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身边的新时代故事丨妈妈回家

来源:新华社2018-05-17

每天下午4点钟,吴整萍就已经在花垣县龙门小学的门口张望,等待着大儿子石文泽走出来。

“现在一放学,我在学校门口听到他叫妈妈,就感觉心里特别好,感觉自己挺幸福挺充实。”

蜿蜒于武陵山区的乡村公路上,吴整萍驾着电动车,儿子在后座紧紧搂住她的腰,任夏天的风吹拂母子面庞。接孩子放学回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这些曾是吴整萍的奢望,如今成了她的生活日常。

吴整萍来自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石栏镇排乍村,这里是湖南贫困程度最深、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由于贫穷,吴整萍十多岁就辍学外出务工。

“家里太穷了,父母顾不上我和弟弟妹妹,只能靠自己打工谋生。”吴整萍说,她20岁结婚后有了大儿子石文泽,为了生计不得不在孩子2岁时就把他送到邻镇的妹妹家抚养。后来有了老二,妹妹家庭条件也一般,只好把老二送到爷爷家寄养,而自己一直留在广州打工。

“在外打工一年也就只能回来一两次,孩子在家里也不放心,听说孩子有什么发烧感冒,上班都没有心情,一直在外面,我也想在家里安心带孩子。有时候一接电话,不出声了,我就知道儿子他肯定是哭了。”吴整萍说。

“小时候弟弟总会问我妈妈去哪儿了,我知道妈妈是为了赚钱供我们读书,但我不知道怎么告诉他,其实我更想妈妈回来。”13岁的石文泽没有想到,小时候难以回答弟弟的问题,现在终于不用回答了。

2017年,石栏镇文化站推出“让妈妈回家”苗绣文化扶贫项目,吸收当地妇女在镇上的创业培训基地接受免费培训,培养合格后聘为绣娘在当地就业,生产苗绣订单产品。

得到消息后,吴整萍果断辞工回乡加入苗绣培训班。在当地苗绣传承人和技师的指导下,心灵手巧的她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绣娘。

上班时,在创业培训基地为订单企业制作苗绣工艺品;下班后,到学校接孩子一道回家,曾经日夜期盼的母子团圆今天终成现实。

如今,“让妈妈回家”项目已经在湖南全省遍地开花。其中,湘西在4个苗族聚居县设立了20多个苗绣创业培训基地和1个苗绣产品研发基地,培训绣娘6000余人,创造就业岗位近3000个,人均年增收近5000元。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一度衰落的花垣苗绣如今又通过这一文化扶贫项目重焕生机。

“我现在的想法就是,安心把我们的苗绣做好,把我们的苗绣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苗绣,把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直坚持做下去。”越来越多像吴整萍一样的母亲通过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和孩子团圆。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身边的新时代故事丨妈妈回家

2018-05-17 15:35:55 来源: 0 条评论

每天下午4点钟,吴整萍就已经在花垣县龙门小学的门口张望,等待着大儿子石文泽走出来。

“现在一放学,我在学校门口听到他叫妈妈,就感觉心里特别好,感觉自己挺幸福挺充实。”

蜿蜒于武陵山区的乡村公路上,吴整萍驾着电动车,儿子在后座紧紧搂住她的腰,任夏天的风吹拂母子面庞。接孩子放学回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这些曾是吴整萍的奢望,如今成了她的生活日常。

吴整萍来自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石栏镇排乍村,这里是湖南贫困程度最深、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由于贫穷,吴整萍十多岁就辍学外出务工。

“家里太穷了,父母顾不上我和弟弟妹妹,只能靠自己打工谋生。”吴整萍说,她20岁结婚后有了大儿子石文泽,为了生计不得不在孩子2岁时就把他送到邻镇的妹妹家抚养。后来有了老二,妹妹家庭条件也一般,只好把老二送到爷爷家寄养,而自己一直留在广州打工。

“在外打工一年也就只能回来一两次,孩子在家里也不放心,听说孩子有什么发烧感冒,上班都没有心情,一直在外面,我也想在家里安心带孩子。有时候一接电话,不出声了,我就知道儿子他肯定是哭了。”吴整萍说。

“小时候弟弟总会问我妈妈去哪儿了,我知道妈妈是为了赚钱供我们读书,但我不知道怎么告诉他,其实我更想妈妈回来。”13岁的石文泽没有想到,小时候难以回答弟弟的问题,现在终于不用回答了。

2017年,石栏镇文化站推出“让妈妈回家”苗绣文化扶贫项目,吸收当地妇女在镇上的创业培训基地接受免费培训,培养合格后聘为绣娘在当地就业,生产苗绣订单产品。

得到消息后,吴整萍果断辞工回乡加入苗绣培训班。在当地苗绣传承人和技师的指导下,心灵手巧的她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绣娘。

上班时,在创业培训基地为订单企业制作苗绣工艺品;下班后,到学校接孩子一道回家,曾经日夜期盼的母子团圆今天终成现实。

如今,“让妈妈回家”项目已经在湖南全省遍地开花。其中,湘西在4个苗族聚居县设立了20多个苗绣创业培训基地和1个苗绣产品研发基地,培训绣娘6000余人,创造就业岗位近3000个,人均年增收近5000元。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一度衰落的花垣苗绣如今又通过这一文化扶贫项目重焕生机。

“我现在的想法就是,安心把我们的苗绣做好,把我们的苗绣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苗绣,把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直坚持做下去。”越来越多像吴整萍一样的母亲通过勤劳的双手,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和孩子团圆。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