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地震面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十年过去现状如何?

来源:新华网2018-05-12

十年过去了,你们还好吗?

在变化中体味感恩

10年间,这里变化大,我变化也大。”

10年前,那场地震发生时,胡勇的妻子遇难、儿子受伤。而他,作为汶川县公安局副局长,忍着心里的伤痛,与民警坚守在救灾一线。

5月3日,胡勇到汶川县人民法院负责帮扶的龙溪村向群众了解扶贫项目的落实情况。该村曾是汶川地震受灾最严重的自然村之一。

10年里,胡勇的工作岗位变了,也组建了新家庭。

更大的变化,发生在胡勇脚下的土地上。

曾经的帐篷板房,如今是座座新城;曾经被利爪撕裂的伤痕,如今被葱茏树木覆盖;曾经的满目疮痍,如今已崛起一座丰碑。

更大的变化,发生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广袤大地上。

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日趋全面,我们不惧灾难突然来临;应急救援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我们能从容面对各种风险挑战。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0年过去,曾经的伤痛仍会让我们落泪,但削弱不了我们不屈不挠的奋斗力量。曾经刻骨铭心的悲恸,只会让我们愈发坚定从灾难走向辉煌的必胜信念。

“十年间,这里变化大,我变化也大。”5月3日,再次见到胡勇时,他对记者说。

地震时,胡勇的妻子遇难,儿子受伤,而当时作为四川省汶川县公安局副局长,他必须坚守在50公里外的救灾一线。为了那一刻的不能回去,他总是充满内疚。当时胡勇曾一连给妻子发了200多条短信,内容只有一个:“我平安,你怎么样?”虽然他知道这些短信妻子永远也无法收到了,但还是要发,不停地发。

震后,胡勇先是担负保障灾后重建道路畅通工作,后又负责排查矛盾解决问题。2011年,他调入汶川县人民法院任副院长。

震后,胡勇重新组建了家庭,并育有一子。为更好照顾家人,尤其是失去亲生母亲的大儿子,胡勇每天下班后无论多晚都要开车75公里回到都江堰家中,“毕竟谁也无法替代我作为父亲的呵护”。

感受着十年变化,胡勇说出“感恩”两字。他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他从汶川县城翻山赶往一受灾村庄时,突然看到山路上竟有那么多运送物资的车辆向灾区驶来,有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冒死往里走,那场面他永生难忘。那些天即使在得知亲人死讯时,胡勇都一直努力控制着不让自己哭。但那一刻,他的泪水奔涌而出。

第二次流泪就在前几天,县里文艺演出中一群智障儿童的歌声让他再次热泪盈眶。孩子们所在的学校是由爱心人士在灾后捐建的,“如果没有这样充满爱的善举,他们可能永远无法和这个世界交流。这种爱太伟大了”。

爱的延续

因为儿子伍钰潇难得从大学回到家里,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卫生院护士吴泽会为五一假期做了特别安排。

如今,吴泽会一家已搬进灾后重建的房子。新家里挂着记者于2009年为她们拍摄的板房生活照片。

4月30日,吴泽会带儿子爬上山,让他好好看看映秀镇的变化。而她的思绪不免又回到了十年前,当时10岁的儿子被困在映秀小学废墟中,所幸救援队伍及时赶到将其救出,儿子成为全班44名同学中11名幸存者之一。后来,运送伤员的直升飞机来了。眼看着儿子被转移出去,她只有一个念头“娃娃得救了,我是护士,在这里能够救护更多人。”于是,吴泽会又投入到救援中去了。

5月1日,吴泽会陪儿子去了山坡上的公墓,在黑色大理石墓碑上找到了儿子老师和同学的名字。伫立良久,伍钰潇小声说:“这么多年了,还是很难受。”吴泽会理解儿子,当年他痊愈后就一直辗转在外地上学,很少回来,就是怕触碰心里的伤痛。

中午,将要返校的伍钰潇说,明天他参加学生会干部竞选时想告诉同学们,当年那么多人拼着命把我救出来,今天我也要为大家服务,以后为社会尽一份力。“这就是爱的延续吧。”吴泽会回应着,心里满是感动。

学校有我太多的不舍

5月2日,谭国强在为学生们讲述四川省汶川县映秀小学重建的故事。新学校教学楼的坚固,复课的艰辛,他都如数家珍。今年58岁的他在映秀小学工作了近30年。虽然他已于2015年辞去校长职务退居二线,但老师们依然习惯地称他为“谭校长”。

地震发生时,映秀小学六层教学楼顷刻间倒塌,灰尘弥漫。身为校长的谭国强第一时间组织幸存的师生和家长展开自救,把部分学生救了出来。之后,他让其他老师带领学生转移出映秀镇,自己留下来坚守在施救学生的队伍中。

在地震中,谭国强的妻子、岳母遇难。其实和他一样,很多老师的亲人都永远留在了那片废墟中。“有时候,真的想离开学校,离开了也许就不再回忆。”但谭国强就是“舍不得”。在他的带领下,幸存的21位老师无一离开。

今天,不再当校长的谭国强负责管理食堂。这看似轻松的事,他干得一丝不苟。“学生的饮食安全太重要了。为孩子们忙活,我心里充实。”谭国强笑着对记者说。(居杨)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地震面前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十年过去现状如何?

2018-05-12 07:50:50 来源: 0 条评论

十年过去了,你们还好吗?

在变化中体味感恩

10年间,这里变化大,我变化也大。”

10年前,那场地震发生时,胡勇的妻子遇难、儿子受伤。而他,作为汶川县公安局副局长,忍着心里的伤痛,与民警坚守在救灾一线。

5月3日,胡勇到汶川县人民法院负责帮扶的龙溪村向群众了解扶贫项目的落实情况。该村曾是汶川地震受灾最严重的自然村之一。

10年里,胡勇的工作岗位变了,也组建了新家庭。

更大的变化,发生在胡勇脚下的土地上。

曾经的帐篷板房,如今是座座新城;曾经被利爪撕裂的伤痕,如今被葱茏树木覆盖;曾经的满目疮痍,如今已崛起一座丰碑。

更大的变化,发生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广袤大地上。

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日趋全面,我们不惧灾难突然来临;应急救援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我们能从容面对各种风险挑战。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0年过去,曾经的伤痛仍会让我们落泪,但削弱不了我们不屈不挠的奋斗力量。曾经刻骨铭心的悲恸,只会让我们愈发坚定从灾难走向辉煌的必胜信念。

“十年间,这里变化大,我变化也大。”5月3日,再次见到胡勇时,他对记者说。

地震时,胡勇的妻子遇难,儿子受伤,而当时作为四川省汶川县公安局副局长,他必须坚守在50公里外的救灾一线。为了那一刻的不能回去,他总是充满内疚。当时胡勇曾一连给妻子发了200多条短信,内容只有一个:“我平安,你怎么样?”虽然他知道这些短信妻子永远也无法收到了,但还是要发,不停地发。

震后,胡勇先是担负保障灾后重建道路畅通工作,后又负责排查矛盾解决问题。2011年,他调入汶川县人民法院任副院长。

震后,胡勇重新组建了家庭,并育有一子。为更好照顾家人,尤其是失去亲生母亲的大儿子,胡勇每天下班后无论多晚都要开车75公里回到都江堰家中,“毕竟谁也无法替代我作为父亲的呵护”。

感受着十年变化,胡勇说出“感恩”两字。他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他从汶川县城翻山赶往一受灾村庄时,突然看到山路上竟有那么多运送物资的车辆向灾区驶来,有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冒死往里走,那场面他永生难忘。那些天即使在得知亲人死讯时,胡勇都一直努力控制着不让自己哭。但那一刻,他的泪水奔涌而出。

第二次流泪就在前几天,县里文艺演出中一群智障儿童的歌声让他再次热泪盈眶。孩子们所在的学校是由爱心人士在灾后捐建的,“如果没有这样充满爱的善举,他们可能永远无法和这个世界交流。这种爱太伟大了”。

爱的延续

因为儿子伍钰潇难得从大学回到家里,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卫生院护士吴泽会为五一假期做了特别安排。

如今,吴泽会一家已搬进灾后重建的房子。新家里挂着记者于2009年为她们拍摄的板房生活照片。

4月30日,吴泽会带儿子爬上山,让他好好看看映秀镇的变化。而她的思绪不免又回到了十年前,当时10岁的儿子被困在映秀小学废墟中,所幸救援队伍及时赶到将其救出,儿子成为全班44名同学中11名幸存者之一。后来,运送伤员的直升飞机来了。眼看着儿子被转移出去,她只有一个念头“娃娃得救了,我是护士,在这里能够救护更多人。”于是,吴泽会又投入到救援中去了。

5月1日,吴泽会陪儿子去了山坡上的公墓,在黑色大理石墓碑上找到了儿子老师和同学的名字。伫立良久,伍钰潇小声说:“这么多年了,还是很难受。”吴泽会理解儿子,当年他痊愈后就一直辗转在外地上学,很少回来,就是怕触碰心里的伤痛。

中午,将要返校的伍钰潇说,明天他参加学生会干部竞选时想告诉同学们,当年那么多人拼着命把我救出来,今天我也要为大家服务,以后为社会尽一份力。“这就是爱的延续吧。”吴泽会回应着,心里满是感动。

学校有我太多的不舍

5月2日,谭国强在为学生们讲述四川省汶川县映秀小学重建的故事。新学校教学楼的坚固,复课的艰辛,他都如数家珍。今年58岁的他在映秀小学工作了近30年。虽然他已于2015年辞去校长职务退居二线,但老师们依然习惯地称他为“谭校长”。

地震发生时,映秀小学六层教学楼顷刻间倒塌,灰尘弥漫。身为校长的谭国强第一时间组织幸存的师生和家长展开自救,把部分学生救了出来。之后,他让其他老师带领学生转移出映秀镇,自己留下来坚守在施救学生的队伍中。

在地震中,谭国强的妻子、岳母遇难。其实和他一样,很多老师的亲人都永远留在了那片废墟中。“有时候,真的想离开学校,离开了也许就不再回忆。”但谭国强就是“舍不得”。在他的带领下,幸存的21位老师无一离开。

今天,不再当校长的谭国强负责管理食堂。这看似轻松的事,他干得一丝不苟。“学生的饮食安全太重要了。为孩子们忙活,我心里充实。”谭国强笑着对记者说。(居杨)

[责任编辑: huahaina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