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遏止“短信乱象”需要多一些较真精神

来源:红网2018-05-25

  5月11日,长沙网友贺先生向红网《消费维权》栏目发帖,反映他被中国移动诱导性消费,“中国移动发送的两条短信链接,点进去就被扣费了。”事后贺先生向中国移动索赔苹果X手机遭拒,目前,中国移动只返还了贺先生双倍扣款56元。(5月22日红网时刻)

  不用解读太多,这则“短信事件”明显是一则“坑害消费者”案例。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案例实在是眼花缭乱,天天短信“嘘寒问暖 ”,实在暗坑潜藏。

  这些花样百出的深藏着“坑”的营销手段,之所以大行其道,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是:移动短信尤其是各类营销信息,令人分不清真假,再加上消费者自我权益保护意识弱。我想,除了相关部门的执法管理,以及移动公司等相关公司的自我整治外,要遏止“短信乱象”,还得多一些“贺先生”,多一些爱较真的消费者。

  当然,较真不仅要充分的证据,更需要一些技巧与方法的,甚至需要一些法律常识。不妨以贺先生遇到的这则案例来说说。首先,要有较真的意识,不因事小而怕麻烦。或许有些人不在乎这些“小钱”,也不愿浪费宝贵时间反映投诉,可以理解,然而这样的想法一多,短信乱象就更加泛滥了。所以向贺先生们学习,多些较真,这也是用户本不该忽视的,否则消费者势必丧失更多的权利。

  其次,针对移动平台上的“短信乱象”,要大胆运用相关法律回击。消费者有权向服务提供商要求赔偿。而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写到“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法律不是一种形式,他是保护我们每个公民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后盾,它更是一种文明约束,我们每个公民应该加入推动社会文明这股洪流中,行使好对权益保障舆论监督员的职责。如在本案例中,移动公司短信内容显示“送流量、抢iPhone豪礼,100%有奖”,短信属于营销性质类型,非常具有诱惑性质的“100%”字眼,似乎就涉嫌违反了广告法,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再者,看清“短信乱象”的根源,要持续不断地敢于较真。这则案例中,移动公司草草“回应”,尽管退回了贺先生被扣的钱。但接下来,又连续发送类似诱惑性短信到贺先生手机上。移动公司如此敷衍,或许正是抓住了消费者怕麻烦的心态,碰上较真的客户追究起来无非就是退点钱嘛。要我说,中国人普遍太大方,都不在乎几个小钱,移动这种行为也是在钻大众“豪爽”的空子。谁会去为了这点小钱去做费时、费力、费神的赔本买卖。像贺先生这样机警一点的,打个10086查一下话费明细,移动自知无理便退钱了事,随后行事作风一以贯之。

  这多少有些令人啼笑皆非。哪怕再智能,移动平台背后仍是人在操作,唯有持续不断地敢于较真,站出来维护消费者权益,监督某些行业走向规范,才能填满一个个防不胜防的“暗坑”。

  文/林芳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遏止“短信乱象”需要多一些较真精神

2018-05-25 12:59:36 来源: 0 条评论

  5月11日,长沙网友贺先生向红网《消费维权》栏目发帖,反映他被中国移动诱导性消费,“中国移动发送的两条短信链接,点进去就被扣费了。”事后贺先生向中国移动索赔苹果X手机遭拒,目前,中国移动只返还了贺先生双倍扣款56元。(5月22日红网时刻)

  不用解读太多,这则“短信事件”明显是一则“坑害消费者”案例。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案例实在是眼花缭乱,天天短信“嘘寒问暖 ”,实在暗坑潜藏。

  这些花样百出的深藏着“坑”的营销手段,之所以大行其道,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是:移动短信尤其是各类营销信息,令人分不清真假,再加上消费者自我权益保护意识弱。我想,除了相关部门的执法管理,以及移动公司等相关公司的自我整治外,要遏止“短信乱象”,还得多一些“贺先生”,多一些爱较真的消费者。

  当然,较真不仅要充分的证据,更需要一些技巧与方法的,甚至需要一些法律常识。不妨以贺先生遇到的这则案例来说说。首先,要有较真的意识,不因事小而怕麻烦。或许有些人不在乎这些“小钱”,也不愿浪费宝贵时间反映投诉,可以理解,然而这样的想法一多,短信乱象就更加泛滥了。所以向贺先生们学习,多些较真,这也是用户本不该忽视的,否则消费者势必丧失更多的权利。

  其次,针对移动平台上的“短信乱象”,要大胆运用相关法律回击。消费者有权向服务提供商要求赔偿。而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写到“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法律不是一种形式,他是保护我们每个公民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后盾,它更是一种文明约束,我们每个公民应该加入推动社会文明这股洪流中,行使好对权益保障舆论监督员的职责。如在本案例中,移动公司短信内容显示“送流量、抢iPhone豪礼,100%有奖”,短信属于营销性质类型,非常具有诱惑性质的“100%”字眼,似乎就涉嫌违反了广告法,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再者,看清“短信乱象”的根源,要持续不断地敢于较真。这则案例中,移动公司草草“回应”,尽管退回了贺先生被扣的钱。但接下来,又连续发送类似诱惑性短信到贺先生手机上。移动公司如此敷衍,或许正是抓住了消费者怕麻烦的心态,碰上较真的客户追究起来无非就是退点钱嘛。要我说,中国人普遍太大方,都不在乎几个小钱,移动这种行为也是在钻大众“豪爽”的空子。谁会去为了这点小钱去做费时、费力、费神的赔本买卖。像贺先生这样机警一点的,打个10086查一下话费明细,移动自知无理便退钱了事,随后行事作风一以贯之。

  这多少有些令人啼笑皆非。哪怕再智能,移动平台背后仍是人在操作,唯有持续不断地敢于较真,站出来维护消费者权益,监督某些行业走向规范,才能填满一个个防不胜防的“暗坑”。

  文/林芳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