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习近平的语言魅力

来源:共产党员2018-05-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获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广泛认同和真心拥护,原因何在?除了这一思想体系具有科学性、真理性、革命性、实践性、时代性、民族性等重要特征外,也和该思想体系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总书记极具个性的语言风格和特色密切相关——这一特点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容易被理解和传播。

当前,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也要重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和特色,提高表达水平,使语言准确生动地传达思想,推动党中央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简短精练,要言不烦。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并践行着“讲短话”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之后,针对如何解读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语道破真谛,给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高度凝炼的字或关键词,把思想浓缩其中,让人能听懂、记住。比如,他用“亲诚惠容”这“四字箴言”,精辟概括多年来中国周边外交的实践;他用“真、实、亲、诚”四个字高度概括中非关系的发展。

►►通俗易懂,接“天”连“地”。领导干部讲话既要传达党的政策,又要在群众中收集民意,所以,要把党的政策表述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通俗说,就是既要有高度,又要接地气,以便于大家学习、理解和接受。

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中国梦”成为凝聚13亿多人民力量的“最大公约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些语言,既可以拉近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又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新颖别致,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很注重吸收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同的新表达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做到新颖别致,从而影响更多受众。

2015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蛮拼的”“点赞”都是网络上流传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些语言遣词造句,拨动了无数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心弦。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接受专访时感叹“你知道,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表达,直抒胸臆,拉近了与人民群众和时代的距离。

►►幽默生动,妙语天成。无论是在外交舞台上与国际友人交流,还是在国内基层考察调研时与普通百姓交谈,习近平总书记常会以幽默睿智的表达,将想法传递出去,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俄罗斯,在会见中国驻俄使馆工作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时说:“我不是痛并快乐着,是累并快乐着。”他幽默地借用和改造了“痛并快乐着”这一流行语,以此表达他对待工作和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听众心领神会。

►►引经据典,诗情画意。为了更深刻地表达观点见解和思想情感,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经据典,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他用《晏子春秋》里的“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说明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的重要性;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诫党员干部要从细节琐事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来说明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摆正立场,真正站在人民立场,培养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

►►高瞻远瞩,纵横捭阖。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中来看,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显示了卓越的世界眼光和领袖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以博大的胸怀思考“世界怎么了?”“人类怎么办?”等事关人类命运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引领世界发展的潮流。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第一次向世界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随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正日益凸显其时代价值,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特色从何而来?

习近平总书记独具标识和印记的语言风格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土壤和基础。

►►来自于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既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深刻洞察力和战略远见,又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非凡理论造诣和深厚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高超理论素养和卓越理论建树是其语言特色的理论基础。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中央政治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中央政治局先后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问题等进行3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集中学习,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来自于丰富的工作经历。总书记的讲话中,许多语言和百姓生活相关,让人感到特别亲切。这和他丰富的工作经历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插队当了七年知青,对农村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引用农家“土语”驾轻就熟。他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部队、地方各个层级党委政府工作过,最后到中央工作,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可以说,很少有哪个国家的最高领袖能像习近平总书记一样有如此丰富的工作经历。这些给他以丰富的滋养,使他的许多讲话让百姓听得懂、传得开。

►►来自于深厚的中华文化素养。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喜欢读书,善于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用来指导实践。他经常引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箴言警句鞭策自己,启迪干部和群众。比如, 2013年4月,他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懈怠,不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用这句话强调作为执政者要了解国情才能科学施政,体现了审慎谋国的认识和克己奉公的追求。

►►来自于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国家、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治国理政的实践滋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与特色,学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给全体党政干部做出了榜样,广大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讲话的艺术。学什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贴近受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作为领导干部,不论讲话、写文章都要先看对象。是群众大会,还是小型座谈;是党内同志,还是国际友人……要根据特定环境和特定对象来决定与限制,不同的对象要使用不同的语言。

这就要求讲话要适应受众,贴近受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总体说来,就是站在人民立场,讲人民想说的话、爱听的话和能听得懂的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的思想最鲜活、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文件、讲话、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深入群众,领导讲话、写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

►►善于讲故事。讲故事是领导干部讲话取得好效果的法宝。在讲话和行文中穿插典型生动的故事,通过故事来讲道理,可以达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效果,便于理解和接受。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经常寓理于事,以事实讲道理。在《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一文中,他讲了清代守钱塘江大堤的塘官的故事。通过讲这些故事,倡导领导干部要像这些官员一样,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敢于担当,做到守土有责。

►►善于引用寓言和典故。讲话中恰如其分地引用寓言、典故,会更加生动、发人深思。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之所以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通过广泛采撷经典名句,巧加点化,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表现力和历史感;同时,这些典故与其大众化的语言配合使用,使得典故运用自然,与文意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语言风格。领导干部应努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艺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改进工作的营养和智慧。

►►以情感人。人民群众在领导干部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分量就会有多重。有的党员干部认为群众素质低、思想落后,看事情比较短视,看问题不够深刻,从心底里瞧不起群众,思想上轻视,感情上不愿接近,所以,在讲话时颐指气使、居高临下,这种口气、作风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直接影响党的政策的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生活工作七年,熟悉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很明白,“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只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对群众讲话才能以情感人,讲话内容才能有的放矢,讲话方式才能为群众所接受,党的政策才能有效传达到老百姓心坎里。

►►善于调查研究。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的智慧,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从人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营养。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讲话生硬粗暴、不接地气,一个原因是没有到群众中做调研。俗语、俚语是群众总结的对现实生活鲜活形象的描绘,是最接地气的话语体系。到群众中搞调研,学好群众的话语体系,如此,才能把话聊到一块儿,把心贴到一起。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洪向华)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习近平的语言魅力

2018-05-17 15:59:21 来源: 0 条评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获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广泛认同和真心拥护,原因何在?除了这一思想体系具有科学性、真理性、革命性、实践性、时代性、民族性等重要特征外,也和该思想体系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总书记极具个性的语言风格和特色密切相关——这一特点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容易被理解和传播。

当前,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也要重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和特色,提高表达水平,使语言准确生动地传达思想,推动党中央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简短精练,要言不烦。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并践行着“讲短话”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之后,针对如何解读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语道破真谛,给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高度凝炼的字或关键词,把思想浓缩其中,让人能听懂、记住。比如,他用“亲诚惠容”这“四字箴言”,精辟概括多年来中国周边外交的实践;他用“真、实、亲、诚”四个字高度概括中非关系的发展。

►►通俗易懂,接“天”连“地”。领导干部讲话既要传达党的政策,又要在群众中收集民意,所以,要把党的政策表述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通俗说,就是既要有高度,又要接地气,以便于大家学习、理解和接受。

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中国梦”成为凝聚13亿多人民力量的“最大公约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些语言,既可以拉近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又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新颖别致,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很注重吸收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同的新表达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做到新颖别致,从而影响更多受众。

2015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蛮拼的”“点赞”都是网络上流传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些语言遣词造句,拨动了无数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心弦。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接受专访时感叹“你知道,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表达,直抒胸臆,拉近了与人民群众和时代的距离。

►►幽默生动,妙语天成。无论是在外交舞台上与国际友人交流,还是在国内基层考察调研时与普通百姓交谈,习近平总书记常会以幽默睿智的表达,将想法传递出去,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俄罗斯,在会见中国驻俄使馆工作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时说:“我不是痛并快乐着,是累并快乐着。”他幽默地借用和改造了“痛并快乐着”这一流行语,以此表达他对待工作和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听众心领神会。

►►引经据典,诗情画意。为了更深刻地表达观点见解和思想情感,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经据典,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他用《晏子春秋》里的“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说明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的重要性;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诫党员干部要从细节琐事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来说明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摆正立场,真正站在人民立场,培养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

►►高瞻远瞩,纵横捭阖。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中来看,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显示了卓越的世界眼光和领袖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以博大的胸怀思考“世界怎么了?”“人类怎么办?”等事关人类命运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引领世界发展的潮流。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第一次向世界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随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安理会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正日益凸显其时代价值,显示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特色从何而来?

习近平总书记独具标识和印记的语言风格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土壤和基础。

►►来自于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既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深刻洞察力和战略远见,又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非凡理论造诣和深厚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高超理论素养和卓越理论建树是其语言特色的理论基础。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中央政治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中央政治局先后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问题等进行3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集中学习,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战略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来自于丰富的工作经历。总书记的讲话中,许多语言和百姓生活相关,让人感到特别亲切。这和他丰富的工作经历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插队当了七年知青,对农村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引用农家“土语”驾轻就熟。他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部队、地方各个层级党委政府工作过,最后到中央工作,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可以说,很少有哪个国家的最高领袖能像习近平总书记一样有如此丰富的工作经历。这些给他以丰富的滋养,使他的许多讲话让百姓听得懂、传得开。

►►来自于深厚的中华文化素养。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喜欢读书,善于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用来指导实践。他经常引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箴言警句鞭策自己,启迪干部和群众。比如, 2013年4月,他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懈怠,不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用这句话强调作为执政者要了解国情才能科学施政,体现了审慎谋国的认识和克己奉公的追求。

►►来自于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国家、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治国理政的实践滋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与特色,学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给全体党政干部做出了榜样,广大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讲话的艺术。学什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贴近受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作为领导干部,不论讲话、写文章都要先看对象。是群众大会,还是小型座谈;是党内同志,还是国际友人……要根据特定环境和特定对象来决定与限制,不同的对象要使用不同的语言。

这就要求讲话要适应受众,贴近受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总体说来,就是站在人民立场,讲人民想说的话、爱听的话和能听得懂的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的思想最鲜活、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文件、讲话、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深入群众,领导讲话、写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

►►善于讲故事。讲故事是领导干部讲话取得好效果的法宝。在讲话和行文中穿插典型生动的故事,通过故事来讲道理,可以达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效果,便于理解和接受。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经常寓理于事,以事实讲道理。在《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一文中,他讲了清代守钱塘江大堤的塘官的故事。通过讲这些故事,倡导领导干部要像这些官员一样,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敢于担当,做到守土有责。

►►善于引用寓言和典故。讲话中恰如其分地引用寓言、典故,会更加生动、发人深思。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之所以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通过广泛采撷经典名句,巧加点化,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表现力和历史感;同时,这些典故与其大众化的语言配合使用,使得典故运用自然,与文意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语言风格。领导干部应努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艺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改进工作的营养和智慧。

►►以情感人。人民群众在领导干部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分量就会有多重。有的党员干部认为群众素质低、思想落后,看事情比较短视,看问题不够深刻,从心底里瞧不起群众,思想上轻视,感情上不愿接近,所以,在讲话时颐指气使、居高临下,这种口气、作风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直接影响党的政策的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生活工作七年,熟悉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很明白,“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只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对群众讲话才能以情感人,讲话内容才能有的放矢,讲话方式才能为群众所接受,党的政策才能有效传达到老百姓心坎里。

►►善于调查研究。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的智慧,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从人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营养。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讲话生硬粗暴、不接地气,一个原因是没有到群众中做调研。俗语、俚语是群众总结的对现实生活鲜活形象的描绘,是最接地气的话语体系。到群众中搞调研,学好群众的话语体系,如此,才能把话聊到一块儿,把心贴到一起。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洪向华)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