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习近平为科技强国“培土固根”

来源:央视网2018-05-29

  央视网消息:“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再次吹响科技强国号角。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习近平高度重视科学技术领域的建设工作,从一系列重要论述到关心科技人才培养,再到深入实地考察调研,他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工作发展,为我国科学技术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注入强大动力。

  聚集科技人才 “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

  近年来,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勘探到量子计算机研发……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成果,凝结着我国无数科技人员的智慧与汗水。

  “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习近平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中指出。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句话,习近平不仅口言之,亦身行之,很多温暖的举动激励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

  2017年11月17日,习近平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当看到93岁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和82岁的贵州省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站在代表们中间,习近平握住他们的手,请他们坐到自己身边。两人执意推辞,总书记一再邀请,最后两人在总书记身边坐下。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院士获最高科学技术奖。习近平弯下腰向坐在轮椅上的科学家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习近平这一“礼遇”老一辈科学家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 

  高科技人才是一个国家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也是国家竞争诸多要素中的关键因素。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成为各国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除了在细微处关心、关爱人才,还部署推进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保障科技人才的切身利益。  

  2016年5月,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现行人才评价标准进行系统科学分类,对不同类型人才不再是“一把尺子量到底”。

  随着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完善,我国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根据教育部数据,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约54.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约43.3万人,回流率达到79.43%。根据人社部2016年数据,2009-2015年我国人才引进总数达4.4万人。2016年,全国已经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21个,6.7万名留学人才在园创业。

  扎实创新之根 让科技强国“树高叶茂”

  “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也是习近平在各个场合讲话中提到最多的话题。关于科技创新,习近平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了如何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矢志不移自主创新: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如何实现发展动能转化,如何让经济增长更优质更高效?

  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指出。明确的大方向,清晰的时间表。在习近平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制造2025、共享经济、快捷支付、房屋短租、知识服务平台……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为人民生活带来便利。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除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还深入一线企业工厂,考察企业创新情况、号召企业员工自主创新,鼓励推出一系列制度措施激发企业员工热情。

  2014年5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在考察当地企业时,他听介绍、看产品、进车间、问市场,重点了解企业自主创新情况。每到一处,他都同员工握手问候。考察期间习近平指出,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三个基本问题。

  在习近平的部署下,聚焦科技人员和社会反映突出的体制机制问题,一系列科技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文件与举措颁布实施,让广大科研人员迸发出活力。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下发,从八大方面提出30条修改意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同年9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围绕十个方面提出32项改革举措、143项政策措施,直指科技体制改革难点。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同时,强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协同。

  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体制改革使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进一步转化为科研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让国人倍感自豪!天舟发出首单“太空快递”、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光量子计算机问世、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试飞……

  自主创新的“进度条”快速推进,一个个“国之重器”惊艳问世,中国科技界的自信心一次次被点燃,必将助推科技强国梦早日实现。(文/程祥)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习近平为科技强国“培土固根”

2018-05-29 17:42:19 来源: 0 条评论

  央视网消息:“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再次吹响科技强国号角。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习近平高度重视科学技术领域的建设工作,从一系列重要论述到关心科技人才培养,再到深入实地考察调研,他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工作发展,为我国科学技术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注入强大动力。

  聚集科技人才 “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

  近年来,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勘探到量子计算机研发……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成果,凝结着我国无数科技人员的智慧与汗水。

  “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习近平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中指出。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句话,习近平不仅口言之,亦身行之,很多温暖的举动激励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

  2017年11月17日,习近平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当看到93岁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和82岁的贵州省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站在代表们中间,习近平握住他们的手,请他们坐到自己身边。两人执意推辞,总书记一再邀请,最后两人在总书记身边坐下。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院士获最高科学技术奖。习近平弯下腰向坐在轮椅上的科学家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习近平这一“礼遇”老一辈科学家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 

  高科技人才是一个国家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也是国家竞争诸多要素中的关键因素。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成为各国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除了在细微处关心、关爱人才,还部署推进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保障科技人才的切身利益。  

  2016年5月,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现行人才评价标准进行系统科学分类,对不同类型人才不再是“一把尺子量到底”。

  随着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完善,我国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根据教育部数据,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约54.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约43.3万人,回流率达到79.43%。根据人社部2016年数据,2009-2015年我国人才引进总数达4.4万人。2016年,全国已经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21个,6.7万名留学人才在园创业。

  扎实创新之根 让科技强国“树高叶茂”

  “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也是习近平在各个场合讲话中提到最多的话题。关于科技创新,习近平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了如何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矢志不移自主创新: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如何实现发展动能转化,如何让经济增长更优质更高效?

  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指出。明确的大方向,清晰的时间表。在习近平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制造2025、共享经济、快捷支付、房屋短租、知识服务平台……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更为人民生活带来便利。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除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还深入一线企业工厂,考察企业创新情况、号召企业员工自主创新,鼓励推出一系列制度措施激发企业员工热情。

  2014年5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在考察当地企业时,他听介绍、看产品、进车间、问市场,重点了解企业自主创新情况。每到一处,他都同员工握手问候。考察期间习近平指出,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三个基本问题。

  在习近平的部署下,聚焦科技人员和社会反映突出的体制机制问题,一系列科技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文件与举措颁布实施,让广大科研人员迸发出活力。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下发,从八大方面提出30条修改意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同年9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围绕十个方面提出32项改革举措、143项政策措施,直指科技体制改革难点。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同时,强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协同。

  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体制改革使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进一步转化为科研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让国人倍感自豪!天舟发出首单“太空快递”、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光量子计算机问世、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试飞……

  自主创新的“进度条”快速推进,一个个“国之重器”惊艳问世,中国科技界的自信心一次次被点燃,必将助推科技强国梦早日实现。(文/程祥)

[责任编辑: 苏桢淇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