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华社评论员:中国力量铸就重建奇迹——写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

来源:新华网2018-05-11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题:中国力量铸就重建奇迹——写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

  新华社评论员

  灾难的记忆里,有刻骨铭心的悲恸和感动,也有不屈不挠的抗争与奋斗。十年弹指一挥间。当被大地震摧毁的汶川以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目睹废墟上崛起的重建奇迹,我们愈发坚定了从灾难走向辉煌的必胜信念。

  走进今日汶川,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很难想象,这片土地曾经遭受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强烈地震。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造成近10万同胞罹难或失踪。从与死亡竞速的生命救援,到实施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科学重建,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灾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7年四川39个重灾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是震前的3.2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震前的2.8倍和3.7倍。恢复重建的累累硕果,告慰灾难中逝去的生命,见证创造奇迹的中国力量。

  这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制度力量。地震发生后,党中央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迅速组织各方面力量资源投入灾区。无论是72小时内调集14.6万陆海空和武警部队官兵驰援灾区,还是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无论是出台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灾区特殊支持,还是组织18个对口支援兄弟省(市)参与恢复重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成为战胜灾难、恢复重建的根本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和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定能应对前进路上各种风险挑战,铸就复兴征程上的更多奇迹。

  这是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奋斗力量。地震崩山毁屋,却摧不垮灾区人民的斗志。擦去眼泪、撸起袖子,党员干部扛起抢险救灾重任;不等不靠、苦干实干,灾区群众迸发重建家园的干劲。重建不是简单恢复老样子,而是新起点上的再发展。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灾区干部群众以重建为契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趟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从痛下决心搬离污染企业,打造被联合国誉为“灾后重建的灯塔”的生态旅游小镇,到探索农旅、文旅业融合发展,推动节能环保绿色新产业发展的转型之路,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深刻昭示,只要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就能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是同舟共济、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血浓于水,心连着心。灾难袭来,从企业家到拾荒者,从工人农民到青年学子,从港澳台同胞到海外华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汇成勠力同心救灾重建的爱心洪流。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甘于奉献的志愿行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凝结形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给满目疮痍的灾区注入恢复重建的强大精神动力。据统计,受灾地区累计接受志愿者报名118万余人,有组织派遣志愿者18万余人。救灾英雄和志愿者以奋不顾身书写大爱,以无私奉献传递温暖,画出守望相助的最大同心圆,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十载不懈努力,写下汶川恢复重建精彩篇章;百年接力奋斗,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共同建设更加美丽的新家园,共同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华社评论员:中国力量铸就重建奇迹——写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

2018-05-11 20:25:08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题:中国力量铸就重建奇迹——写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

  新华社评论员

  灾难的记忆里,有刻骨铭心的悲恸和感动,也有不屈不挠的抗争与奋斗。十年弹指一挥间。当被大地震摧毁的汶川以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目睹废墟上崛起的重建奇迹,我们愈发坚定了从灾难走向辉煌的必胜信念。

  走进今日汶川,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很难想象,这片土地曾经遭受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强烈地震。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造成近10万同胞罹难或失踪。从与死亡竞速的生命救援,到实施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科学重建,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灾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7年四川39个重灾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是震前的3.2倍,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震前的2.8倍和3.7倍。恢复重建的累累硕果,告慰灾难中逝去的生命,见证创造奇迹的中国力量。

  这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制度力量。地震发生后,党中央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迅速组织各方面力量资源投入灾区。无论是72小时内调集14.6万陆海空和武警部队官兵驰援灾区,还是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无论是出台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灾区特殊支持,还是组织18个对口支援兄弟省(市)参与恢复重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成为战胜灾难、恢复重建的根本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和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定能应对前进路上各种风险挑战,铸就复兴征程上的更多奇迹。

  这是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奋斗力量。地震崩山毁屋,却摧不垮灾区人民的斗志。擦去眼泪、撸起袖子,党员干部扛起抢险救灾重任;不等不靠、苦干实干,灾区群众迸发重建家园的干劲。重建不是简单恢复老样子,而是新起点上的再发展。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灾区干部群众以重建为契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趟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从痛下决心搬离污染企业,打造被联合国誉为“灾后重建的灯塔”的生态旅游小镇,到探索农旅、文旅业融合发展,推动节能环保绿色新产业发展的转型之路,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深刻昭示,只要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就能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是同舟共济、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血浓于水,心连着心。灾难袭来,从企业家到拾荒者,从工人农民到青年学子,从港澳台同胞到海外华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汇成勠力同心救灾重建的爱心洪流。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甘于奉献的志愿行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凝结形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给满目疮痍的灾区注入恢复重建的强大精神动力。据统计,受灾地区累计接受志愿者报名118万余人,有组织派遣志愿者18万余人。救灾英雄和志愿者以奋不顾身书写大爱,以无私奉献传递温暖,画出守望相助的最大同心圆,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十载不懈努力,写下汶川恢复重建精彩篇章;百年接力奋斗,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共同建设更加美丽的新家园,共同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