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胡美玲:民乐保护和传承成为新时代最强音

来源:南方网2018-05-05

  南方网讯(记者/念青)4月底,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青年民族管乐演奏家胡美玲到广东调研,与多所音乐院校、演出团体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与广东民乐研究者达成了初步战略合作意向,同时考察了广东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南方网就此对胡美玲进行了专访。

  记者:这次广东之行主要目的是什么?走了哪些地方?

  胡美玲:主要是与广东本地音乐院系、相关演出单位座谈交流音乐教育、演出及广东民乐发展情况,也考察了广东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走访了广州、珠海、肇庆等地的教育机构和演出团体。

  记者:在您看来广东中小学音乐教育怎么样?

  胡美玲:广东有很好的音乐文化土壤,音乐氛围浓厚,曾在90年代扛起中国流行音乐大旗,由此也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圣地,拥有比较完整的音乐产业链,更有适合音乐文化发展的温度和湿度。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广东的中小学生整体乐感很好,师资整体水平较高,教育体系也比较完整,家长对孩子的音乐培养非常重视,这为广东音乐第二次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中小学艺术教育应该注重什么?

  胡美玲: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实施手段,在调研中发现广东的家长特别重视孩子们的艺术教育,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影响很大,不但可以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学会欣赏美,更可以陶冶性格、启迪智慧,同时对孩子来说也是美的教育和爱的教育。

  当然,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有其特殊性和现实性,像专业的音乐学院高等教育都是一对一教学,因为每个学生情况都不同,素质和特长都不一样,可以说是量身打造。所以音乐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每个地区也有差异,专业化的师资和良好的师德至关重要,需要全社会、学校、专业老师、家长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才能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和感知。

  记者:您怎么看广东音乐的发展?

  胡美玲:广东音乐在中国音乐占据重要的篇章,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港台流行音乐就是从广东登陆,继而风靡全国,与此同时广东本土也推出了像《涛声依旧》《晚秋》《小芳》等脍炙人口的流行音乐,培养出一批乐坛艺人,可以说那时的广东都成了中国流行音乐的代名词,也成为音乐人、艺人的天堂。

  当然广东民乐也很有地方特点,比如潮州唢呐就是我国南派唢呐的重要代表,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融合改造后极具地方特色,在形态上与其他唢呐无异,都有八个音孔,但发音只有七个,唢呐背面的那一个孔一般都被覆盖住,在音色上,主要追求柔静和高雅,这与当地语言与百姓生活习性高度一致,成为潮州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您认为中国民乐要如何传承与发展?

  胡美玲:当前,西洋乐器对传统民乐冲击比较大,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学习民乐,年轻人学习民乐的越来越少,包括潮州唢呐在內,整个中国唢呐艺术都面临失传的境地。很多中小学音乐课程全是钢琴、萨克斯等西洋乐器,扎根于中华大地几千年的民乐有几百种,若不保护和传承,肯定会有一批民乐走进博物馆。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文化自信,文化部从2006年起就将部分地区的唢呐艺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也将部分艺人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当然,保护和传承民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护好民乐发展,就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民族自信的重要举措,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新时代最强音。

  胡美玲简介

  胡美玲出身于唢呐世家,自幼随叔父胡海宽(中国著名唢呐表演艺术家、总政歌舞团唢呐演奏家)学习吹奏唢呐,后师从中国唢呐界泰斗胡海泉(中国当代著名唢呐演奏家、民族管乐大师、音乐教育家、建国后第一个把唢呐搬上舞台者)成为亲传弟子、胡氏唢呐第四代传人。现为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青年民族管乐演奏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办公室副理事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巴乌、葫芦丝学会理事,多次担任全国唢呐大赛评委。

  近年来,致力于唢呐艺术保护与传承、唢呐曲目正向引导和唢呐艺术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胡美玲举办过数十场个人专场音乐会和应邀出国演出,近年来其作品多次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除民乐教学和研究外,还深入各地百余次采风,足迹踏及大江南北,经常深入偏僻乡村手把手指导乡村艺人吹奏技巧,同时创作、改编、收集、整理了多部曲目。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胡美玲:民乐保护和传承成为新时代最强音

2018-05-05 15:32:51 来源: 0 条评论

  南方网讯(记者/念青)4月底,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青年民族管乐演奏家胡美玲到广东调研,与多所音乐院校、演出团体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与广东民乐研究者达成了初步战略合作意向,同时考察了广东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南方网就此对胡美玲进行了专访。

  记者:这次广东之行主要目的是什么?走了哪些地方?

  胡美玲:主要是与广东本地音乐院系、相关演出单位座谈交流音乐教育、演出及广东民乐发展情况,也考察了广东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走访了广州、珠海、肇庆等地的教育机构和演出团体。

  记者:在您看来广东中小学音乐教育怎么样?

  胡美玲:广东有很好的音乐文化土壤,音乐氛围浓厚,曾在90年代扛起中国流行音乐大旗,由此也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圣地,拥有比较完整的音乐产业链,更有适合音乐文化发展的温度和湿度。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广东的中小学生整体乐感很好,师资整体水平较高,教育体系也比较完整,家长对孩子的音乐培养非常重视,这为广东音乐第二次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中小学艺术教育应该注重什么?

  胡美玲: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实施手段,在调研中发现广东的家长特别重视孩子们的艺术教育,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影响很大,不但可以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学会欣赏美,更可以陶冶性格、启迪智慧,同时对孩子来说也是美的教育和爱的教育。

  当然,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有其特殊性和现实性,像专业的音乐学院高等教育都是一对一教学,因为每个学生情况都不同,素质和特长都不一样,可以说是量身打造。所以音乐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每个地区也有差异,专业化的师资和良好的师德至关重要,需要全社会、学校、专业老师、家长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才能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和感知。

  记者:您怎么看广东音乐的发展?

  胡美玲:广东音乐在中国音乐占据重要的篇章,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港台流行音乐就是从广东登陆,继而风靡全国,与此同时广东本土也推出了像《涛声依旧》《晚秋》《小芳》等脍炙人口的流行音乐,培养出一批乐坛艺人,可以说那时的广东都成了中国流行音乐的代名词,也成为音乐人、艺人的天堂。

  当然广东民乐也很有地方特点,比如潮州唢呐就是我国南派唢呐的重要代表,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融合改造后极具地方特色,在形态上与其他唢呐无异,都有八个音孔,但发音只有七个,唢呐背面的那一个孔一般都被覆盖住,在音色上,主要追求柔静和高雅,这与当地语言与百姓生活习性高度一致,成为潮州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您认为中国民乐要如何传承与发展?

  胡美玲:当前,西洋乐器对传统民乐冲击比较大,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学习民乐,年轻人学习民乐的越来越少,包括潮州唢呐在內,整个中国唢呐艺术都面临失传的境地。很多中小学音乐课程全是钢琴、萨克斯等西洋乐器,扎根于中华大地几千年的民乐有几百种,若不保护和传承,肯定会有一批民乐走进博物馆。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文化自信,文化部从2006年起就将部分地区的唢呐艺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也将部分艺人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当然,保护和传承民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护好民乐发展,就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民族自信的重要举措,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新时代最强音。

  胡美玲简介

  胡美玲出身于唢呐世家,自幼随叔父胡海宽(中国著名唢呐表演艺术家、总政歌舞团唢呐演奏家)学习吹奏唢呐,后师从中国唢呐界泰斗胡海泉(中国当代著名唢呐演奏家、民族管乐大师、音乐教育家、建国后第一个把唢呐搬上舞台者)成为亲传弟子、胡氏唢呐第四代传人。现为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青年民族管乐演奏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办公室副理事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巴乌、葫芦丝学会理事,多次担任全国唢呐大赛评委。

  近年来,致力于唢呐艺术保护与传承、唢呐曲目正向引导和唢呐艺术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胡美玲举办过数十场个人专场音乐会和应邀出国演出,近年来其作品多次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除民乐教学和研究外,还深入各地百余次采风,足迹踏及大江南北,经常深入偏僻乡村手把手指导乡村艺人吹奏技巧,同时创作、改编、收集、整理了多部曲目。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