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人民论坛:激荡“上海精神”的和合之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8-06-10

  “夏来青岛罩绿纱,朝听鸟语暮看霞”。海天一泓间,千般火花为“自远方来”的上合朋友而绽放。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领导人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共聚黄海之滨,共谋发展新篇。

  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6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致祝酒辞。几句古语,以东道主的传统智慧礼敬上合,以“上海精神”与儒家文化的相融共生谋划未来,激荡起“上海精神”的“和合之美”,像一曲古琴,悠悠奏出中华文化的曼妙韵律,令与会嘉宾沉思神往。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千百年来,高山流水,琴瑟共鸣,寄托着人们对知音的美好向往。

  “上海精神”与儒家文化,何尝不是“高山流水,琴瑟共鸣”?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17年,上合成为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不忘合作之初心,赓续合作之智慧。今天,“上海精神”与儒家“和合”理念的水乳相融,成就了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累累硕果,令热爱世界和平、期盼发展图强的人们心向往之。

  在孔子故乡、礼仪之邦,思考儒家文化与国际交往理念的不谋而合,别有一种滋味。儒家贵“和”尚“中”。在儒家的“和合”理念中,“和”是和谐、和平、祥和;“合”是聚合、合作、融合。推己及人、由近至远的思维,洞明着共赢共生的“和实生物”之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体现着超越民族、泽被世界的责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表达出互相尊重、互不干涉的原则;“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主张,揭示的是求同存异、包容互补、和谐共存的价值取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抒发着中国人的济世情怀;“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承载着成人达己的共享意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豪情,传递出朴素的平等愿望。这些“和合”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理想世界。

  和而不同、平等相待、合作共赢,是与儒家文化一脉相承的价值理念。无论是在上合组织、“金砖五国”,还是在其他国际舞台,习近平主席凭借深厚的国学素养,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扣紧当今时代的共鸣点,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上合成员国不分贫富大小,始终恪守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始终坚持以共同协商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可以说,“上海精神”与儒家文化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凝结着文明与发展的共识。展望未来,“和”与“合”的价值观必将重新定义国家交往的范式,引领人们共筑和谐共生的美好世界。崇扬“和合”理念、激荡“和合”之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基石也将更加稳固。

  从“帆船之都”出发,“和合”理念与“上海精神”交相辉映,必将推动青春上合扬帆驶向世界大同的理想彼岸。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10日 04 版)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人民论坛:激荡“上海精神”的和合之美

2018-06-10 11:18:50 来源: 0 条评论

  “夏来青岛罩绿纱,朝听鸟语暮看霞”。海天一泓间,千般火花为“自远方来”的上合朋友而绽放。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领导人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共聚黄海之滨,共谋发展新篇。

  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6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致祝酒辞。几句古语,以东道主的传统智慧礼敬上合,以“上海精神”与儒家文化的相融共生谋划未来,激荡起“上海精神”的“和合之美”,像一曲古琴,悠悠奏出中华文化的曼妙韵律,令与会嘉宾沉思神往。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千百年来,高山流水,琴瑟共鸣,寄托着人们对知音的美好向往。

  “上海精神”与儒家文化,何尝不是“高山流水,琴瑟共鸣”?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17年,上合成为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不忘合作之初心,赓续合作之智慧。今天,“上海精神”与儒家“和合”理念的水乳相融,成就了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累累硕果,令热爱世界和平、期盼发展图强的人们心向往之。

  在孔子故乡、礼仪之邦,思考儒家文化与国际交往理念的不谋而合,别有一种滋味。儒家贵“和”尚“中”。在儒家的“和合”理念中,“和”是和谐、和平、祥和;“合”是聚合、合作、融合。推己及人、由近至远的思维,洞明着共赢共生的“和实生物”之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体现着超越民族、泽被世界的责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表达出互相尊重、互不干涉的原则;“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主张,揭示的是求同存异、包容互补、和谐共存的价值取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抒发着中国人的济世情怀;“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承载着成人达己的共享意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豪情,传递出朴素的平等愿望。这些“和合”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理想世界。

  和而不同、平等相待、合作共赢,是与儒家文化一脉相承的价值理念。无论是在上合组织、“金砖五国”,还是在其他国际舞台,习近平主席凭借深厚的国学素养,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扣紧当今时代的共鸣点,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上合成员国不分贫富大小,始终恪守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始终坚持以共同协商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可以说,“上海精神”与儒家文化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凝结着文明与发展的共识。展望未来,“和”与“合”的价值观必将重新定义国家交往的范式,引领人们共筑和谐共生的美好世界。崇扬“和合”理念、激荡“和合”之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基石也将更加稳固。

  从“帆船之都”出发,“和合”理念与“上海精神”交相辉映,必将推动青春上合扬帆驶向世界大同的理想彼岸。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10日 04 版)

[责任编辑: 华小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