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重庆三十一处臭水河变水利风景区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18-05-11

  重庆日报讯 (记者龙丹梅)记者近日从市河长办了解到,我市推行河长制以来,各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得以成功“变身”。通过河长制的实施,目前,我市已建成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水利风景区31处,过去行人闻之掩鼻的“臭水河”,如今变成游人如织的水利风景区。

  2017年4月,我市印发《重庆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标志着河长制在我市正式实施。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和市级机关党政目标绩效考核。同时,将“绿色 ”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严禁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项目、在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工业园区,全面完成“十一小”企业的关停取缔。仅2017年,我市便否决项目环评26个,涉及投资约26亿元。

  同时,我市以河长制为抓手,从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水污染问题入手,使河长制生态环境效益立竿见影。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在璧山区璧南河两岸看到,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碧树,两岸是蜿蜒的步道,市民行走其间,一派惬意场景。

  据了解,在20世纪初期,璧南河一度污染严重,成为臭水河。2010年,璧山率先在全国推行河段长制,对璧南河进行综合治理,不但将原先的臭水河建成了国家水利风景区,还于2017年底成功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

  璧南河的变化,只是我市实施河长制的一个缩影。通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两江四岸”整治,目前,我市已建成水利风景区31处,其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5处。

  针对重庆长江干支流入河污染物总量较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水脏”问题,我市通过严格管控入河污染来控制排污。目前,全市已建成76个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达到91万吨/天,60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478家重点涉水工业企业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000套,完成670个排污口的水质在线监测;累计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479座、城乡污水管网1.8万公里,完成2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和4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市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达到518万吨/天;累计完成3000余家禁养区畜禽养殖户关闭搬迁和380万头生猪当量污染治理配套设施工程整改。

  针对长江干支流水土流失总量较大,即“水浑”问题,我市通过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前端、中段、末梢”全程监管,使入河泥沙得到初步防范。去年全市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16亿元,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28起,有效防止了人为原因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我市还对三峡库区、坡耕地集中区域、饮用水水源地、河流两岸和水库周边等生态敏感区域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652平方公里,同时推进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及重要支流造林绿化和后期管护,完成营造林225万亩。

  通过河长制的实施,我市各流域水质持续改善,龙溪河、任市河、临江河等重点河流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水质由Ⅳ类提升到Ⅲ类,长江重庆段水质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5%,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体安全。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重庆三十一处臭水河变水利风景区

2018-05-11 09:32:47 来源: 0 条评论

  重庆日报讯 (记者龙丹梅)记者近日从市河长办了解到,我市推行河长制以来,各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得以成功“变身”。通过河长制的实施,目前,我市已建成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水利风景区31处,过去行人闻之掩鼻的“臭水河”,如今变成游人如织的水利风景区。

  2017年4月,我市印发《重庆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标志着河长制在我市正式实施。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和市级机关党政目标绩效考核。同时,将“绿色 ”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严禁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项目、在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工业园区,全面完成“十一小”企业的关停取缔。仅2017年,我市便否决项目环评26个,涉及投资约26亿元。

  同时,我市以河长制为抓手,从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水污染问题入手,使河长制生态环境效益立竿见影。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在璧山区璧南河两岸看到,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碧树,两岸是蜿蜒的步道,市民行走其间,一派惬意场景。

  据了解,在20世纪初期,璧南河一度污染严重,成为臭水河。2010年,璧山率先在全国推行河段长制,对璧南河进行综合治理,不但将原先的臭水河建成了国家水利风景区,还于2017年底成功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

  璧南河的变化,只是我市实施河长制的一个缩影。通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两江四岸”整治,目前,我市已建成水利风景区31处,其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5处。

  针对重庆长江干支流入河污染物总量较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水脏”问题,我市通过严格管控入河污染来控制排污。目前,全市已建成76个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达到91万吨/天,60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478家重点涉水工业企业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000套,完成670个排污口的水质在线监测;累计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479座、城乡污水管网1.8万公里,完成2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和4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市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规模达到518万吨/天;累计完成3000余家禁养区畜禽养殖户关闭搬迁和380万头生猪当量污染治理配套设施工程整改。

  针对长江干支流水土流失总量较大,即“水浑”问题,我市通过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前端、中段、末梢”全程监管,使入河泥沙得到初步防范。去年全市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16亿元,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28起,有效防止了人为原因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我市还对三峡库区、坡耕地集中区域、饮用水水源地、河流两岸和水库周边等生态敏感区域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652平方公里,同时推进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及重要支流造林绿化和后期管护,完成营造林225万亩。

  通过河长制的实施,我市各流域水质持续改善,龙溪河、任市河、临江河等重点河流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水质由Ⅳ类提升到Ⅲ类,长江重庆段水质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5%,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体安全。

[责任编辑: 刘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