍受孤独寂寞。

  “我挺想我媳妇和孩子的。”1993年出生的薄万福结婚不久就上了山,“好在我媳妇很理解我的工作,我们已经把家从四平搬到了长白山脚下。”

  除了检测设备外,每天8次气象观测、6次发报是天池站观测员的日常工作。气象工作对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很高,观测员们都得了一种“强迫症”,“睡觉时会突然惊醒,生怕错过了发报”。

  一串串宝贵的气象数据,不仅记载着长白山的气象变化,连续可靠的气象观测也为长白山的旅游发展、森林防火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珍贵的数据资源。

  天池站的生活经历锻炼了青年气象人的生活能力。由于要自己开火做饭,他们练就了一手好厨艺。记者还发现,天池站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两三天我们就要搞一次卫生,每个月都要进行大扫除。”长白山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成坤开玩笑说,“天池站有一个好,就是出去后都变成居家好男人。”

  面对严酷环境和孤独寂寞,两名青年气象人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想想老前辈们那种坚守精神,我没有理由轻言放弃。”邓元博说。自从1958年建站以来,已经有200多名气象人在天池站工作过,有人曾连续在这里驻守37年。

  “每当提到我来自天池站,大家都会对我另眼相看,我有一种荣誉感。”薄万福说。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在风雪中坚守——记长白山天池气象站青年观测员

2018-05-05 11:49:19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长春5月4日电 题:在风雪中坚守——记长白山天池气象站青年观测员

  新华社记者胥舒骜、张博宇、张博文

  海拔2623米,气温-3℃,风力10级,积雪及膝。记者近日登上长白山之巅,走进长白山气象局天池气象站。当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是姹紫嫣红时,天池气象站的两名“90后”气象观测员薄万福、邓元博依然在寒风中为维护观测设备忙碌。

  电路检修、防雷检测、更换风向标……面对10级大风,记者行走非常困难,两位青年观测员却在数米高的观测台上来去自如,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手头工作——常人眼里极端的天气在两位小伙子看来不过是“小菜一碟”。自2015年进站驻守以来,二人已见惯了疾风骤雪、电闪雷鸣的“大场面”。

  长白山顶的年均气温是-7.3℃,8级以上大风日280多天,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大雾日240多天,年均积雪日250多天,强雷暴日56天。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这些青年从前辈手中学习了不少应对极端天气的经验。

  山上风强时,就在腰间捆上麻绳,顶着强风走到观测场,记录数据后示意同事把自己拽回去;大雪“淹没”房屋时,出门就掏雪洞、挖雪道;雪凇把风向标冻结时,就爬上3米高的观测台,用铁棒把雪凇敲掉。

  让他们为难的是大雾和雷暴。“有时能见度不到3米,检修设备时还是很危险的。”邓元博说,“雷暴时闪电会把观测台打得通红,很多观测设备也会被损坏。”

  由于条件艰苦,天池站被定为一类艰苦气象站,值班人员要从全国气象员里抽调。每年5月到10月,值班人员要在站里轮流值班,每次值班15天到一个月不等。在狂风暴雪之外,他们还要忍受孤独寂寞。

  “我挺想我媳妇和孩子的。”1993年出生的薄万福结婚不久就上了山,“好在我媳妇很理解我的工作,我们已经把家从四平搬到了长白山脚下。”

  除了检测设备外,每天8次气象观测、6次发报是天池站观测员的日常工作。气象工作对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很高,观测员们都得了一种“强迫症”,“睡觉时会突然惊醒,生怕错过了发报”。

  一串串宝贵的气象数据,不仅记载着长白山的气象变化,连续可靠的气象观测也为长白山的旅游发展、森林防火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珍贵的数据资源。

  天池站的生活经历锻炼了青年气象人的生活能力。由于要自己开火做饭,他们练就了一手好厨艺。记者还发现,天池站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两三天我们就要搞一次卫生,每个月都要进行大扫除。”长白山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成坤开玩笑说,“天池站有一个好,就是出去后都变成居家好男人。”

  面对严酷环境和孤独寂寞,两名青年气象人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想想老前辈们那种坚守精神,我没有理由轻言放弃。”邓元博说。自从1958年建站以来,已经有200多名气象人在天池站工作过,有人曾连续在这里驻守37年。

  “每当提到我来自天池站,大家都会对我另眼相看,我有一种荣誉感。”薄万福说。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