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庆祝改革开放40年】“深圳引力”为何强大

来源:中国经济网2018-05-22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圳引力”也正从此而来。深圳的改革与创新,成为创新企业在此“落地”,创新人才在此“安家”的最重要磁场。

  从模式创新到制度创新

  前海与香港隔海相望。前海开发区建设的初衷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探索深化与香港合作的新途径。3年前,前海又被赋予自贸试验区国家战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支点的使命。建设这片“特区中的特区”,突破口就在制度创新。

  在前海周大福全球商品购物中心,“港资建设、港企运营、港人收益”的模式,让内地市民尽享“原汁原味”的港式服务和琳琅满目的全球商品;在前海法院,港籍陪审员的引入,让司法改革有了国际化眼光和全球化视野;在工商银行前海分行,跨境金融服务等创新方案,为电商企业开展国际业务提供强大支撑;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大力度的税收减免、融资服务等创业扶持政策,让香港“创客”交口称赞……“创新是第一动力,前海的爆发式、跨越式发展源自制度创新的驱动。”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说,以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管理改革等7大板块为核心,制度创新的“前海模式”已经形成。

  在制度创新上,前海深港合作并非孤例。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在营商环境改革、可持续创新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超大型城市管理治理、法治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深圳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打出强有力的制度创新“组合拳”,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制度创新,是深圳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生动诠释。也正因为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圳吸引企业和人才的“磁场”越来越强。

  从经济特区到人才特区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深圳人才公园草坪方石上的一行文字,写明了深圳这些年高速发展的动力所在。40年来,深圳对人才政策不断进行升级调整,吸引了大量科技人才。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梁永生用一个细节讲述了深圳对人才的关爱。“过去科研专家们每年都要向主管部门汇报项目进展,这其实不太符合科研规律,因为科研项目出成果速度慢难度大,也没有统一或固定的节点、周期。”梁永生说,“我们很快就把定期汇报的环节给取消了”。

  深圳始终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移民城市,深圳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大量人才涌入,并迅速成为全国工程师和创新型人才的孵化基地。近10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实体快速集聚,深圳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剧增。为此,深圳先后出台实施《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等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以及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在团队奖励、人才补贴等方面的资助力度领先国内其他城市,政策综合效果逐步显现,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多年来,软硬件环境的持续优化与政策加持,让深圳人才引进数量、毕业生接收数量持续攀高。截至去年底,深圳认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9933人,累计引进海内外留学人员10万余人,各类人才总量超510万人,占常住人口四成以上。

  从“引领全国”到“面向全球”

  一批批创新型企业在深圳涌现,一批批科技创新人才落户深圳。“深圳引力”带来了深圳发展的辉煌成就,也为深圳站在新起点更上层楼提供了底气。提高发展站位,从“引领全国”到“面向全球”,“深圳引力”也在不断寻找新的高度。

  高度体现在深圳对人才政策的优化重构上。王伟中坦言:“人才是第一资源,全国各个城市在吸引人才上可谓你追我赶千帆竞发,但深圳现在不从中西部挖人才,而要从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创新全球招聘人才的政策,建立符合国际人才竞争的‘游戏规则’。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进一步的新政策将于本月出台。”

  2012年建校的南方科技大学正是这种人才政策发生效力的成果。500余位教师中有90%以上拥有海外工作经验,半数以上毕业或曾工作于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郑智平获聘前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副主任,他告诉记者,真正下决心回国是因为一件小事:“南科大允许以全英文授课,这样教师的教学方式就与在美国不会有太大变化。另外,每年高考各省优秀学生报考南科大,会得到一项奖励——去美国的大学交换学习一年,无论是吸引人才,还是培养人才,全球视野都是我们的核心特色。”

  从“孔雀计划”到《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到累积32期的“海归人才智路演”,截至今年一季度,深圳已引进归国留学人员超过10万人。(经济日采访组成员:徐 涵 杨阳腾 陈 静 喻 剑 王荆阳 本文执笔:杨阳腾)

   专题: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庆祝改革开放40年】“深圳引力”为何强大

2018-05-22 11:56:59 来源: 0 条评论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圳引力”也正从此而来。深圳的改革与创新,成为创新企业在此“落地”,创新人才在此“安家”的最重要磁场。

  从模式创新到制度创新

  前海与香港隔海相望。前海开发区建设的初衷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探索深化与香港合作的新途径。3年前,前海又被赋予自贸试验区国家战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支点的使命。建设这片“特区中的特区”,突破口就在制度创新。

  在前海周大福全球商品购物中心,“港资建设、港企运营、港人收益”的模式,让内地市民尽享“原汁原味”的港式服务和琳琅满目的全球商品;在前海法院,港籍陪审员的引入,让司法改革有了国际化眼光和全球化视野;在工商银行前海分行,跨境金融服务等创新方案,为电商企业开展国际业务提供强大支撑;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大力度的税收减免、融资服务等创业扶持政策,让香港“创客”交口称赞……“创新是第一动力,前海的爆发式、跨越式发展源自制度创新的驱动。”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说,以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管理改革等7大板块为核心,制度创新的“前海模式”已经形成。

  在制度创新上,前海深港合作并非孤例。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在营商环境改革、可持续创新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超大型城市管理治理、法治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深圳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打出强有力的制度创新“组合拳”,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制度创新,是深圳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生动诠释。也正因为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圳吸引企业和人才的“磁场”越来越强。

  从经济特区到人才特区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深圳人才公园草坪方石上的一行文字,写明了深圳这些年高速发展的动力所在。40年来,深圳对人才政策不断进行升级调整,吸引了大量科技人才。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梁永生用一个细节讲述了深圳对人才的关爱。“过去科研专家们每年都要向主管部门汇报项目进展,这其实不太符合科研规律,因为科研项目出成果速度慢难度大,也没有统一或固定的节点、周期。”梁永生说,“我们很快就把定期汇报的环节给取消了”。

  深圳始终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移民城市,深圳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大量人才涌入,并迅速成为全国工程师和创新型人才的孵化基地。近10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实体快速集聚,深圳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剧增。为此,深圳先后出台实施《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等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以及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在团队奖励、人才补贴等方面的资助力度领先国内其他城市,政策综合效果逐步显现,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多年来,软硬件环境的持续优化与政策加持,让深圳人才引进数量、毕业生接收数量持续攀高。截至去年底,深圳认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9933人,累计引进海内外留学人员10万余人,各类人才总量超510万人,占常住人口四成以上。

  从“引领全国”到“面向全球”

  一批批创新型企业在深圳涌现,一批批科技创新人才落户深圳。“深圳引力”带来了深圳发展的辉煌成就,也为深圳站在新起点更上层楼提供了底气。提高发展站位,从“引领全国”到“面向全球”,“深圳引力”也在不断寻找新的高度。

  高度体现在深圳对人才政策的优化重构上。王伟中坦言:“人才是第一资源,全国各个城市在吸引人才上可谓你追我赶千帆竞发,但深圳现在不从中西部挖人才,而要从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创新全球招聘人才的政策,建立符合国际人才竞争的‘游戏规则’。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进一步的新政策将于本月出台。”

  2012年建校的南方科技大学正是这种人才政策发生效力的成果。500余位教师中有90%以上拥有海外工作经验,半数以上毕业或曾工作于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郑智平获聘前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副主任,他告诉记者,真正下决心回国是因为一件小事:“南科大允许以全英文授课,这样教师的教学方式就与在美国不会有太大变化。另外,每年高考各省优秀学生报考南科大,会得到一项奖励——去美国的大学交换学习一年,无论是吸引人才,还是培养人才,全球视野都是我们的核心特色。”

  从“孔雀计划”到《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到累积32期的“海归人才智路演”,截至今年一季度,深圳已引进归国留学人员超过10万人。(经济日采访组成员:徐 涵 杨阳腾 陈 静 喻 剑 王荆阳 本文执笔:杨阳腾)

   专题: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责任编辑: 汤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