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贸发展凭啥获国办点赞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因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及落实外资政策措施成效明显,今年将获得优先支持其行政区域内1家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或调整区位”成为重庆以市为单位获得的督查激励之一。
能够获得国务院办公厅点赞,重庆商贸做了哪些工作?
内贸改革
消费市场稳定增长
2017年被称为“新零售”元年,在重庆,各种“新零售”形态也出现在生活中:如“超市餐饮”形态的永辉“超级物种”、重百精致超市;“直营 直销”形态的重百阳光世纪、重庆砂之船;“便利社区”形态的京东便利店、苏宁小店等。
“新零售”的出现,正是我市大力推进内贸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的表现。
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我市通过深化内贸流通“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内贸流通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内贸流通降本增效改革、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创新推进市场一体化等6个方面18项具体改革举措,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
如在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中,我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截至2017年,全市建成电子商务集聚区34个,电子商务主体累计达到15.5万家,建成区县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23个、镇乡及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6071个。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17.6%。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我市以发展会展经济拉动消费。去年,通过举办第二十届渝洽会、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第十二届年会、第97届全国糖酒会等大型展会,全市会展直接收入152.8亿元,拉动消费1181.6亿元。
在降本增效改革上,我市则创新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一方面打造国家级物流基地,基本建成团结村、南彭、两路航空、寸滩港、果园港、东港“三基地三港区”国家级物流集群;另一方面,构建起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到2017年底,共建成公用型仓储230多万平方米,城市末端公共取送点1700个,区县电商物流配送中心15个、镇乡和村物流网点3716个、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6071个……
“通过这些举措,我市建成了一批智慧商圈、智能电商、智慧物流、智慧市场等创新示范项目,内贸流通改革取得成效。2017年全市实现社零总额8067.67亿元,同比增长11%。”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结构优化
对外贸易增速由负转正
数据显示,2017年,我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508.2亿元,增长8.9%,实现了外贸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重庆位列进出口排名全国第12位、西部第2位,其中出口2883.7亿元,排名全国第11位、西部第1位。
这些数据的背后,则是我市全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取得的成效。
2017年,重庆开放通道不断完善、开放平台不断丰富、口岸功能不断强化。
开放通道方面,长江黄金水道作用进一步强化,重庆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中欧班列(重庆)进一步拓展,累计开行超过1500列;南向通道功能基本形成;开通国际航线68条,旅客吞吐量突破387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6.5万吨。
开放平台方面,重庆初步形成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完善的开放平台体系,获批开展贸易多元化、跨境电子商务、加工贸易承接转移、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多项重大改革试点。
口岸功能上,重庆已建成7个口岸和11个具有口岸功能场所,建成汽车整车、冰鲜水产品等8类特殊商品进口指定口岸。
依托这些开放平台,全市外贸结构也不断优化。从贸易结构看,形成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协同发展格局:2017年1-11月,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1645.5亿元,增幅持续扩大;认定加工贸易示范园区8个,实现加工贸易1878.6亿元,增长26.1%。
从贸易业态看,全市外贸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其中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放量增长;汽车整车进口实现4762辆,增长76.7%。
从贸易产品看,则日趋多元:2017年1-11月,全市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加工贸易进出口1878.6亿元,增长26.1%,占全市外贸总额的46.2%,较去年同期提升6个百分点。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出口保持增长,金属铜、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放量,分别是去年同期的8.3倍和7.5倍。
政策创新
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成本更低、机会更多,这是不少企业落户重庆的理由。在“改革高地”的重庆自贸试验区,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和创新,让重庆与世界做生意更便利。
在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聚集着天猫国际、网易考拉、唯品会、蜜芽、重庆宝妈时光等百余家全国性大型电商企业。每天,数万个订单从这些企业的仓库发出,到达全国消费者手中。
跨境电商企业为何齐聚重庆?“自2016年1月获批设立跨境电子综合试验区以来,我市大力推动先行先试,创新监管模式。如去年8月起我市对跨境电商放行包裹实施‘7×24小时’出区,大幅度压缩了通关时间,提升了通关效率。”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
入驻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唯品会跨境电商西南运营总部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过去从收到订单到包裹打包出区、开始配送要2天左右,而随着“7×24小时”制度的实施,收到订单后能随时向海关申请报关、审查,最快1小时商品就能通关。
随着通关时间减少,一方面降低了公司的成本,另一方面则进一步提升了消费体验,带动跨境电商消费增长。2017年,该公司在渝仓库处理订单量已超过185万单,同比增长约480%;其中,重庆地区用户订单量约73.3万单,有80%以上实现了当日达或次日达。
据重庆海关统计,2017年,重庆跨境电商订单量达1500万单,进出口贸易值达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60%,其中订单量位居全国第六。
办事越来越便利,营商环境越来越好,重庆自贸试验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数据显示,2017年,自贸试验区范围内新增市场主体11695户,落户项目692个,合同金额3007亿元。
更重要的是,飞机保税租赁、数字经济、毛坯钻石加工、咖啡现货交易、平行进口车等一大批新兴业态也在重庆迅速崛起。如去年12月,重庆自贸试验区与春秋航空合作,通过SPV(特殊目的机构)方式,从境外直接引进一架货值5000万美元的飞机落地,实现飞机保税租赁业务“零突破”,成为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开展飞机保税租赁的城市。截至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已完成保税租赁飞机2架,货值1亿美元。预计今年将完成10架飞机保税租赁,货值达到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